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广汽集团:塞翁失马,欢迎阅读。
得失之间,广汽集团为何会放慢 2024 年自主品牌的增长节奏?
作者 | 半 页
责编 | 尚 武
出品 | 汽车 K 线
12 月还没过完,率先发布全年产销成绩早已成为广汽集团的惯例,近两年也不例外。
特别是 2022 年,在延期举办的广州车展现场,广汽集团不仅提前透露了全年产销量,还发布了当年汇总口径总营收和利税情况。
在当时,广汽集团出色的目标完成率以及高达两位数的财务数据增幅,令人刮目相看。
特别是在彼时全国疫情刚刚解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让人们对其 2023 年十分看好,甚至让人觉得,与其他车企普遍两成以上的目标增速相比,广汽集团 2023 年计划产销增长 10% 的目标,显得十分保守。
但一年后,广汽集团不仅只是相对低调发布了这一年产销情况与 2024 年计划,在上市公司公告中对营收、利税只字未提,而且可以推断出,其产销目标完成率可能创下新低。
结合提前 " 剧透 " 的全年产销,纵观广汽集团 2023 年,可谓是塞翁失马。
但问题是,面对注定无法完成的全年目标,广汽集团为何要在 12 月突然创出 " 单月销量历史新高 "?得失之间,广汽集团又为何会在 2024 年放慢自主品牌的增长节奏?
1
" 最弱的一年 " 和 " 最强的单月 "
12 月 21 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听取了《关于广汽集团 2023 年经营计划预计完成情况的报告》。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公告」
据这份报告显示,广汽集团预计将在 2023 年实现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51.3 万辆和 250 万辆,同比仅分别增长 1.3% 和 2.7%。显然,这样的表现与 10% 的增长目标有着不小的差距。
由此可以推断出广汽集团 2023 年产销完成率分别仅有 92.12% 和 93.38%,创下近三年新低。
实际上,广汽集团自从 2017 年突破年产销 200 万辆的关口后,随后的 6 年里都保持着相对低调的全年目标,除 2022 年设定 15% 的增速外,其余普遍保持着 10% 的增速水平。
回看这段时间可以发现,排除 2019、2020 连续两年疫情初期影响下导致的负增长,其余年份里,广汽集团年度产销完成率均保持在 95% 以上。
特别是开篇提到的 2022 年,广汽集团的实际产销增速为 15.99% 和 13.5%,产销量目标完成率达到 100.86%、98.69%。
这让广汽集团 2023 年产销量显得尤为不堪,但透过第四季度的产销数据会发现,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曾经在广汽集团发布 11 月产销快报、甚至更早期产销数据时,就已经能够看出广汽集团面对 2023 年的产销目标十分吃力。
数据显示,1-11 月,广汽集团累计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仅为 0.44%、0.81%,勉强摆脱了负增长的困境,与 10% 的目标增速相差甚远。
结合报告中提及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广汽集团计划在 12 月完成生产 22.29 万辆、销售 25.42 万辆。值得一提的是,这将创出广汽集团历史上,最强的单月销售表现。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广汽集团在 9 月创下历史新高的单月销量后,进入第四季度明显放缓了销售节奏,特别是在业内被称为 " 银九金十 " 的 10 月,广汽集团销量环比甚至出现了 7.86% 的下降,而到了 11 月,环比增幅也仅为 1.19%。
结合第四季度的生产情况,广汽集团在 12 月创下单月销量历史新高的同时,还将改变第四季度前两个月产量高于销量的产销结构。
那么,广汽集团为何要在这最弱的一年,怒刷单月历史销量新高?
2
合资跌倒,埃安领跑
简单来说,这其实是 " 合资依赖症 " 的必然结果。对广汽集团而言,面对 " 合资依赖症 ",没有 " 特效药 ",只有广汽埃安一颗 " 救命草 "。
在广汽集团产销规模首次达到巅峰的 2018 年,广汽集团旗下合资公司所贡献的销量占比高达 74.05%。
哪怕仅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日系合资公司,也从 2019 年起集团销量占比连续 4 年超过 70%,甚至在 2020 年一度达到 76.8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 2020 年,广汽埃安从广汽乘用车当中拆分独立,可以发现," 两田 " 在集团销量占比开始逐年下降,到了 2023 年,从 1-11 月累计销量计算," 两田 " 占比已经退回至 62.95%。
在之前告别了广汽菲 - 克、今年又告别了广汽三菱之后,支撑广汽集团产销的重担,正在逐渐转移到广汽乘用车与广汽埃安的身上。
就现阶段而言,两大自主機板块能分担的产销压力仍然有限,逐渐接近四成比重。
结合过去一年里,受市场环境影响,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相继裁减了劳务派遣人员,选择在年末改变产销结构、冲击销量新高,在保证企业产值的同时,能让广汽集团在明年对 " 两田 " 的产能调整中,有更大发挥的空间。
这也是当 2023 年 " 两田 " 销量同步下挫,但广汽集团整体营收仍然能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要论盈利能力,目前对广汽集团来说," 两田 " 仍然要扮演着 " 养家 " 的关键角色。
据广汽集团 2023 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 70.72 亿元,同比骤降 41.77%。
而同期广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分别仅有 45.11 亿元和 40.23 亿元,受投资收益骤降影响,上述两项净利润指标同样分别出现 44.05% 和 47.94% 的同比下滑,其降幅均创近年之最。
早在今年二季度,有消息称广汽埃安在 6、7 月连续实现盈利,但对于具体盈利数据,广汽集团一直没有发布更多信息。
虽然有关埃安盈利的消息再无下文,但埃安 9 月销量破 5 万,长期稳定在 4 万辆以上的销售成绩,有目共睹。
只是,由于 " 两田 " 正处于产销与盈利的低迷期,让埃安不断上攻,多了一些迫不得已的色彩。
面对 2024 年,广汽集团设定的目标仍然是产销同比增长 10%,其中自主品牌目标增幅 22%。
作为对比,按广汽集团在《报告》中表示,2023 年自主品牌预计销售 89 万辆计算,本年度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速大约在 41% 左右,也就是说,2024 年广汽集团自主版块增速将由于基数增加会明显放缓。
3
Views of AutosKline
今年是广汽集团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的第五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在 2022 年财报中表示,2023 年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万亿广汽 " 筑基之年。
他希望通过提升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变量三大举措,实现产销增长 10% 的目标。
回看这 5 年,从横向对比,10% 的增长目标几乎已经成为全行业下限;以纵向来看,不低于 90% 的完成率,或许就是广汽集团职业经理人们最后的体面。
但在资本市场,由于曾经坚持埃安自研,导致广汽集团双股股价在今年华为概念横扫汽车股的热潮下,没有任何起色,截至 12 月 26 日,其 A 股与港股分别下跌了 21.03%、30.53%,不出意外的话,广汽集团 A 股股价年度两连跌、港股四连跌已成定局。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广汽丰田、丰田汽车与小马智行就 Robotaxi 业务签约后,广汽集团港股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下跌。在合资板块的颓势下,就算踩中了 L4 级自动驾驶的 " 流量密码 ",广汽集团也没办法唤起投资人的热情。
作为局外人,没必要为广汽集团的 2023 年患得患失,但想必大量的投资者都十分好奇," 万亿广汽 " 究竟还有多远?2024 年埃安能否顺利 IPO?这又到底能为广汽集团带来什么、剩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