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为什么我们迷恋公园20分钟?,欢迎阅读。
" 公园 20 分钟理论 " 是真的!
春日来临,一种新的自我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不少网友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受,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 平时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位上对着电腦,午休时间到大自然里待一会,会发现自己的状态立马‘回血’了。"
图源 / 视觉中国
" 这简直是专属于‘打工人’的‘自我救赎’…… "
" 公园 20 分钟效应简直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在公园待 20 分钟,仿佛成了现代职场人的 " 精神快充 ",治疗着打工人的精神内耗。
当代打工人的精神危机
所谓的 " 公园 20 分钟理论 " ,来源于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文章,该研究指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 20 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
为何打工人热衷于 " 公园 20 分钟 "?归根结底,需要 " 精神快充 " 的原因是内耗过大,累觉不爱。毕竟在职场中,打工人的心酸难以诉说,无数上班族表示压力山大,谁还不是在微笑中透露出疲惫,自嘲中暗含着坚强?
图源 / 视觉中国
对此,网友发明了一个词:班味。" 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 看看那些素面朝天、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中充满疲惫的人吧,他们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许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一份调查报告,25-30 岁的职场人是如今压力最高的群体,其中,工作压力是引发 53% 的人失眠的首要因素。各年龄段普遍因压力大而睡不好,在 26-45 岁年龄段最高——这个年龄段,就快把打工人 " 一网打尽 " 了。
图源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另有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对抑郁风险的影响非常突出。严重工作倦怠的组别中,抑郁风险检出率超过 40%。可见,工作状态与抑郁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打工人的精神状态堪忧," 哪有不疯的,只不过硬撑罢了 "。
打工人的 " 自救 "
一直在进行
尽管压力巨大,但是," 今天搬砖你不狠,明天地位就不稳 ",打工还是要打工的,只是怎么打是个问题。躺得了初一,躺不过十五,打工人只能开始自救行动。
比如,有人 " 早 F 晚 E",早上喊着 Fighting,晚上睡前独自 Emo,把阳光积极献给他人,把黯然神伤留给自己,仿佛是精神分裂,但也不失为一种努力的自我调节。
还有人不开心了就飞去伦敦,在广场上喂喂鸽子再回来,没钱去伦敦的就去寺院做几天义工,以短暂逃离职场的方式来放松心态。
图源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 在上班与上进之间,我选择上香 ",这并不是传说中的 " 躺平 ",而更接近于一种精神疗愈。难怪有人说," 失业后去寺庙做义工,我被体力活治愈了 "。你看,就真的有效。
当然," 治愈 " 的方式五花八门,主打的就是一个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几年来,情绪商品在年轻人当中火起来。买个 " 爱因斯坦的腦子 ",让 " 孤寡青蛙 " 陪自己聊聊天,甚至花钱找骂," 骂醒恋爱腦 " 产品备受欢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点击支付的那一刻,仿佛自己的烦恼也莫名地消散了。至于效果能持续多久,只能说各人体质不同,不要太过较真。毕竟人总要学着长大,而成熟的人都会自己哄骗自己。
" 公园 20 分钟 " 的疗愈
是自然的馈赠
" 公园 20 分钟 " 的疗效,有案例支撑,也有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发现,身处大自然中,自我关注的想法会减少,对负面事件反复、被动的思考也会随之减少。那么人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开拓了,心态也就随之放松了。
作家徐志摩在回忆康桥生活时,曾这样热情讴歌大自然的作用: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枯窘,只要 " 不完全遗忘自然 " 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相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图源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依恋自然。屈原想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陶渊明感慨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李白傲娇地认为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史铁生在人迹罕至的地坛度过了精神危机,想象这座古园 " 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 ……
你看,古往今来,概莫如此。人们喜爱自然,热爱自然,特别是在人生遭遇挫折,或者精神遇到苦闷的时候,总喜欢去自然当中寻找解药。
而写下《瓦尔登湖》的梭罗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这句话是如此扎心而又如此真实,一下子就把自然从浪漫的审美对象,拉回到了 " 打工人的能量补给站 " 的现实中。
图源 / 视觉中国
所以," 公园 20 分钟 " 效应,并不是今天才有,而是早已存在。只不过,打工人的精神困境更加突出了它存在的价值。
此外,现代城市建设也给了 " 公园 20 分钟 " 以实现的可能。随着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国内城市建设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城市绿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建设城市公园,打造公园城市,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让不少人得以毫不费力地与自然亲密接触。
没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如果能把诗从远方拉近到眼前,那岂不是善莫大焉?现代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公园与绿化就提供了这种可能。
午休的时候去街心公园发会儿呆,在绿道上走一走,20 分钟之后,又能量满满地返回工位。职场人的 " 精神快充 ",名不虚传。
但是 " 快充 " 虽好,也不能 " 贪杯 "。如果只是轻微的疲乏、倦怠,那可以靠自我疗愈。但如果职业发展出了问题,或者情绪真的 " 生病 " 了,那还是得该解决解决,该治疗治疗。毕竟," 公园 20 分钟 " 也不是万应灵药。
文 | 土土
编辑 | 走木
图片|视觉中国、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