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全程代入,这综艺还能更扎心一点吗?,欢迎阅读。
好久不见 " 安陵容 ",再见又让人狠狠怜爱了。
考 98 分被妈妈打。
理由是 " 那两分去哪儿呢?"
考第四名被妈妈打。
理由是 " 前面还有三个人呢?"
已为人母,事业有成,提起小时候的事还是会潸然泪下。
破案了!
难怪 陶昕然能拿捏 " 安小鸟 " 的破碎感。
原来她们的人生剧本都是被打压。
而这段窒息的母女关系也我入坑了这档代入感极强的综艺。
说实话,没什么特别的创意,也算不上有趣。
只是原原本本地展示了四对母女间永远在推拉的爱。
爱的不纯粹,恨的不彻底。
决定恨的时候,又在搜寻 " 罪证 " 的过程中发现了爱的铁证。
有点 emo, 但欢迎有同感的朋友进来照镜子。
《是女儿是妈妈》
01
互相折磨
母女代际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话题。
借由综艺视角去审视,更是处处值得玩味。
看这四对母女间的互动,感觉像在看一座文物级古楼。
虽然刷了新漆,却散发着年久失修的危机。
警报拉响最频繁的是王珞丹母女和陶昕然母女。
哪怕处于氛围温馨的生活场景中,你也能感受到母女间始终都绷着一根弦。
一句话一个举动就可能触发一场角力。
这两对母女的核心矛盾也各具代表性。
先说王珞丹和妈妈谢红武,最窒息的一幕肯定是生日被妈妈催婚。
被催过婚的人应该能理解王珞丹此时的 " 白眼 " 吧!
而一个事业有成,财富自由,并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女明星,依然逃不过当众被催婚的命运。
似乎更能说明一些问题。
浅看这是两代人婚恋观念变化的碰撞。
以前结婚是必须,现在结婚是选择,而选择服务于自己是否快乐。
但加入女性视角来看这段可能更有价值。
在王珞丹带着情绪连环追问为什么要扫兴的时候。
妈妈谢红武怯生生插进去的两句话。
虽然气势微弱,却最是暴露真相。
一,憋在心里好几年了。
二, 这是中国的传统 。
这说明妈妈潜意识里是不认同女儿 " 独身快乐 " 的观念,她认同的幸福快乐是和婚姻挂钩的,也就是所谓的 " 中国的传统 "。
事实上,大多数母女在婚恋问题上对抗纠缠的逻辑也在于此。
" 母亲们 " 认同随着时代的开放,女人可以也应该去寻找事业,生活和自我。
但是她们想象不到抽掉婚恋的基础后,女人的命运该如何成立。
那些离异女性可怜的晚年生活,养老院恐怖故事更加断绝了她们往另一条路眺望的勇气。
正是这种普遍的缺乏想象和恐惧未知,造就了中国母亲们以爱之名催婚催育的默契。
更何况谢红武女士还是一位控制型母亲。
她最让女儿反感的就是没有边界感。
比如随意推门而入,不打招呼整理女儿的东西。
说白了,在这位妈妈的认知中,母女亲密等同于 " 不分你我。
女儿的 " 讨伐 " 重复再多次,在她眼里不过是些对甜蜜负担的嗔怪。
个人空间被过度入侵,长大后会对空间非常敏感。
节目中不难看出,王珞丹非常在意空间。
比如她平复情绪的时候习惯独处,讨厌疲惫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拒绝亲密的互动。
而另一个让人心疼的嘉宾陶昕然则完美诠释了 "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
陶昕然和她的教师妈妈陶跃娣给我最大的暴击不是 " 考不好 " 就要挨打。
而是这位母亲对 " 打压教育 "、" 挫折教育 " 深入骨髓的迷信。
你敢信一位母亲把小孩子考第四名的一点小得意形容为 " 耀武扬威 "?
光听听就犯怵。
难怪经历这一切的陶昕然至今都没办法释怀。
直言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一个小女孩太残忍。
她绝对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女儿。
可笑的是,妈妈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伤害了女儿后依旧觉得自己没错。
最 " 典 " 的是娘俩和陶昕然女儿逛超市那段。
进超市之前,陶昕然就说要兑现之前答应女儿的奖品。
于是小女孩左看看右看看,认真仔细地挑了起来,
一旁的姥姥越来越不耐烦。
直接上手给外孙女挑了一本《十以内分解与组成》。
离了个谱!!!
之后又各种急着回家做晚饭,三番五次施压。
陶昕然显然不想让女儿被妈妈影响。
于是一边鼓励孩子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边委婉地劝妈妈不要干涉。
不过,女儿最后还是感受到大人间的情绪了,让步说去网上买,网上的选择更多。
事后,陶昕然说大人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而姥姥还是那套熟悉的 " 不经历挫折就不会成长 " 的言论。
而这一场景也让人窥见了陶老师 " 追求高效,以目标为导向 " 的 " 实用主义 " 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 J 人天花板?
那必须分分钟花在刀刃上。
于是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真相浮出水面。
或许陶老师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其实是对她自己行为模式的肯定。
而她自己百分百是践行 " 实用主义 " 受益者。
所以才把想这套复刻到女儿乃至外孙女身上。
不过,稍有逻辑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一刀切地否定 " 实用主义 "。
只是," 卷 " 这件事。
卷自己挺好,卷别人没必要。
像陶昕然说的那样,爱和控制还是分开一点好。
02
但互为铠甲
母女的世界,是爱与憎的矛盾体。
陶昕然说她在叛逆期任性地报复过妈妈。
在演完《甄嬛传》出名后,很多父母来向她的妈妈来请教经验。
她很冷漠地给母亲浇了一盆冷水。
强调 " 她的成功是因为她自己,不是因为母亲教育的成功 "。
她承认这句话是在 " 惩罚 " 母亲,所以提起这次 " 报复 " 忍不住落泪。
痛是真的,爱也是真的。
年岁渐长,发现妈妈身体虚了,头发白了。
在给妈妈擦风油精刮痧的时候,陶昕然一下情绪上头崩溃了。
强忍着没哭出声来,下一刻冲进卫生打开水龙头,才敢把情绪宣泄出来。
谁看了不爆哭啊?
爱是什么?
爱,是尽力而为,但仍常觉亏欠。
陶妈妈退休后,牺牲自己的生活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帮忙带孩子。
正是有了妈妈的这份付出,陶昕然才能在事业暂停三年后重新工作。
而初到北京时,陶妈妈还因为腦梗住院过。
对此她很自责地说自己没帮上忙反而拖累了女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尽管曾经有诸多的埋怨,这一刻也没办法无视母亲无私奉献的那颗心。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子女。
能做的只有互相理解。
再和谐的关系也有不和谐的因素。
比如姐妹型母女——赵小棠和妈妈岳彩晶。
日常互相吐槽无代沟,其实彼此也有不理解地方。
比如,妈妈因为工作缺席了女儿的成长。
再比如,赵小棠在考北舞,妈妈给女儿安排魔鬼训练。
有一次因为压腿压不下去,还狠心上手掐女儿。
四对母女风格完全不同。
但每一对都非常典型,每对都对应着一种真实。
观看她们时,我们也在反刍自己的生命经验。
因为是讨论母女关系的综艺,特别推荐女性朋友去看。
节目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和困境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比如婚恋观、教育观。
同时在我看来,母女关系是需要被讨论和被记述的。
在人们对母子关系有了 " 慈母游子 " 这样经典的文学想象的今天,母女关系却鲜有讨论,属实太失衡了。
更多的讨论和记述意味着让女性经验更大概率代代相传,代代更迭。
经验指路,愿下一代的母女关系多一些直白的爱少一些隐秘的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