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卫生巾致癌系AI造谣,谁在以此撩拨公众情绪?,欢迎阅读。
与其说 AI 炮制了谣言,不如说别有用心的人将 AI 用错了地方——技术是冰冷的,但人性是有温度的,守住人性的底线,才能守住技术的边界
AI 复活引起的争议尚未平息,AI 造谣又浮出了水面。
最近,一则 " 十大致癌卫生巾黑名单 " 在网上传播。3 月 20 日," 上海网络辟谣 " 官微发布消息称,这份榜单是假的——它既不是今年或往年 "315" 的曝光结果,也并非出自监管部门,而是 AI 撰写的结果。同时,部分博主未经核实,为了蹭流量、博眼球而对这份假榜单进行了解读,导致谣言发酵传播。
根据这则榜单,十大致癌卫生巾黑名单上的卫生巾均被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由于该榜单几乎将市场上的知名卫生巾品牌 " 一网打尽 ",不少消费者担忧:大品牌都被曝光了,到底该选什么卫生巾?
实际上,这份榜单只是出自某搜索引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问答产品。换句话说,所谓 " 黑名单 ",其实是 " 按图索骥 " 的结果——有人先搜索 " 十大致癌卫生巾黑名单 ",AI 自动为其匹配了结果。
当然,如何生成 " 黑名单 "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 黑名单 " 是否属实?就此而言,这份榜单并不靠谱。其主要内容,源于某测评媒体在 2014 年发布的《10 品牌卫生巾均含荧光增白剂》一文。原文虽提出 " 卫生巾中含有荧光增白剂 " 的问题,但也表示 " 对于荧光增白剂对正常人体的危害,目前还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 "。而更重要的是,就近年来各地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看,卫生巾产品的合格率总体较高。
一篇 10 年前的旧文,借助 AI 搜索引擎实现 " 穿越 ",进而成为一个石破天惊的谣言。此次事件耐人寻味,也发人深省。
最近一段时间,多位逝世明星在网上被 AI 复活,并引发争议。尽管打着 " 用高科技治愈人心 " 的旗号,但 AI 复活类账号背后往往都有专业团队,利用 AI 复活逝世明星,来实现引流和收费。相比之下,利用 AI 来集纳旧文、生成谣言,不仅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而且也更容易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谁在以此撩拨公众情绪?
此次事件中,蜂拥而上的自媒体将 "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 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只有一张 AI 生成的内容截图,而且上面带有 " 全网内容智能分析 " 的注释,不少人依然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就此展开联想、作出解读。更有人想当然地将榜单冠以 " 央视曝光 " 等旗号,或者开始 " 揭秘 " 卫生巾 " 黑心作坊 ",更有甚者,顺势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凡此种种,导致了 " 卫生巾致癌 " 的谣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
事关公共利益,即使面对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言,很多人也总是 " 宁肯信其有 "。因此,贩卖焦虑成为一些人念兹在兹的 " 流量密码 ",网言网语随之成为 " 潘多拉魔盒 " ——在一个充分市场竞争的环境里,子虚乌有的谣言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意味着一场无妄之灾。反思此次风波,不仅在于明确 AI 技术的行业伦理和网络表达的行为边界,而且在于以严格的监管体系守住产品的质量,夯实公众的消费信心。
始于 AI,终于谣言。与其说 AI 炮制了谣言,不如说别有用心的人将 AI 用错了地方——技术是冰冷的,但人性是有温度的,守住人性的底线,才能守住技术的边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