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DeepSeek一夜接入近20家车企,AI重新定义汽车,欢迎阅读。
本文文字:2446 字
阅读时长:13分钟
"
如果说现在最热的话题,除了《哪吒 2》票房频频攀登外,那就是 Deep Seek 了。
从春节期间横空出世,到重创英伟达股价,再到 " 全民提问 ",这家国产大模型公司杭州深度求索开发的 Deep Seek 应用的风,也吹到了汽车圈,甚至有可能成为车企智能化发展下一个发力点。
Deep Seek 推出的是一个 AI 开源模型,通过纯深度学习方法让 AI 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就在过去短短的一周,已经陆续有近 20 多家车企高调宣布和 Deep Seek 展开合作。
1
Deep Seek 成为车企 " 香饽饽 "
水滴汽车了解到,这些和 Deep Seek 合作的车企众多,但合作的程度和方式不同。有的是双方大模型深度融合,有的是聚焦在智能座舱领網域,有的车企在整车架构上展开合作,还有车企在营销端展开合作。
具体来看,大模型深度融合的企业有吉利、极氪、广汽,长城、奇瑞、smart 等。吉利汽车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 DeepSeek-R1 深度融合,利用 DeepSeek-R1 模型对星睿车控 Function Call 大模型、汽车主动互動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极氪旗下自研 Kr AI 大模型与 Deep Seek R1 大模型完成了深度融合,并且智能座舱助手 AI Eva 也已集成并即将上线。
广汽集团的 ADiGO SENSE 端云一体大模型与 DeepSeek-R1 大模型深度融合。长城研发的 Coffee Agent 与 Deep Seek 完成融合适配;奇瑞集团的 Lion AI 智能化大模型与 Deep Seek 深度技术融合校验。还有 smart 智能座舱团队宣布完成自研 AI Agent 与 DeepSeekR1 大模型融合测试。
将 Deep Seek 接入智能座舱车型有岚图知音和梦想家、猛士 917、零跑、宝骏享境、智己汽车、深蓝汽车、东风风行星海、极狐 S5、奔腾小马、一汽 - 红旗等。
营销端展开合作的是一汽 - 大众,其新媒体 AI 内容运营数字化平台已全面对接 Deep Seek;在架构上展开合作的是比亚迪,比亚迪整车智能 " 璇玑架构 " 将全面接入 Deep Seek R1 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车端和云端 AI 能力。
一时之间,Deep Seek 成为汽车领網域的 " 香饽饽 ",颇有点曾经车企争先恐后和华为合作的架势,但接入 Deep Seek 比和华为合作要容易得多。据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车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接入 Deep Seek 的技术难度并不大。相比车企自研 AI 技术和大模型,Deep Seek 凭借‘低成本、高适配、中文语境霸权’的优势,让车企拥有以低成本接入 AI 能力。
可以预计的是,接下来还有更多车企和 Deep Seek 展开合作。毕竟,智能化早已成为业内公认决定车企未来的胜负手,而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化,将是今年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
2
技术支持和流量热度兼得
那么 " 和 Deep Seek 合作真的能提升车企智能化技术竞争力吗?"
笔者采访了多位业内汽车工程师表示,目前来看大多数将 Deep Seek 接入智能座舱的企业,只是将车辆的互動模式换成了 Deep Seek。而那些在大模型上和 Deep Seek 融合的企业,在用户体验层面的提升还有待考究。
同样的问题笔者也抛给了 Deep Seek,得到是肯定的答案,以下是 Deep Seek 的回答。
Deep Seek 总结了 6 点它能带给车企的优势,包括有自动驾驶领網域、智能化座舱体验、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电池领網域、用户运营、数据安全。Deep Seek 从技术层面分析得很全面,但它还有一点没回答,那就是车企和 Deep Seek 合作,除了有技术支持之外,还有其他 AI 应用无法给到的 " 用户普及度 "。
人们都说今年春节,村口大爷都能聊两句 Deep Seek。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Deep Seek 上线 20 天全球日活 DAU 突破 2000 万,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 AI 应用。Deep Seek 日活跃用户 DAU2215 万,是 Chat GPT 日活用户的 41.6%,超过豆包的日活用户 1695 万。今年 1 月,Deep Seek 应用(APP) MAU 月活跃用户 3370 万。
最关键的是,相比那些晦涩难懂的 AI 技术或代名词,Deep Seek" 深入群众基础 ",接受的范围更广。村口的大爷不知道什么是 AI,什么是智能化,但是他知道 Deep Seek 很牛 X 就够了。Deep Seek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就代表 AI。正如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华为就是智能化的代名词一样。搭载华为智能化的车,甚至不需要过多做宣传,消费者心里就明白,这辆车是智能的。
对于消费者如此痴迷的技术和公司,车企选择跟进 Deep Seek,暂且不说技术方面得到什么支持,凭借 Deep Seek 之名包装自己的智能化,也更容易让普通大众快速意识到这家企业或者这辆车有 AI,甚至都不用过多去做宣传。
在智能技术应用端越来越同质化的背景下,这也不乏是一种差异化的营销手段。在这个极致内卷的市场中,对新技术、新体验充满好奇是一方面,但想要让消费者认可,营销也占很重的成分,小米汽车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在资本市场,在资本对 Deep Seek 追捧下,宣布和 Deep Seek 合作的车企股价也顺势而升。吉利公布消息后,汽车的股价在 5 个交易日内飙升 26%。东风汽车公布消息后,股价也一度冲高,涨幅甚至超过 12%,随后回落;零跑汽车宣布消息后,股价涨超 4%。
3
车企在 AI 战场厮杀正酣
不论是技术层面、用户体验层面、亦或是营销层面,和 Deep Seek 合作能带给车企的优势,有待市场去检验。而诸多车企如此积极接入 Deep Seek,背后的信号十分清晰: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化赛道比拼在中国市场上真正开始了。
事实上,在 Deep Seek 出现之前,汽车圈 " 大模型上车 " 和 " 端到端 " 就已经风靡开来。特斯拉率先强调了‘ AI 汽车’的标签,随后一些新势力跟进。李斌曾说,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 AI 公司,小鹏汽车也早已将自身定位为‘ AI 汽车公司’,理想也宣布成为一家 AI 公司而不是汽车公司。
进入 2025 年,传统车企也开始陆续登上桌面。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接连发布和智能化有关的发布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从今年起长安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比亚迪表示,2025 年买车看智驾,未来 2~3 年智驾将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没有安全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吉利也将在 3 月初发布 AI 智能化战略布局。还有,众多车企纷纷接入 Deep Seek,布局 AI。
相关预测显示,2025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2030 年有望突破 5 万亿元。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市场,谁能占据领先优势,便能分到更多蛋糕。试问谁不想去拼一把呢?
十年前,马斯克用动力电池重新定义了汽车;今天,AI 在重新定义一次。这场汽车 AI 狂欢赛道上,一个问题也随着浮出:当所有车企都宣称 " 接入 Deep Seek" 或者自研的大模型或者其他大模型,所有车企布局‘端到端’上车自动驾驶时,资本市场的红利终会褪去,谁能真正跑出重围?
这个问题 Deep Seek 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比赛的终点,绝不止于‘汽车’这么简单。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作者|赵嘉佳
编辑|王 磊
责编|祁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