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奔驰有没有放弃电动车?,欢迎阅读。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News
作者:蟹老板本人
今天这篇短评,想聊一聊「奔驰有没有放弃电动车?」这个话题,进而顺延开来聊一聊最近的电动车大变局,或者说电动车危局。
先给自己的答案:并不是!
甚至,我会认为电动化的竞争正在加剧,因为全球关于电动化,包括电动车的竞争正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全球大厂从速胜论中清醒过来,在充分认知到中国车的威胁后,正在用时间换取空间,打磨产品、打磨体系、打磨新一轮的进攻方向。
你可以把当下看成是
中场战事的静默期。
接着往下聊,则要从 23 年开始聊起。因为,这一轮电动车、电动化的竞争变局,早在 2023 年 4 月上海车展就已经萌发了。
当时国内一些言论,情绪上都比较激昂。大致就是,疫情三年,老外一来都懵逼了,被中国车给震惊了等等 …..
但正如任何情绪都会有正面与负面效果一样。如上的情绪也是。从正面来看,是中国车今非昔比,值得骄傲;从负面来看,则是引起了国际大厂的重视,重兵相待。
重兵相待,带来的是什么?
可以看到的,是最近引发讨论的电车危局。
很多人举例来证明。
譬如,苹果放弃了自己的 iCar 项目、马斯克预测 24 年特斯拉销量放缓、拜登高调宣布对中国智能电动车的抵制等等
实事求是说,从 23 年年头到 24 年年头,我们的确看到一些思路上的转变。
以奔驰为例,在 2021 年时,奔驰曾宣布要在未来 10 年提速电动车,将「电动优先」转向「全面电动」,但在 23 年,奔驰的官方口径其实已经变为「油电双行」了。
但是,如果你去看奔驰的行动,你会发现,在 24 年,奔驰依然有多款高端纯电产品要上市,包括全新纯电 G 级越野车、全新迈巴赫 EQS 纯电 SUV、新一代 EQA 和 EQB 纯电 SUV 等等。
甚至,我去问奔驰的人,他们会说,真的要辟谣下,奔驰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他们想强调的是两点,一个是会继续聚焦电动化转向,另一个是会保持灵活性——也就是,在不具备条件的市场,将继续带来电动化的内燃机车型。
必须保持这样的灵活性!
这一点,中国车企在出海时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
譬如,前阵子参加了上汽集团的海外市场新春媒体沟通会,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就说,未来几年,上汽集团会在海外投放 14 款新能源汽车以及十几款传统燃油车的的原因,根据不同区網域消费者的需求投放不同的产品。
至于没有看到的,或者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则是当下国内的「变态内卷」正在让中国车企产业持续失血,开始更多地关注短期效益,进而出现丧失长期创新和持续领先的可能性。
一个例证是,中泰证券最近的一份研报显示,从 2019 年末到 2023 年末,虽然乘用车的月销量大致保持上升,但成交均价从 23 年 3 月达到高点后,在半年时间内重新掉落到 2019 年年末的低水平。(来自 Autocarweekly 文章《「向上」,国产车面临的诱人陷阱》)
看到这个数据时,我想起了正在打响的价格战。有朋友说,当下不是卷,而是变态卷。
但如果中国车企唯一能祭出的武器只有降价,并引导所有消费者只去关注价格的话,那么中国汽车向上的通道就会被关闭。
因为,在短期的变态内卷下,品牌建设会是第一个被放弃的。
江小花老师,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还提出一个看法:现在最划算的,就是把中国新能源车关在中国市场。
诚哉斯言!
当下的价格战,当下中国车企,已经不仅仅是失序了,甚至可以说日渐血腥。
在近期以来的舆论战中,这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被说成「军儿你出来」的小米汽车的 SU7,还是被恶意 P 图的理想汽车的 MEGA,均是如此。
奔驰的人说,奔驰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很多人下意识忽视了,因为大家手头忙着的都是律师函。
秩序,其实是一个高成长性行业、变革性行业需要的必备条件。秩序,来自于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的有效监管,也来自更为健康、遵循基本伦理原则的舆论环境。
在我看来,任何胜利,只要它不被认可为体面的,那就只能重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