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死磕15年,终打破英国封锁,66岁的他将收获36亿IPO,欢迎阅读。
60 岁对很多人来说,正是退休后 " 含饴弄孙 " 的时候。然而,在东北,一个 66 岁的农业局老干部却没闲着,带着女儿女婿闯出了估值 36 亿的 IPO,其背后是带领国货从默默无名到全国第一、全球第四的创业故事。
近日,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研 ",688716.SH)开启新股申购,准备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 29.66 元 / 股。中研实际控制人为谢怀杰、谢雨凝、毕鑫。
中研是一家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简称 PEEK)生产供应商,是当前国内 PEEK 年产量最大的企业。2021 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0-2022 年,中研营收分别为 1.58 亿元、2.03 亿元及 2.48 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25.24%;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0.24 亿元、0.47 亿元及 0.54 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50.36%。
中研主要营收数据,硬氪整理
中研的创始人是谢怀杰,中专学历,上过清华 EMBA 总裁班,下个月将迎来 66 岁生日。女儿谢雨凝、女婿毕鑫都毕业于吉林大学。谢怀杰家族三人一共持有中研 45.78% 的股份。
1981 年,在结束了近三年的军旅生涯后,23 岁的谢怀杰被分配到吉林省抚松县农业局,一干就是 19 年。从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 " 铁饭碗 ",到今日花甲之年冲刺上市的董事长,这个东北老干部的创业故事要从放弃 " 铁饭碗 " 说起。
和现在 " 千人竞一岗 " 的考公热不同,上世纪 90 年代,全国掀起了一波公务员辞职 " 下海潮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仅 1992 年就有 12 万公务员辞职下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公职下海的人中,已经走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批企业家,比如史玉柱创业前在安徽统计局工作,马云创业前是国家外经贸部的公职人员。
谢怀杰也不例外,1997 年,40 岁的谢怀杰决定下海经商,创办天福实业集团。凭借在农业局近 20 年的丰富阅历,他做起了全降解快餐盒和速冻食品的生意,由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0 年,谢怀杰看中了吉林大学化工系的特种塑料生产技术,投资创立长春吉大高新材料,由此开启了他与特种塑料的缘分。2006 年,中研成立,开始了 PEEK 的实验室开发、小试、中试及产业化阶段。
PEEK 最早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于 1978 年开发出来,最初用于军方材料,后由英国威格斯公司垄断生产。PEEK 之所以如此抢手,是因为它在性能、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的顶端,可谓是 " 塑料中的爱马仕 "。
PEEK 的密度约为 1.3g/cm3,不到铝合金的一半,强度却是它的 8 倍。据《塑料科技》数据,采用 PEEK 替代金属,每架飞机最多可减重 45%。因此,PEEK 拥有强大性能,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多个领網域。
图源招股书
然而,我国并非一开始就掌握 PEEK 的合成技术,直至 2022 年,全球 PEEK 市场仍被国际巨头垄断,英国威格斯是全球最大的 PEEK 生产商,占据超过 60% 的全球市场。
中研死磕了 15 年,才在 2021 年从英商手中拿下国内市场,中研的蛰伏崛起之路才是谢怀杰创业故事精彩的 " 暗线 " 所在。
01 打破国际垄断,从东北走向世界
2000 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还未全面吹响,蓄势待发之际,吉林大学率先自主研发出实验室 PEEK 合成技术,打破了国际巨头对 PEEK 材料 20 余年的垄断。
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国产替代想要走上市场舞台注定举步维艰。谢怀杰的吉大高新惨淡经营,主要原因是产品颜色深且电性能差、销售不畅等。
另一方面,德国化工三巨头之一的德固赛公司刚被英国威格斯 " 踢出局 ",德固赛频繁和吉林大学、吉大高新接触,意欲通过收购吉大高新重回 PEEK 舞台。
在历经 5 年的持续亏损后,2005 年,德固赛以 2.53 亿元收购吉大高新 80% 股权,PEEK 第一次国产化宣布破产。同年,谢怀杰离开一手创办的吉大高新。
2006 年,迎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雄风,心有不甘的谢怀杰决定另起炉灶,成立长春洁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也即中研的前身,继续突破瓶頸 PEEK 国产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研发是一条烧钱的 " 不归路 ",谢怀杰找了不少投资人,前后砸了 6500 万。2014 年,在经过上千次小试和上百次中试后,中研实现 PEEK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经过两年的内功修炼,2016 年,中研产品品质达标,率先在型材领網域实现对英国威格斯等国际 PEEK 厂商的替代。
2021 年,中研以 30.57% 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越英国威格斯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公司。至此,中研在国内实现了名副其实的进口替代。
从突破封锁到拿下国内第一,中研打破了国际巨头 " 马太效应 " 的魔咒,以亮眼的成绩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脱颖而出。
但是,面对 PEEK 主要产能仍为外资垄断的现实,未来中研能否在高温电池产品、集成电路、商用大飞机等国际垄断领網域中发出中国东北的声音?不仅东北在等,中国也在等。
02 一超多强,国货实力相差悬殊
目前,全球 PEEK 生产厂商呈现 " 一超多强 " 的竞争格局。中研与国际巨头相比差异较大。
在产能方面,英国威格斯产能达到 7150 吨 / 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 60%。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分别以 2500 吨 / 年、1800 吨 / 年的产能位列第二、第三大 PEEK 生产商。排在第四的中研产能为 1000 吨 / 年,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在 PEEK 下游行业进入方面,行业龙头英国威格斯已进入包括汽车、电子信息、医疗、航空航天和 3D 打印在内的诸多领網域,形成了覆盖 PEEK 全产业链的生产能力。对此,中研在招股书中坦言,其尚无法和国际巨头相比。
在全球市场份额方面,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等三家公司几乎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2021 年,英国威格斯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约 53.55%,中研仅为 8.07%。
在营收方面,2021 年,英国威格斯营收约为 26.68 亿元,净利润为 6.43 亿元;中研的营收为 2.03 亿元,净利润为 0.5 亿元。英国威格斯的营收规模和净利润都是中研的 10 倍之多。
中研从巨头手中拿下中国市场的一大原因是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PEEK 售价一般为 800-1000 元 /kg,是中研 400-500 元 /kg 售价的两倍。价格低是因为成本低,中研在本地的材料、人工和运输等成本均低于英国威格斯。招股书显示,中研较英国威格斯至少具有 6.10-9.56 万元 / 吨的成本优势。
03 上下游前后夹击,中研 " 被迫 " 求突围
作为 PEEK 树脂合成的核心原料,氟酮占 PEEK 粗粉生产成本的 50% 左右,其纯度、品质将直接影响 PEEK 的产品质量。营口兴福化工是中研最大的氟酮供应商,2020-2022 年,采购占比为 48.85%、36.79% 和 41.28%。
但兴福化工已与中研的 " 死对头 " 英国威格斯合资设立 PEEK 生产基地,预计 2023 年下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随着英国威格斯在华生产基地投产,其成本将大幅下降,彼时中研将失去价格优势。
此外,中研的产品成本受氟酮的价格影响大。今年上半年,因氟酮价格上涨,中研的经营净现金流急剧下滑,同比下降 -306.72%。因此,如果氟酮出现价格大幅上涨,中研的持续盈利能力将打上问号。
除了上游供应商的蠢蠢欲动,中研的下游客户也开始踏足 PEEK 合成领網域。作为中研的第二大客户,江苏君华设立 PEEK 生产子公司,目前年产能可达 80 吨。从长期看,大客户江苏君华的进入,将威胁中研国内销量第一的宝座。
通过中研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动作,不难发现中研正面临这样一个窘境:前有猛虎来势汹汹,后有饿狼蓄势待发。显然,中研自身也意识到了前后夹击的危机,如何实现突围?中研给出的答案是 " 苦练内功,勤修外功 ",在产业协作与产研结合上进行了一番精心布局。
2021 年,中研设立鼎研化工子公司,同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氟酮的合成工艺,意欲实现核心原材料自产,减少原材料依赖。
同样在 2021 年,中研设立厚和医疗子公司,并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康拓医疗(688314.SH)达成合作,联合研发植入级 PEEK 原材料。康拓医疗是国内最大的 PEEK 颅骨修复公司。目前,中研医疗级 PEEK 车间已经建成投产,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完成植入级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填补国产空白。
本次上市中,中研将募集 9.02 亿元,其中 1.45 亿元用于研发连续碳纤维热塑性塑料(CF/PEEK),CF/PEEK 是航空航天领網域减重增效的关键材料,其未来国内市场规模可达 126.19 亿元 / 年。中研本次募投项目之一就是聚焦于 CF/PEEK 的研发,现已与东华大学、上海石化(600688.SH)达成合作,意欲打破商用大飞机 CF/PEEK 产品的国际垄断。
面对国际巨头等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没有明星股东加盟的中研太需要伯乐相助。2020 年,中研不惜拿出近一半的净利润为公司进行上市申报,无功而返后,在 2022 年更换全部中介机构重新冲刺科创板。
相比于同时间下海的史玉柱、马云等商业传奇人物,老兵谢怀杰创业故事的高光时刻似乎来得太晚,但并不妨碍他带着女儿女婿,走出脚下的东北黑土地,在商战中实现突围。
我们并不知道这位 66 岁的东北老兵何时才想退休躺平,但此次中研的顺利敲钟上市,将是谢怀杰退休前的最好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