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长安汽车的翻身仗,不好打,欢迎阅读。
今年 2 月 6 日,阿维塔 11 以超过 2000 辆的交付量,刷新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首款车型交付纪录。随后,阿维塔 CEO 谭本宏和华为的余承东、徐直军一起,出现在了庆祝仪式上。
原本华为的嘉宾还应该有王军,但在捷报传来前两天,他被停职了。
一个半月后,另一个消息传来,广汽埃安 AH8 项目由和华为公司联合开发变更为了自主开发。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会和华为再做一个新品牌。
至此,难言成功的北汽极狐和明确离开的广汽埃安之后,阿维塔从华为 HI 模式的三家合作车企之一,几乎变成了唯一。
对阿维塔来说,很难确定这是一个怎样的处境。华为 HI 模式的确带来了市场影响力,但由高研发转嫁而来的高成本也结伴而至。
高成本又导致高定价,31.99 万元起售的阿维塔 11,今年 1-6 月合计销量为 10797 辆,平均月销量不到 1800。
好在长安的燃油车基本盘仍在,上半年以 102.1 万辆成绩在自主品牌中仅次于比亚迪。其中,新能源累计卖出 176057 辆,占比 17.2%。
但这个成绩距离「2025 年停售燃油车」还差很远,于是长安的电气化转型被按下了加速键。
先是在深蓝和阿维塔品牌上快速扩充产品线,后又推出全资子公司启源,试图在中低端市场完成转型。但这些似乎都未被大众所知。
而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恐怕是影帝亲自破梗,为马自达正名了。只是,合资车早已风头不在,长安在新能源时代的翻身仗,该怎么打?
合资受困的长安
长安的上一个高光时刻,还要追溯到 2016 年。
这一年,长安福特一共卖了 94 万台,实现归属于长安汽车的投资收益高达 90.3 亿元。
但此后长安福特新车型投入节奏缓慢,同时伴随我国汽车行业进入平台期,自主崛起,二线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下滑,长安福特的销量和盈利迅速衰退。到 2019 年,长安福特销量降到 18.4 万台,为长安带来 19.3 亿元的亏损。
福特以外,长安另一个合资板块也不乐观。
2017 年是马自达的巅峰时期,在华销量突破 30 万,之后就开始下滑。2018 年 -2020 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分别是 27.2 万辆、22.78 万辆、21.46 万辆。2021 年一汽马自达退出,市场上只剩下长安马自达一家。
2022 年以来,长安合资车型销量下滑情况更加严峻。
财报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长安福特实现销量 25.1 万辆,同比下滑 17.61%,利润上也由盈转亏,同比减少超过 47 亿元至 -24.49 亿元;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则更为惨淡,去年仅卖出 10.7 万辆,同比减少 41.2%,平均月销量不到 9000 辆。
进入 2023 年,两大合资车型的情况并未好转:今年 1-6 月,长安福特累计销售 9.84 万辆,同比下滑 12.57%;长安马自达累计销售 3.21 万辆,同比下滑 49.42%。在长安集团中,合资品牌的销量占比不足 10%,较 2016 年的 37% 已跌去四分之三。
合资车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华泰证券今年 5 月做过一个统计,列出了 2018 年 10 月以来合资品牌的折扣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从压力上看,二线合资 > 一线合资 > 自主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汽车的销量结构自然要转向依赖旗下自主品牌的低价燃油车。
今年 1-6 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 102.1 万辆销量中,10 万元上下的长安 CS 系列累计销量为 229867 辆;而轿车系列和 UNI 序列累计销量分别为 130416 辆和 130082 辆。
如此转变下,直接导致长安缺少带动高利润增长的车型,而自主品牌的低端燃油车暂时虽然扛起了销量大旗,但在利润层面并不乐观。
拆解长安各业务板块利润贡献来看,2015-2017 年,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贡献了超过 95% 的利润,而随着两大合资板块式微,长安也就失去了利润来源,自主品牌 5 年亏损 96.5 亿元,直到 2021 年才稍有缓解,当下新能源科技和阿维塔仍在亏损。
压力给到了新能源
虽然燃油车的基本盘保住了,但在 " 香格里拉计划 " 中,2025 年长安是要停售燃油车的,这意味着转型电气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目前来看,长安虽然 2025 年停售燃油车难度较大,但 " 香格里拉计划 " 也摸索出一套初步可行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MPA、EPA 、CHN,均已实现车型上市交付。
MPA 平台为多元化动力平台,兼容燃油车、混动及新能源车型,欧尚 X5、欧尚 Z6 iDD 等车型均出自该平台;EPA 平台分为 EPA0、EPA1 和 EPA2,其中 EPA0 覆盖微型到小型车市场,搭载车型有 Lumin;EPA1 覆盖紧凑车市场,目前上市车型主要是深蓝 SL03;EPA2 覆盖中型及以上级别车型市场,定位中型跨级风格轿车、中型轿车、高性能跨界 SUV、中型 MPV。CHN 平台则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是长安冲击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倚仗,目前主要搭载到阿维塔车型当中。
这其中,长安现阶段电气化转型依赖最多的是深蓝品牌。
首款车型 SL03 于 2022 年 8 月交付,初期受到供应链、疫情等因素影响,交付量爬坡较慢,2022 年仅在 12 月实现过万交付量,全年交付量为 33354 台(其中增程版车型 21851 台,纯电版车型 11503 台)。
深蓝 SL03 选择的 15-20 万元价格带,原本是一个蓝海市场。2022 年该区间的新能源渗透率只有 14%,但据中汽协数据,2023 年 1-5 月累计销量达到 87.8 万台,渗透率一路飙升到 48%。
相较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深蓝寻求的价格优势似乎也在减弱。
纯电版 SL03 原本较两个直接竞品保持不错的优势,但随着年初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相同续航里程的比亚迪海豹直接从 26.28 万降到 23.98 万元,差距直线缩短。
降价后的后轮驱动版特斯拉 Model 3,价格(22.99 万元)与纯电版 SL03 相差无几,但续航里程更小,因此给深蓝留下了一定竞争力。
增程版 SL03 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其直接对标车型比亚迪秦 PLUS DM-i 高配车型售价为 14.58 万元,增程版 SL03 官方指导价为 17.19 万元,综合补贴后售价约为 15 万左右。
曾担任通用汽车总裁 23 年的斯隆说过:" 企业要想成功,要么与众不同,要么成本领先 "。
但深蓝在没做出太多差异化的同时,依靠并不领先的成本策略,仍要塑造价格优势,其后果就是利润被严重侵蚀。
2023 年第一季度,长安营收达到 345.56 亿元,同比只减少 0.06%。但受深蓝并表影响(长安深蓝暂处亏损状态),长安净利润出现 34.75% 的大幅下滑,长安毛利率也环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到 18.6%。
而另一边的阿维塔形势也不乐观。年报显示,2022 年阿维塔营业收入仅为 2834 万元,净亏损却高达 20 亿元。
阿维塔 11 虽集合了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的优势资源,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长安汽车塑造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重任。但与极氪 001、蔚来 ES7、特斯拉 Model Y、智己 LS7、小鹏 G9 等一众高端纯电 SUV 相比,阿维塔 11 也并非全面取胜:
与竞品车型相比,阿维塔 11 电池容量更大、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但能耗方面阿维塔 11 要劣于竞品。
动力方面,阿维塔 11 目前上市车型搭载华为 DriveONE 双电机四驱系统。长续航版本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 3.98s,与极氪 001 四驱版、蔚来 ES7 等竞品车型处于相同水平,超长续航版百公里加速 4.5s,稍弱于竞品车型。
作为华为 HI 模式下仅剩的两个品牌之一,阿维塔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企自身。毕竟华为在造车模式上的摇摆,已然有了结果。
「亲儿子」启源
在新能源市场,长安还有另一张牌——启源。
这个新发布的品牌对于长安而言,意义完全不同于深蓝和阿维塔。名义上,深蓝和阿维塔虽然都隶属于长安,但在股权架构上却并非如此。
阿维塔成立于 2018 年 7 月,前身是 " 长安蔚来 ",由长安和蔚来共同合资成立,原始股比为 50:50。后因合作不顺,蔚来逐步退出,这才有了长安拉上华为、宁德时代的组合。2021 年 5 月,长安蔚来正式更名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
而据最新资料,长安汽车在阿维塔科技的股比仅为 41%。这意味着,阿维塔只有 40% 的利润能够进到长安汽车的口袋。
深蓝品牌也存在相似的股权问题。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原名重庆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曾为长安汽车全资持有。不过,2020 年 1 月 -2022 年 3 月期间,长安新能源科技分两次先后引入 12 家投资人,长安汽车持股一度减少至 40.66%。
2022 年底,长安宣布从两个股东手中收购长安新能源科技 10.34% 股权,将持股比例由 40.66% 增加至 51.00%,收回对长安新能源科技的控股权。即便如此,长安汽车也仅能拿到深蓝汽车一半的利润。
这就是长安执意打造启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维塔和深蓝在股权上均非长安汽车独资,长安仅以投资方身份参与其中。作为对比,行业中其他几家自主车企都拥有由自己掌控的新能源子品牌,如广汽拥有埃安、吉利拥有银河系列、极氪,长城拥有欧拉,比亚迪也有王朝网、海洋网、腾势、仰望等多个品牌。
相比阿维塔和深蓝,启源百分百由长安掌控,无疑是 " 亲儿子 "。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无疑是快速扩大新能源产品线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实现 " 在 2025 年停售燃油车 " 这一承诺的主要途径。
而从启源首批车型来看,长安有意用节省成本的方式开发这一新品牌。
首款车型 A07 无论定位还是产品策略,与深蓝 SL03 都非常相似:同一架构平台 EPA1、相似度很高的动力参数;
启源 A05 则被指配备了长安逸达同款的前后大灯组,只是前后包围进行了重新设计,而且车宽、轴距与长安逸达完全一致;
启源 A06 整体尺寸比启源 A05 小一圈,但其车宽、车高和轴距与长安 UNI-V 智电 iDD 一致,而且设计风格非常像 " 纯电版长安 UNI-V"。
看到这,是不是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味道?没错,吉利当初推出几何品牌时擅用的「油改电」,可能被长安套用在启源品牌上。
如此一来,启源品牌就可能是长安往新能源领網域快速过渡的一条捷径。
尾声
过去几年,长安汽车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好。合资加速式微、利润萎缩,电气化转型初步完成但市场竞争却又异常艰辛,不过,整个集团层面的由亏转盈还是说明长安做对了什么。
从 2017 年长安展开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说起,其中有三个最为关键的点,包括:
1)建立起精准高效的产品定义能力,确保产品满足目标消费者真实诉求并实现价值创造;
2)更早在行业中打造 " 小总部 + 事业群 + 共享平台 + 孵化创新 " 的新型车企架构来提高效率和项目胜率,包括在行业里率先采用的项目跟投机制;
3)注重集中资源和效率打造成功的主流产品,实现产品的相对聚焦。
从多款 Plus 系列、UNI 序列以及中低端的欧尚新车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该策略执行的有效性和可复制性,亘古不变的底层逻辑在电动时代依然适用。
当然,对长安来说,紧迫的 " 香格里拉计划 " 时间表意味着电气化转型要加速,也意味着直面更加血淋淋的市场竞争,如果仅依靠眼前的成绩,恐怕是打不赢这场翻身仗的。
参考资料:
[ 1 ] 华为不造车往事,皆电 [ 2 ] 长安汽车:变革迅速的国有车企,深蓝引领新能源周期,平安证券 [ 3 ] 长安汽车:深蓝 + 阿维塔 +LUMIN,开启长安智能电动元年,信达证券 [ 4 ] 长安汽车跟踪分析报告:长安的重振、重识、重估,华创证券 [ 5 ] 汽车行业 2023 年中期策略报告:主航道上的变革之年,平安证券 [ 6 ] " 压榨供应商 " 争议背后,长安汽车如何扛过价格战?连线出行 [ 7 ] 纠结的长安新能源战略:阿维塔、深蓝变 " 干儿子 ",再造 " 亲儿子 " 启源,经济观察报 [ 8 ] 再发新品牌 " 启源 ",长安汽车加速淘汰燃油车,电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