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三看《大宅门》才懂,詹瑜的豁达,别人学不来,欢迎阅读。
大家好吖,我是青苔。
《大宅门》中,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第一代人是以白萌堂和詹王爷为代表,第二代人就是二奶奶,白家三兄弟、詹瑜、关少沂为代表,第三代人才是白景琦这一代人。
在第二代人中,大家看到了二奶奶的智谋,白颖园的冤案,还有关少沂的阴坏,但是忽略了一个人,就是詹瑜。
詹瑜是詹王爷的唯一的儿子,詹家的荣辱都会落在詹瑜身上。詹瑜的一生,倒着看就是励志大剧,正着看就是不胜唏嘘。
面对无常的人生,最紧要的态度,好坏对错只在一念之间。詹瑜始终做到了不喜不悲,从容应对,是个难得的豁达之人。
大格格怀孕,詹王爷杀马砸车,又赔了马和车。白颖园入狱,又是詹王府的机缘才得救。白家和詹家已经分不清对错了。但在詹王爷心中,早已认定是白家是自己的仇家。
即便这样,詹瑜也并没有对白家落井下石。
对于白颖园的官司,詹瑜和关少沂谈论此事,说道:
这打的叫什么官司,已经死了俩,非再死一个,大伙儿心里就全踏实了。其实两家都无利可争,可银子全揣到别人兜里了,无非白家再添一堆儿孤儿寡母。
关少沂却说就要争一口气,詹瑜不这么认为:
这口气争回来又怎么样?你的儿子也活不了,我的姐姐也回不来了。
詹瑜能够抛开两家的冤仇,去客观看待这件事,放下过去的痴念,看到了当下的苦难。
这份真诚就难能可贵。
得知白颖园的媳妇自尽,车老回屁颠屁颠,兴冲冲地告诉詹王爷。詹王爷让詹瑜去送副挽联。
詹王爷这样做,也是对逝者真诚的吊唁。
他只想到了表达自己的,而忽略了白家的感受。詹瑜却能想到白家,对父亲说:
这怕不合适吧,白家还当着咱们是幸灾乐祸,存心恶心人家呢。
这个时候去吊唁确实不合适,毕竟白颖园被詹家害的还蹲大狱呢。如果没有这件事,大奶奶也不会自尽。
詹瑜任何时候都能从别人的立场出发,看待问题,并没有把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豪门里的一股清流。
詹瑜生在王府之家,却有强大的同理心,看到别人的难,这份真诚实属难得。
京城被攻陷之后,老佛爷、詹家、白家都到西安避乱。为了尽快回到京城,朝廷里大部分人开始顺从西太后的意思,主和。但是詹王爷是主战派,对于西太后这样的态度自然是气愤不已,在西安一病不起。
詹王爷病倒在床上大发脾气:
打不过洋人就治自己人,这算什么规矩?放着八国联军不去打,倒把咱们家发配新疆。
詹王爷气不过,自己人内讧,应该一致对外才对呀。硬气了一辈子的詹王爷,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为了救詹王爷一命,詹瑜放下自尊,不顾别人的眼光,亲自到白家求 " 八宝 "。
詹王爷知道后,不但没喝,还把药碗打了个稀碎。他要让詹瑜记住:詹家和白家势不两立,不能忘了这深仇大恨。
可是面对临死的父亲,詹瑜违心答应一下也没什么的,哄王爷一个高兴。可是詹瑜俯首无语,还劝了王爷一句:
阿妈,何必呢。
是啊,何必呢。
无奈,王爷把孙子奎禧叫到身边,让他把这两家的世仇延续下去。
詹瑜看似不问世事,只听父亲的差遣,其实他非常有自己的主意。
不管是帮大格格逃出王府,还是对父亲的临终交代,他并不是一味顺从父亲的安排,而是遵从自己的本心,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詹家被发配边疆之后,一直到改天换日才重回京城,詹王府已不复存在。詹瑜和儿子奎禧、媳妇香伶带着孙子詹立志一块住在大杂院。
从皇亲国戚到平头百姓,这样的人生落差,放在任何人身上,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奎禧,依然是听书遛鸟斗蛐蛐,还以王爷的后代自居。
记得白景琦和黄春去看他们,奎禧穿着清朝的官服,正翻箱倒柜的找朝靴呢,满口胡说:
大清朝回来了,宣统复位了。
像奎禧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秉宽就一直留着自己的辫子呢。
曾经过过富贵生活,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詹瑜是如何面对的呢?
编剧借香伶之口说出詹瑜的处境:
如今住了大杂院,全靠奎禧他爹写字卖画儿,还教了两家私塾维持呢。
詹瑜顾不上悲伤,或者他对过去并不留恋,再一次专注解决眼前的问题。他一个人在前街摆了张小桌子,给人代写书信。
贵武有些不解,问他怎么混到这份上了?詹瑜坦然说到:
怎么了?饿不着冻不着的,挺好。
对过去没有留恋,对当下没有抱怨,外界已是风雨突变也与我无关,一个人的终极目标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一个再大,也大不过所处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并接受,还要相信,明天一定好过今天。
詹瑜这个角色,在《大宅门》众多角色之中,并无突出的点,但在一看再看之后,詹瑜才是少有的豁达人。
写到这里,青苔想到了住在十里堡乌宝生家的大爷白颖园。面对命运的不公,也是那样的坦然,他不回去,因为他一走,十里八乡的百姓没处看病。
他们的人生如此相似,生在福贵家,被给予很高期望,却因为命运的无常,历史变化,人生一路向下。
在苦难中,磨炼了心智,也展现了胸怀和格局,任风云流转,我自岿然不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