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忘记神话,记住任正非的智慧,欢迎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原文传送门:
原文摘要:
任正非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华为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华为。言外之意,华为的能力不是依赖什么秘诀,也不是依赖任正非本人。
任正非不是超人,华为也没有秘诀。任正非和华为从来都不是神话,他们可以被模仿、可以被学习,甚至可以被超越。
" 如果你把任正非捧成神,那就无法从他身上学习,这样反而不好,华为不同阶段的很多成长,也是慢慢从弯路走过来的。他不随意插手业务,却是一位战略大师。" 兰涛反对外界神化任正非和华为。
机会面前,要有取有舍。想抓住机会,必须戒贪。
1997 年底,华为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已达 100% 以上,同时,得益于自主研发的决策,华为积累了一批技术人才,创新产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极大地填补了市场空白。华为当时已在自主研发之路上,打响了产品知名度,华为人的自信心空前高涨。
然而,任正非却看见了繁荣背后的危机。
兰涛说:" 当时华为模仿中国通信行业的标杆企业,超越了中国企业之后,又模仿国外企业,但是发展得再好,华为研发也只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一点点创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出来的许多产品都得不到市场认可。"
1998 年 8 月,任正非果断宣布,华为全盘引进 IBM 的 8 项管理变革项目,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运动。
当时,面对 IBM 高达 20 亿人民币顾问费,任正非一分钱也没划价,他认为:华为只有认真地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 的经验和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要知道,20 亿元的顾问费,几乎是当时华为一年多的利润。但是跟华为的危机比起来,钱在任正非眼里显然不算什么,该割舍就要割舍。因为,任正非要的,是新的生存机会。
于是,华为放弃了自主研发优势,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开启了从 " 以技术为中心 " 到 " 以客户为中心 " 的产品战略转型。不过,更大的痛苦还在后面等着华为。
纵观华为的战略体系,我们更加明确,任正非不是神话,也不能创造神话,他只是在小机会和大机会面前,坚定地选择了大机会,又和自己的团队打磨出一套成熟的战略体系。
任正非说:" 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困难重重,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迟早会被颠覆。"
大机会,即战略,是具备长期性、全局性、动态性、稳定性的机会,我们不仅要能分辨出小机会和大机会,还要能在抓住大机会之后,自主创造新机会。
抓机会的本领再强,终究还是要受限于客观环境;而创造机会,则是拼个人努力,任正非的战略思维再高,也是通过不断开放学习、听取意见、复盘、自我批判等训练而成的。
作为个人,可以学习并超越任正非的战略格局,作为企业,可以借鉴华为的战略体系,超越华为的战略经验。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走上神坛。不会犯错、不会失败、一眼就望穿结局的神,是不存在于世的。
分享、点赞、在看,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