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鸿蒙不想成为第二个Windows Phone,欢迎阅读。
华为不久前为 HarmonyOS 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 " 成人礼 "。
在 18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宣布 HarmonyOS NEXT 的系统底座由华为自研完成,仅支持鸿蒙内核及鸿蒙系统的应用,不再兼容 Android 应用,也不支持打开 APK 檔案(Android 系统应用程式包)。
HarmonyOS NEXT 的商业版本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与用户见面,意味着鸿蒙终于摆脱了 " 套壳 Android" 的山寨标签,而用时仅 40 个月。2019 年 8 月,在美国制裁下,华为第一次发布了鸿蒙作業系統。
这次的 " 成人礼 " 不仅包括鸿蒙与 Android 的彻底分割,也涵盖首批已启动开发的 200+ 原生应用和年底启动开发的 5000+ 原生应用蓝图。
在余承东看来,有了这些支撑,才敢说鸿蒙生态大势已定。但在外界看来,后续生态如何建成,才是考验华为的最难一关。
在华为之前,上一个对移动作業系統抱有伟大梦想的公司是微软。2010 年推出 Windows Phone 7 时,微软举行了盛大游行,宣布黑莓和 iPhone 都已死亡。
但经过近十年的摸索,Windows Phone 最终倒在了 2019 年的 12 月 10 日,这是微软彻底停止对 Windows 10 Mobile 更新和修补程式的 Deadline。
而对于 Windows Phone 的 " 死因 ",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归结为生态系统的匮乏。诚然,生态系统足以决定作業系統的生死,但如果再进一步,或许还能找到更细节的原因,而这或许也能给刚满 18 岁的 HarmonyOS 提供参考。
看数量也看质量
对华为而言,剔除原来系统中的安卓 AOSP 是鸿蒙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 套壳 Android" 本是华为的权宜之计,使用鸿蒙内核、构建区别于 iOS 和安卓的自有生态才是华为建系统的核心目标,如今官宣 HarmonyOS NEXT 也是稳定规划实施到了特定阶段。
从去年 11 月开始流出的密集签约信息看,华为为鸿蒙这次的发布会已经准备了很久,在一些报道中有消息人士称,华为与厂商其实之前已经签过一次了。
但同时也意味着,鸿蒙作为一款独立作業系統未来之路才刚刚启程。
替换安卓 AOSP 底层代码只是第一步,之后华为就要着手撑起鸿蒙原生应用生态。从这次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看,首批 200+ 鸿蒙原生应用已启动开发,100+ 完成了鸿蒙原生应用 Beta 版本,年底启动 5000+ 原生应用开发。
而据《财经十一人》报道,华为今年对鸿蒙的规划是:一季度要求应用厂商开发出基础、能用的备份产品,供鸿蒙内部测试,年中时开发相对完整的应用产品。
这意味着,年底面向用户开放的 HarmonyOS NEXT 商业版,或只有首批 200+ 的原生应用。按照这个节奏,至少要到 2025 年底华为才能完成鸿蒙生态内主要头部 App 的基本搭建工作,但这些应用只占中国 260 万个活跃 App 的 0.2%,大量的长尾 App 仍需要适配。
不过,对现阶段的华为而言,适配长尾 App 并不划算。
前期的头部 App 华为都需要派驻场专家指导开发,海量的中小 App 需要耗费的人力不计其数。而且将头部 App 适配好,用生态的辐射效应吸引长尾 App 主动适配才是最优解。
更重要的是,如果翻开 Windows Phone 历史,就会发现,即便 App 数量达到一定数量而没有质量,结果也一样惨败。
2015 年,Windows Phone 生态的 App 数量已经达到 30 万。但在这 30 万的应用里面,称得上高质量的应用几乎不超 10 个。大部分应用只是占个位置,功能和体验极其糟糕。很多应用初版发布就成了最后一版:不再更新。大量应用打开就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页面,一本书的一个章节都能拿来做成 App 发布。
就目前来看,华为的做法与微软恰恰相反,先集中精力主攻头部 App,不仅派驻厂专家指导开发,还对首批适配鸿蒙的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流量倾斜,包括华为渠道宣发、应用商店排名等。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如预期顺利,比如总被外界提起的微信,就不在 HarmonyOS NEXT 首批原生应用名单里。
类似微信这样的国民级 App,是华为必须拿下的合作。在本土市场,不同于其它 App 存在竞争或者替代品,微信的意义相当于谷歌在海外市场的 GMS 服务。
而且,即便敲定了全部头部 App 的入驻,华为仍要保障原生应用持续稳定的服务功能,这是其鸿蒙生态链条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新 HarmonyOS NEXT 的用户有足够的 App 可用,且功能相比其它平台没有缺失,在此之外,华为还要确保新的系统有足够的用户基数。
好消息是,与缺少移动终端制造商支持的 Windows Phone 相比,华为在终端设备的数量上有足够的底气,尤其是在 5G 手机回归之后。
截至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总量超过 8 亿台,预计到 2024 年,设备数量将逐步增至 10 亿台。有机构预测,2024 年华为仅手机出货量就将达到 6000 万部。
不能忽视的细节
对作業系統而言,细节上的体验有时更为致命。
举一个例子,当时微软将 Windows Phone 7 手机的音量调节設定为全局统一,也就是无论游戏、听歌或者其它操作,手机音量都是同一套設定。换言之,当你为了游戏或者听歌将音量调大后而忘记调小,那么在熟睡后就可能被刺耳的来电铃声惊醒。
不可想象的是,这个設定在被用户呼吁进行更改的时间长达 2 年,直到 WP8.1 才将音量进行分开控制。类似的谜之操作还有很多,比如锁定螢幕旋转方向直到 2013 年才有、VPN 功能到 2014 年才有。
虽然这些功能在后期微软慢慢的都补上了,但更新频率明显拖沓,无形中因为迭代慢而流失了用户。
所以对于华为来说,HarmonyOS NEXT 在最初可能也是一个存在众多 Bug 的不完整系统,强大如苹果在第一版的 iOS 种也连背景图片都不能换。
鸿蒙走了这样一段曲折的路线,直到今年才拿出 NEXT,可以说是正常的发展规律。当然这个问题预计可能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就会解决,会像现在的双框架鸿蒙一样稳定。
细节问题可以慢慢修补,但如果是方向性错误,可能会导致一场灾难。
在有关 Windows Phone 失败的众多原因里,有一条鲜有人提及,那就是微软自身曾数次更换系统内核。
从 Windows Mobile 到 Windows Phone 7 再到 Windows Phone 8,每一次更迭微软都会废掉此前的系统内核,更换为新的内核,这不但让微软先前积累的优势、市场、经验化为乌有,而且由于内核变更带来的断层,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更换手机才能更新到新系统。
这样的操作到了消费者层面,就产生了巨大的使用成本。这也是今天华为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
乐观的看,华为应该在 HarmonyOS NEXT 商业版中,提供足够多的 App 供用户使用。从原生应用的进度看,至少到 2025 年底才能初步实现。而这意味着华为的老机型用户只有更新了新系统或者更换新手机才能使用这些原生应用,否则只能停留在旧系统上。
同样,更新新系统也无法使用旧的 Android 兼容应用。考虑到原生应用的更新频率,华为或许不会在今年年底开放太多的 HarmonyOS NEXT,大概率只会在新机或者少量旧机型上开放。
这就引申出一个重要课题,华为如何让开发者能够更平稳的过渡,因系统内核更替带来的应用生态撕裂。
因为开发套件(API)不断更新,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存在新旧版本间的兼容性问题肯定存在。比如在 HarmonyOS Next 上运行的应用,可能无法在旧版的鸿蒙 OS 4 上运行。这对华为后续的技术迭代和对开发者社区的维护,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与此同时,按照华为的计划,新版本的作業系統发布后旧机型将会更新,意味着兼容 Android 的应用将无法使用。这相当于告诉开发者,必须基于 HarmonyOS Next 开发原生应用,否则将会直接损失掉大量用户。
这对华为而言可能是把双刃剑。
大公司为了产品稳定和用户留存,可以进行额外投入开发和运维 HarmonyOS Next 原生应用,但对广大的长尾开发者来说,在缺少资金和人力的情况下,维护好现有平台的用户才是第一选择。
而据《财经十一人》报道,华为也在考虑使用进一步降低门槛的虚拟机方案,也就是在 HarmonyOS Next 上保留 Android 模拟器,用户系统更新后,依然可以使用安卓应用,应用厂商也无需配合调整。
但这种方案的一大弊端在于,将大大降低开发者对于原生应用的开发动力,不利于整个生态搭建。
尾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鸿蒙系统仍然只是一个雏形,但没有多少人认为华为最终会失败。
甚至很多大佬都站台力挺,360 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就发微博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支持华为,相信鸿蒙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作業系統," 鸿蒙原生必将成功 "。
一些网民甚至表态如若微信不支持鸿蒙,那么希望华为推出一个軟體替代微信。
如若站在国产化的角度,那么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作業系統不仅对华为意义重大,对整个产业同样至关重要。
小米发布第一代全面屏手机时,仅为了和 Google 沟通 Android 对更长螢幕和四角圆角切割的支持,前后就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他人控制的平台上意味着要遵守规则且不易打破。对华为来说,第一步踏出后虽然稳住了身形,但接下来的风雨可能会更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