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以终为始,“科技”创投要以“市场”为鉴,欢迎阅读。
11 月 28-29 日,36 氪 WISE2023 商业之王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办。本届大会以 " 太阳照常升起 The Sun Always Rises" 为主题,横跨一个主会场与六大垂直领網域专场。主会场聚焦 " 未来 3650 天 "、" 在产业洪流中 "、" 进击中的万联网 "、"AI 与商业增量 "、" 全球品牌看中国 "、" 科技至上 共鉴创新 " 六大篇章重点议程,邀请全领網域商业大咖展开为期两天的顶级商业对话,向现在提问,给未来答案。
会上,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带来了《以终为始," 科技 " 创投要以 " 市场 " 为鉴》的主题分享。
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
黄俊谈到,做科技创新,应以终为始,思考这项科技创新能带来多大的市场规模,获得多大市场份额,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市场份额对应多少收益,获得多少利润。如果获得的利润大于投入资金,技术便可行。
他认为,这个理论不单适用于创业者,同时适用一些上市公司。因为新产品研发,或者进行新的行业应用拓展时,都需要付出成本,更需要以终为始,考虑将来的市场。
演讲正文如下:
这是一个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时代。很多人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在中国被 " 卡脖子 " 的情况下,怎么突破技术封锁?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市场,应以终为始,科技创投要以市场为鉴。
一、科技突破的难度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难,而在于这项技术拥有多大的市场
技术难度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其对应的市场规模够不够大,市场规模足够的话,技术终究是可以被研发出来的。
按经济学原理,一件东西的生产成本加上研发成本,便是最终到手的价格。但如果市场足够大,这项技术的研发成本可以被边际成本平摊至零。当一项技术牢牢占据市场的时候,新的玩家很难进入,是因为在生产制造成本相同情况下,它的研发成本没有市场规模平摊,所以价格更高。
在电动车时代之前的油车时代,油车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当时国外品牌的汽车发动机技术遥遥领先,比如涡轮增压、转子发动机等。国内采用的策略是用市场换技术,但在中国市场对这些进口品牌开放的情况下,他们通过销售获得巨额收入,再将收入反哺技术研发,反而进一步保持了领先。
但如今我们电动车已经顺利弯道超车,证明了在市场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一项技术如果全球同时起步,中国凭借自身足够大的市场场景,是能够攻克,并且做成世界第一的。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三星和海力士在中国工厂获得永久豁免权,因为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生产的芯片与三星和海力士没有特别大区别了。我们为什么能够赶上?是因为半导体的禁令,留出了中国的市场空白,我们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进而追赶上了这项技术。
势能资本目前寻找的也并不仅仅是能够做技术的科学家,而是技术商人。技术商人在势能内部有三层含义:一是拥有真正的技术;二是把技术真正产业化;三是在产业化技术前提下,能够形成可复制的领导力。
二、科技创新应以终为始,着眼于市场
经常有朋友问我,这个项目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投资人感兴趣?
我会建议创业者或者任何一位做科研的研发人员,在做科技创新时,应以终为始,去思考这项科技创新能带来多大的市场规模?未来能获得多大市场份额?达到这样的市场份额,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样的市场份额对应多少收益?能够获得多少利润?如果获得利润大于投入的资金,这项技术便是可以做的。
这个理论不单适用于创业者,同时适用一些上市公司。他们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者找一个新的行业应用拓展时,都需要付出成本,也是以终为始,先考虑将来你的市场有多少。
三、在增量处,做科技投资
当前经济环境不是特别的理想,投融资环境较去年也有大幅的下降,那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有哪些增量市场还值得去投资呢?
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分享:三个增量市场机会
第一,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依然全球化的赛道。
全球化是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把市场、技术、资本三者以全球为一个整体,做到效率最高。而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体大环境是分裂和碎片化的,但我们发现其中还是有一个地方是全球化的,就是 " 碳中和 "。
拜登在讲话中表示他认为中国和美国是有对抗和竞争的地方,但也会在 " 碳中和 " 进行合作。中美双方都认为这依然是一个 2021 年以前的,且没有变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还能继续维持着资本、技术和市场全球化的共享。今年我们发现一些国内光伏企业的产品都是卖到国外,且卖得不错,我相信也是这样一个原因。
第二,在逆全球化赛道中找到具有全球化特点的公司。
即虽然公司所处赛道是逆全球化的,或存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但是产品做得非常好。往往这类产品有一些特点,技术是全球同步兴起的,中国并不比美国晚,大家的研发投入是在同一时刻面对同样的市场去竞争。在公平竞争环境下,谁先把优秀的产品做出来,谁就能更快地平摊成本。
我们今年也看到了一些具有这样特征的产品。比如电动车领網域,过去只是考虑部分组件做国产替代,但我们发现如今很多公司的产品可以反向出口到海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再比如机器人赛道,虽然今年资本上没那么火,但是今年销售翻了好几翻的公司大有所在,他们基本上都是把产品卖给了国外。
所以,在不是非常全球化的赛道中,要能够做出打穿赛道天花板的产品。
第三,由于逆全球化而创造出的增量市场。
典型便是国产替代市场。这个市场原来是没有的,是一些断供直接导致的市场空白,这便是增量市场,比如说存储芯片、半导体设备等。华为 Mate 60 的发布向全世界证明,我们可以花三年时间解决芯片生产制造问题了。
或者由于危机意识,让一些本来采购国外供应商的公司,现在出于备份考虑,也会尝试寻求、依靠一些国内的供应商,进而为国内的企业提供了应用场景和试错的机会。
四、市场,是检验科技的唯一标准
势能重点关注的项目有两类:一是本身处于增量市场,且数据在成长;二是目前数据没有呈现非常明显的增长态势,但被产业投资投过,产业投资是潜在的客户,因此市场存在潜在的预期。
怎么找到这样的项目呢?除了大量深入的行业研究还不够。技术判断可以通过研究,但市场判断需要躬身入局。值得投资的技术,本质上来说在于市场,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市场拐点的出现是无法预期的,我们在一线跟创业者持续交流,就是想知道市场正期待怎样的技术?市场存在什么样的机会?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唯一办法就是保持勤奋。
势能有一个 BD 部门,这在 FA 是非常独特的,每天的工作内容便是跟项目沟通。我们服务的项目有 400 多个,但聊过的项目有 36000 多个,在 36000 个项目里面寻找最值得服务的 400 个项目,在平均每 89 个项目里面筛选出最值得我们陪伴的那 1 个顶尖团队。
五、科技融资需要有市场思维
有很多创业者在融资上面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会建议当下的创业者在融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分享:如何做融资规划?
1. 想好未来退出市场的路径
在未来发行市场,创业公司的股权出售跟产品销售是一样的,需要去思考在哪个市场进行销售?是为了追求销售速度更快还是价格更高?客户为什么喜欢这件产品?你的公司是否具备特点?
很多公司融资的时候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未来当 VC 寻求回购时,再去思考可以去哪里上市,为时已晚。现在的资本市场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如果不提前进行规划,在中间轮次的融资中,出现错配,就会遇到调整轮次估值或融资困难的问题。
找到合适的资本市场以后,创始人要客观评价在该市场中,公司能卖的价格是多少?我们对标同类公司,怎样的价格估值是合理的。
2. 为自己設定好融资节点
公司上市前,需要想清楚需要多少资金?把这些资金总共拆抽成多少个目标,每一轮的目标和融资里面建立什么样的里程碑,这都是需要提前思考的。但很多创业者的逻辑是,觉得去年收入 1 亿是什么估值,今年收入 2 亿,估值就应翻一倍,这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错误思维。
3. 把投资机构当成 " 客户 "
我们要去了解这个客户投资的真正目的。
很多人觉得投资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投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变得更多元化。卖方就得考虑除了股票回报,还能为投资者带来什么?针对性向他展现投资的价值。
融资的过程也是开拓市场潜在客户的过程,在融资中跟产业投资人接触,得到业务协同和产业对接的机会,有时候还会带来订单。跟财务投资人接触,了解行业中有哪些新的机会,也可以反向提醒自己的市场部门捕捉机会。
4. 尊重并接受市场的定价
尊重并接受市场的定价,因为我们的交易目标是成交。
有些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觉得估值或条款的谈判等不顺利,就决定不融了。如果这轮融资融到了但估值不理想,那只是完成了一次效率比较低的融资;但如果这次融资没融到就直接结束了,前向所有的投入就会成为沉没成本,是效率为零的融资。再低效的融资也要好于零效的融资。交易中有沉没成本是非常不划算的。
建议创业者要果断接受现在的估值体系。我们也经历过一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变化不敏感,沉溺于以往的估值逻辑,对当前的估值报价不满意、不接受,结果犹犹豫豫拖了一段时间,投资人的报价进一步降低,企业再想回头也来不及了。
如果没有以果断交易为导向,没有把融资看成市场项目做的话,创业者很难在市场下行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他的反应也会永远落后市场,最终让整个公司因为融资失败在发展上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在融资上可以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机构,站在专业的肩膀上完成专业的事情。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