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600多分,选985还是带编的二本?报考选择背后的启示,欢迎阅读。
文 | 爱培优联合创始人 李立勋
编者按:
最近,"742 分女生报师专 " 的话题引发热议,这是因为 " 师专 " 是有编制的,毕业后可以直接当小学老师。爱培优联合创始人、多知网特邀作者李立勋认为,在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已经通过分数盘的 " 竞价 " 货真价实地体现出来了。作者也根据现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如是否可以借鉴当前的 " 定向师范生 " 等模式,向职业院校开放更多的岗位。
近日,江苏盐城某女生中考 742 分报考大专院校定向师范生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该大专院校的回复也很凡尔赛:742 分也不是最高,最高分 755。
每个省份、区县中考分值各不相同,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盐城市中考总分 800 分,当地最好的老牌名校、本科升学率 100%、一本升学率 85% 的盐城中学,中考录取分是 723;无论是 755 还是 742,从分数的维度,都算是妥妥的学霸。
三十年前的情景恍若重现,一流的学生才有资格报中师,二流学生上普高。
定向师范生每年可以免除几千元学费,家长差这个钱吗?家长的打算很清楚:先读 5 年专科,再读 2 年本科(专接本),虽然第一学历还是专科,但毕业后自带教师编,真香!
近年来,在就业竞争背景下,"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已经通过分数盘的 " 竞价 " 给货真价实地体现出来了。
01
农村教师编 = 高考 +50 分
在江苏省刚刚发布的 2023 年高考提前批次—乡村教师计划投档线中,编制在数据市场价值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笔者发现,不少岗位的分数,已经超过了 600 分。
以物理组为例:
2023 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组)的乡村教师计划最高投档分,达到了 636 分。换算成去年的投档位次,这个分数大概可以上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 985 高校。
2023 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组)的乡村教师计划各区县投档平均分为 581 分,这个分数,大概可以报考天津工业大学、山西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 " 双一流 " 高校。
历史组,也有着类似的数据。
2023 年,淮阴师范学院(历史组)的乡村教师计划最高投档分,达到了 610 分。换算成去年的投档位次,这个分数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 985 高校,那是绰绰有余了。
2023 年,淮阴师范学院(历史组)的乡村教师计划各区县投档平均分为 572 分,这个分数,大概可以报考天津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 " 双一流 " 高校。
其他省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江湖上有着各种 " 考编 " 传说的山东省,省属山东师范大学定向师范生最高分为 631 分,这个分数大概可以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 985 高校,而且还可以选热门专业。
985、双一流高校 or 带编制的二本院校,怎么选?
换一个维度,同一所高校,定向带编的专业比不带编的普通专业,平均要高出 40-50 分。当然,报了普通专业,有可能考上编,也有可能考不上编;但乡村的定向专业,是确定性有编,你愿不愿意付出 50 分的溢价,去得到一个 " 确定性 "?
不管你愿不愿意," 竞价者 " 已经给出了它的锚定值。
对了,上文列举出来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以及未列举的盐城师范学院、泰州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德州学院、枣庄学院等等,即使合并批次了,也是妥妥的二本院校,别不服气。
有没有学校好一点、带编制的师范专业?当然有,教育部 6 所直属师范高校有 " 国家优师计划 ",笔者记得,2022 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天津市的优师计划,最高达到了 690 分,超过同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的绝大多数专业分数线。
02
" 考编抢跑 " 背后
无论是定向师范生,还是定向军警、定向医学生,本质上是 " 考编热 " 的投射,只不过部分高分考生选择了提前抢跑。某种意义上," 考编热 " 现象有着明显的逆经济周期属性。
这种 " 抢跑 " 到底值不值?笔者认为,由此带来的一些趋势也值得我们反思。
1)名校的 " 溢价率 " 正在遭受对冲。
长期以来,国人对名校学历有着盲目的崇拜情结,考高分 - 上名校 - 好工作,这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路径依赖。" 名校 " 对于 " 好工作 ",有着强关联性,在原有的评价体系里,好工作 = 进大厂,好工作 = 进外企,好工作 = 金融 / 律师 / 工程师……总之,名校带来的 " 溢价 " 实在太多了。
而今," 好工作 " 的评价体系正在悄然改变,进大厂,可能 35 岁被 " 毕业 ";学金融,说不定还是得去干销售;去创业,高风险低回报。最后,社会逐渐达成了一种新的共识:好工作 = 稳定有编。
于是," 考高分 - 上名校 - 好工作 " 这种逻辑规则不灵了,出现了一个 bug,有人选择了定向师范(定向医学、定向军警等),考高分直接等于稳定有编,名校的 " 溢价率 " 自然会被对冲。当然,并不一定是名校的高分被折价,而是 " 高分 " 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2)" 鸡娃 " 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高考的 " 内卷 ",前置到小学、初中,那就是 " 鸡娃 ",而当前 " 鸡娃 " 的主要以 "70 后 ""80 后 " 群体为主,这些人绝大多数经历过从物质匮乏、小县城、小镇做题家到房产投资上涨、经济大繁荣、互联网红利等机遇,完成了到中产阶级甚至财务自由的跃升。除了时代的际遇之外,大多数人也都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或者说," 鸡娃 " 的本质,是家长们想实现对 " 考高分 - 上名校 - 好工作 " 路径的复制。很多家长豪掷数百万、上千万买学区房,当发现 " 好工作 = 稳定有编 " 时," 鸡娃 " 的投入回报怎么算都是赔本的买卖。
另外,再过十年,随着 "70 后 ""80 后 " 家长们逐渐退出教育舞台,"90 后 ""00 后 " 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必将改变:投入这么高的教育成本,回报率怎么算划不来,那 " 鸡娃 " 的意义在哪里?也许,到那时 " 鸡娃 " 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变成了一种极少数人参与的事情。
3)" 中师现象 " 或将历史重演。
回到文章开头,一流学生读中师,二流学生读普高。命运正在轮回。
中师最牛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是极其低的,而中师则成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优秀学子的首选。考上中师,一步登天,免学费、城市户口、分配工作、干部编制。当然,中师也是非常难考,一个县里甚至只有考到前几十名才能考上。
而后,随着市场化经济、户籍制改革、城镇化加速等时代浪潮的来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当初引以为傲的 " 中师 " 身份被套上了时代的枷锁,曾经最优秀的那波人,反而成了很普通的人。
笔者认为," 中师现象 ",或将在当前这波高分有编的考生身上重演。只不过,叙事结构变了:定向师范生基本上都是定向乡镇、农村,考研很难、调岗很难,大家之所以拥趸,没有人会认为乡村教师编赚钱、工作轻松,大家图的无非就是个 " 稳定 ";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 教师考编 " 势必越来越卷,教师冗余将越来越突出,基层教师的上升通道将越来越狭窄。而更可怕的,是教师岗位 " 聘用制 " 改革的大势,曾经唯一的优势 " 稳定 " 也变得不稳定。并不是说越下行周期," 稳定有编 " 越弥足珍贵,而是越下行周期," 聘用制 " 步伐会来得越快," 稳定 " 会消失得越快。
4)定向有编能否选?不要盲目,要看初心。
定向有编高校报考的持续走热,当前来看,似乎是市场化选择;但拉长在历史的周期里,却是泡沫。如果有泡沫,那就早晚会有人为泡沫买单。笔者认为,如果你是真心热爱,做好了甘于奉献、忍受寂寞的准备,那就可以加入;如果你并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仅仅把它当做一个 " 上岸 " 的套利机会,非常不推荐;如果你是茫然的、还没有想好未来人生的意义,建议不要盲目跟风,不妨继续奋斗,把选择权交给更加成熟的心智。
03
对职教改革的启示
高等教育扩招,升学内卷,带来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学历与技能的错位。如果我们认同这种规律——任何时代,高端岗位、高性价比岗位都是稀缺,那么,就要接受大部分受教育者都是普通劳动者这一现实。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不愿意接受自己就是普通劳动者这一现实,另一方面,大量技能型、服务型岗位没人做,怎么办?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职教改革," 定向师范生 " 现象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1)短期来看,职业教育需要解决升学问题。
在中职层面,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2020 年对全国 103408 名中职生的抽调数据显示,中职生大部分已经实现了上大学路径的畅通,目前中职生上大学的主要方式包括对口单招、3+2/3+3、普通高考等方式,平均升学率达到了 76.5%,可以说,中职生只要想上大学并不困难,考不上大学反而很困难。但是,想上本科,依然非常难,即使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天津市,2022 年中职生升入本科的比例也仅有 3%。
幸运的是,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的 " 职教高考 ",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教育部 "2025 年职业本科招生占比达 10%" 这一目标,也给了职业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希望未来增加的职业教育本科能更多地向职教生倾斜,甚至希望部分名校可以拿出一些名额试点职教本科招生。
2)中期来看,职业教育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规模高于普通本科的毕业生规模,但是职教生的整体就业率超过大學生。职教毕业生平均薪资比本科毕业生平均薪资低,但不是显著性差距;本科毕业生薪资落差大,职教毕业生薪资落差小,虽然都存在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但职教毕业生要小的多。
当然,职教改革从人才培养层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提前为产业的转型更新做好人才储备。
3)长期来看,职业教育需要解决职业认同感问题。
这里的 " 职业认同感 ",既包括眼前的苟且(收入),也包括诗和远方(发展前景、工作氛围、社会地位等)。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借鉴当前的 " 定向师范生 " 等模式。培养技能型工人,算是职业教育,那么培养医生、培养教师、培养工程师,就不算职业教育?这道理显然说不通。
当前的职业教育,在 " 订单式培养 "、产教融合等方面,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为什么未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老百姓很清楚,这些所谓的 " 订单就业 " 还是不够高级、不够稳定。
你看那些定向师范之类的专业,虽然学校不见得多么出名,虽然也很辛苦,但是分数高啊!这说明,家长还是很务实的。
那么如果把一些定向的岗位,诸如教师、医生、电力、烟草、石油甚至公务员选调,也面向职教毕业生开放呢?加强行政力量引导,职教生出口好、前景好,自然能吸引来一批优秀的学生,生源质量提升了,竞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自然也就提升了,高技能人才也能更高级。各类职业,本无高低贵贱,如果高技能人才很重要,那就要想办法吸引更多优秀的、有潜质的人加入职业教育。
任何改革都有阻力,都需要重建规则,这很困难,却也是希望。
(本文作者:李立勋,爱培优联合创始人,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论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多知网特邀作者,出版有《强基计划与名校多元升学报考全解》等。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