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蔚来子品牌新增单电机方案,积极攻入20万+市场,欢迎阅读。
文丨彭苏平
编辑丨李勤 杨轩
开发 " 单电机 " 车型、降低购车门槛,这是今年蔚来面临的一项重要抉择,但蔚来决策层一直没有松口。不过最近," 单电机 " 方案终于破冰了。
36 氪从多个信源处独家获悉,蔚来将在阿尔卑斯首款车型上新增单电机方案,近期刚刚立项。阿尔卑斯是蔚来的子品牌之一,主攻 20-30 万元市场,是蔚来进军大众市场的主力,新增单电机方案将显著提升该品牌的战略灵活度。
蔚来董事长李斌日前曾在一季度财报会上公开介绍,阿尔卑斯的首款车型将按计划推进,预计明年下半年交付。
据 36 氪了解,阿尔卑斯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轿车。有知情人士告诉 36 氪,搭载在新车上的单电机,将采用蔚来自研自产的新一代电机,主要是出于尺寸和成本优化的考量。
除了单电机之外,蔚来下一代技术平台 NT3 也将在阿尔卑斯这款新车上首发搭载,NT3 将打造 800V 高压架构,进一步提升换电和超快充的补能体验。
而阿尔卑斯首款车型的电池包,主要规划了两个版本:约为 60kWh 和 90kWh。新的电池包尺寸将在现在的第三代换电站中兼容,但厚度上会变薄,可以为车辆座舱腾出更多空间。
考虑到品牌定位等因素,蔚来车型此前一直坚持双电机的布局。这家造车新势力成立初期,就喊出了 "4 秒俱乐部 " 的口号,能做到可媲美特斯拉的加速性能,也得益于其坚持的双电机配置。
因此,对于其他车企都推出的单电机长续航版配置,蔚来一向未予考虑。
有知情人士对 36 氪称,由于单电机的提议屡此被否,在公司内部,这甚至成为一道讨论红线。就连品牌定位低于蔚来的阿尔卑斯,早先规划的也是双电机版本。
但更现实的问题是,多出来一个电机,就会多出数千元成本,自然就提升了整车售价,限制销量空间。这在今年的萧条车市下,更让蔚来有切肤之痛。
今年上半年,蔚来的 " 老车型 " 销量不佳,累计仅交付 54561 辆,若以全年目标 24 万辆衡量,完成率不到 25%,而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单月销量已经突破 3 万辆。市场厮杀尤其惨烈,内外部均有不少声音认为,蔚来应该推出单电机版本车型,用更有进攻性的姿态冲上战场。
有内部人士向 36 氪总结," 破冰 " 点是蔚来的全系降价。
蔚来二代平台几款去年发布的车型后劲乏力,今年的新车又遭到同行 " 杀价 ",残酷的现实让蔚来也不得不顺势调整策略。一季度财报会后不久,蔚来就解绑了随车附赠的免费换电权益,让全系车型降价 3 万元。" 降价不久,单电机就在内部立项了。"消息人士透露。
显然,全系降价、推出单电机产品之后,蔚来还在打破此前的种种标榜,推行更适应市场的调整。
36 氪获悉,李斌本季度的 VAU 目标中,提升组织能力与运营效率仍是重要目标之一。他曾在年初的内部信中表示,要对低效的组织、团队、流程和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本季度他进一步提出," 要优化组织结构与岗位設定,100% 完成所有部门的组织架构梳理与人才盘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电机的立项也是情理之中。
有接近蔚来的人士告诉 36 氪,实际上,蔚来主品牌也曾评估过单电机的可能性,但在已量产车型上进行二次开发,成本比较高,所以没有采纳。相比较而言,仍处于开发阶段的阿尔卑斯,调转方向的灵活度更高。
蔚来尽管定位高端,但对销量的渴求从未停止。直到现在,蔚来在研发、经营等方面投入仍然巨大,只有足够的销量才能支撑蔚来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它要推出子品牌、积极进军海外市场。而与此同时,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已经锚定了 2025 年年销 160 万辆的激进目标——蔚来不得不全力冲刺。
20 万以上价位段,竞争夺者众多,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等爆款就盘亘在这里,这也是车企规模化发展绕不开的细分领網域。这个价位段的市场更注重性价比,对于车企来说,做好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义格外关键。而新增单电机版车型,新品牌阿尔卑斯将会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一个前驱的永磁同步电机成本只有小几千元,但取消它后,车企在产品加速性能等方面还可以进行电池等其他零部件的调整和优化,这带来的下探空间可能不止小几千元。
特斯拉 Model 3 的标续后驱版,比高性能全驱版价格低 8-10 万,而国内玩家小鹏汽车在改款 P7 的类似差价上也有 2 万。
阿尔卑斯是蔚来明年最重要的牌之一,蔚来在它身上配备了更灵活的经营策略,同时也几乎倾注了所有最前沿的技术。
以它的技术基座新一代平台 NT3 为例,它将采用 800V 高压平台,在智能驾驶硬體、座舱配置等方面也将进行全新布局。据 36 氪了解,NT3 还将采用更集中的电子电气架构,整车融合成三块網域,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不过,明年下半年上市的阿尔卑斯首款车型,也将面临不输于当下的竞争态势:特斯拉 Model Y 改款、理想 L6 等同样将在明年上市,小鹏汽车也不会甘心示弱,还有跨界选手小米的首款汽车……竞争会更残酷,企业也需要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