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北大光华纵深中国讲行社青年研学项目,欢迎阅读。
走进中国商学院,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胡老师、牟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个能学又有趣的课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纵深中国讲行社青年研学项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纵深中国讲行社青年研学项目是帮助当代青年全方位理解中国,探索企业在中国本土经营之道的一个非学位研学项目。同学们不仅可以坐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与顶尖专家学者们思辨和探讨国家发展战略、全球化背后的深层经济与社会力量,以及技术将给未来带来的机会和改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教授们的指导下,走进基层田野乡村,对话地方官员,理解政策与方法,从方方面面去探求并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动能。
*** 建议在 Wifi 情况下观看 ***
一 .
项目背景
1. 北大光华纵深中国讲行社青年研学项目
纵深中国讲行社是帮助当代青年全方位理解中国,探索企业在中国本土经营之道的一个非学位研学项目,跨度为一年。
2. 区别于传统项目,纵深中国讲行社青年研学项目的设立初衷?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进入大学读书,应该是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教授徐徐道来。讲行社的同学们也能坐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与顶尖专家学者们思辨和探讨国家发展战略、全球化背后的深层经济与社会力量,以及技术将给未来带来的机会和改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绝大多数学习时间,是在教授们的指导下,走进基层田野乡村,对话地方官员,理解政策与方法,从方方面面去探求并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动能。
讲行社课程内容搭建的理性认知体系,目的是要面向所有希望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深层次认识的学生们,给他们一个机会在与中国经济最真实的接触中树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行社,学生们不仅需要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大量亲身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研学课设计了以调研实践为主,配合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让学员通过提出问题、理论学习、实地调研与教学得到总结升华。
3. 项目是以怎样的人才为画像,培养目标是什么?
讲行社中有很多是在海外求学多年的年轻人,回到国内再发展,或者从事的商业跨了国内外,通常有很好的国际视野,由于计划立足于在国内发展,因此急需快速学习国内的市场和商业环境。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跟同学们反复强调,在各地理论结合实践的研学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拥有从以下视角看问题、分析现象的能力:
1)问题视角:我们往往过于重视解决问题,但是忽略了问题本身是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和拆解;
2)主人翁视角:这个问题是我来处理,我要怎么解决它?
3)利益相关方视角:谁是利益相关方 ? 他们各自诉求是什么?有矛盾吗?如何处理?
4)可行性视角:我想做的事情现实中是否可行?需要什么样的成本?如何解决?
5)替代方案视角:现在的方案有瑕疵,但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6)大局视角与时间视角:我关心的事情,放在更高更大的层面上去理解,会有什么变化?我关注的事情,放到更长的历史阶段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常态还是非常态?-- 宁夏的葡萄酒产业一定会成功吗?为什么要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共同富裕?
" 纵深中国讲行社 " 并不仅仅是一个研学项目,它更是一场教学实验,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4. 为什么选择以模块制调研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有何特殊之处?
相比于传统教育,研学教育大不一样: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走进中国大地,实现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最直接的接触。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理论灌输,而是大家在亲身实践中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由教授在过程中加以点拨和指导。授课的老师也不再只是教授专家,还可以有政府干部、企业家、生产线上的工人、白芨滩上植树农民,以及各种职业群体 .....
二 .
课程内容
1. 纵深中国讲行社研学项目的课程設定是怎样的?
讲行社的课程围绕着 " 区網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 产业结构问题 "、" 不同群体收入差异问题 " 等多个核心,共設定了九大模块,每个模块以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宏观主题,下设 4 到 5 个子课题,并选取一个省市或地区作为主题对应的研究样本,将理论知识和地方实践深度融合在一起。
以贵州模块为例,从基建先行的角度,课程带领着学员们以平塘特大桥为切入点,探究了贵州在路桥工程方面的政府投入、工程创新、桥旅融合、商业拓展等实践;以天眼为切入点,讨论大型科研工具的修建如何既能实现科研成果的突破又能实现科技旅游的创收;以摆惹村为切入点,展示政府通过先解决乡村居民住房、修建公共设施再发展本地产业、缓解养老和医疗压力的实践。
同时,从创新迭代的角度,课程也选取了老干妈、贵州茅台等传统行业巨头,组织学员们实地参访座谈,讨论这一类企业的发展路径和他们面临的瓶颈,理解如何通过迭代与创新来解决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同时,学生们集中学习了地方政府提出的 " 传统优势产业挖潜更新 "," 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 和 " 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 等政策,在讨论中重新审视了基建先行之外,如何通过鼓励传统产业更新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讲行社这样設定课程,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将中国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给学员,并且通过每个模块的学习,打破此前的路径依赖与思维定式,反复锤炼学员们搭建理性逻辑认知体系,并依托这个体系在中国大地上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属于这个时代的真问题。
2. 在研学中,学生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有怎样的学习成长和收获?
1 ) 学术挑战:研学往往涉及深入研究和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学术能力提出挑战,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 适应新环境的挑战:研学通常涉及离开熟悉的环境,如家乡或学校,前往陌生的地方进行研究或学习。同学们需要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文化、气候等。
3 ) 社交挑战: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需要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可能会对他们的社交技能提出挑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 经济挑战:研学活动中的旅行费用、食宿需要由同学们自己承担。
5 ) 语言挑战:地方上有方言,在调研地,同学们会大量的和本地人做交流,这尤其对那些从小在国外成长的同学们有挑战,阅读中文和听懂方言口音的普通话都带来挑战。
6 ) 时间管理挑战:研学活动会与平时的生活计划不太一样,对于同学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提出挑战,需要更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调研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通常经过多个模块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员们会开始主动去分析并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和关键影响因素,而非简单接受或武断选择。在 " 政府与市场 " 主题模块后,一位学员在微信朋友圈留言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疑惑:" 市场的心中究竟有没有‘人民’两个字?"
同时我们在前两期的学员们身上已经看到了内在的变化:通过每次研学参访,每次课堂讨论,每次作业反馈,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是令人欣喜的 —— 他们能越来越多地提出好问题,并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拆解和分析问题,能结合真正现实中的约束条件去尝试找出相应的解答。
三 .
未来规划
1. 对于未来,学院是否计划扩大类似项目的规模或者推出其他类型的研学项目?
讲行社主要是面向 30 以下的青年学员,目前二期班已临近结束,三期班正在招生中,计划于春季开学。我们也正在设计面向成熟型企业家的研学项目,无论是哪种类型,我想我们会坚定地在研学这条路上走下去。
2. 您认为该项目在培养青年人才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我们观察到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拥有海外求学经历,他们拥有归国报效祖国的热忱,有不错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也有着国际格局和视野。
他们并不缺知识和才干,但是他们需要一些接触真实中国的机会,同时也需要搭建理性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思辨体系。让他们去打破认知局限去近距离接触、去理解中国社会全貌,这并不容易,但十分必要。如何让这些年轻人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模式、历史沿革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教育最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批年轻人将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经济和社会的认知将影响未来的走向。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必要性。只有当学生们走入社会的各个行业和角落,在真实案例面前听教授们描述他们各自的研究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的关系,学生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社会基本面与运行逻辑,才能理解中国发展一路走来中形成的独特的经验与理论,也才能真正地去认识中国。
这也是由北京大学牵头探索如何将理论课堂搬进社会各个角落这样的研学项目的原因——北大肩负着为中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责任,必须要不断探索新的学习范式,不断寻找如何在祖国大地上用最生动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更好地完成为国家发展教书育人这一重要使命。
欢迎加入光华大家庭
在燕园开启自己人生新的旅程
扫码报名咨询
图文 | MBAChina
转载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