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淘寶“順手買1件”能花19.8元買原價488元的產品?真相來了,歡迎閲讀。
" 我每次下單後,結算頁面都會出現‘順手買 1 件’的提醒,看起來價格很便宜,但產品并非來自我消費的店鋪,這是真的嗎?" 最近,網購愛好者陳女士注意到,在淘寶購物後出現了 " 順手買 1 件 " 的促銷,每次的商品都不一樣,與選購店鋪也沒有關系,因此產生疑問。
記者調查發現," 順手買 1 件 " 實為平台和商家的營銷手段,并不意味着劃算。而且,部分 " 順手買 1 件 " 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并涉嫌價格欺詐。
19.8 元買 488 元首飾?買家:太坑了
記者在淘寶上随機選購了服飾、食品、家居用品等不同種類的商品,下單時發現,結算頁面都出現了 " 順手買 1 件 " 選項。每次出現的店鋪和商品都不一樣,與選購店鋪也沒有直接關系;甚至在同一店鋪分次選購同一件商品,先後出現的 " 順手買 1 件 " 店鋪和商品也不一樣。
不過,這些 " 順手買 1 件 " 有個共同的特點:價格優惠。
例如,一款标價 128 元的遮陽防曬帽," 順手買 1 件 " 的包郵價(以下簡稱 " 順手價 ")為 26.9 元;一款标價 129 元的小絲巾,順手價 9.9 元;更有一款标價 488 元的 " 專櫃清倉復古文藝珍珠項鏈 ",順手價只要 19.8 元。
比 " 原價 " 便宜一大截是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的共同點
但是,這些產品真的價廉物美?
記者實測發現,結算頁面只顯示了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的店鋪名稱、商品名稱、原價和順手價,但消費者無法了解商品生產企業、材質、評價等其他信息。消費者只有在付款購買後,才能通過平台 " 我的訂單 " 選項,點擊相關產品查看產品詳情。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順手買 1 件 " 產品從價格到品質,都大有水分。
以順手價 19.8 元、标價 488 元的項鏈為例,該產品在該店鋪的正常售賣價格只有 29.8 元,而且詳情頁面沒有任何 " 原價 488 元 " 的介紹。同時,店鋪綜合評價和產品評價都不太高,有消費者評價該項鏈 " 劣質玩具 "" 塑料的,不是珍珠 "" 斷的,找客服,客服不理 "" 價格虛高 "" 非常廉價 "" 就沒有這麼坑的 "…… 記者試圖就 " 順手買 1 件 " 的產品聯系該店鋪客服,卻始終沒人答復。
标價 488 元的項鏈正常售價 29.8 元,且評價不高
至于标價 128 元的防曬帽,正常售賣價格為 27 元,只比順手價高了 0.1 元,而且标注的品牌涉嫌傍名牌;标價 129 元的小絲巾,正常售賣價格也只有 19 元。
左邊為 " 順手價 ",右邊為正常售價
可見," 順手買 1 件 " 的原價不可相信,順手價的 " 優惠 " 很有水分。同時,相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如果貪圖便宜 " 順手買 1 件 ",很可能上當受騙。
誰在推廣 " 順手買 1 件 "?
" 這是系統自動推送的 "" 不是我們的產品,不太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選項 "…… 記者将結賬時出現的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頁面發送給原先購物的店鋪,相關客服均表示," 順手買 1 件 " 的商品與原有店鋪無關。
在調查中,有一家飾品小店的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出自本店,客服也承認了這是店鋪設定的促銷,為的是推動銷售,所以順手價能比單獨下單便宜 10 元。不過,這家店的 " 原價 " 設定也有水分:正常售價 29.9 元的發夾,在 " 順手買 1 件 " 頁面搖身一變成了 39 元。
" 這就是商家的套路。" 記者輾轉聯系到電商代運營從業者李先生,他介紹了 " 順手買 1 件 " 的來龍去脈:" 順手買 1 件 " 是平台面向商家推出的營銷工具,當消費者在單店下單金額達到一定門檻後,可以在下單頁勾選一件包郵商品進行超值換購。這一營銷工具的本意是幫助商户在現有客單價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客單價,既不需要額外的流量投入,也不產生額外的物流成本。" 所以,很多商家的‘順手買 1 件’門檻非常低,只要有消費,就能‘順手買’,而且通過‘原價’和‘順手價’的巨大差異,吸引消費者下單。" 李先生説。
淘寶後台對 " 順手買一件 " 的介紹
但他坦言," 順手買 1 件 " 的促銷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平台支持跨店 " 順手買 1 件 ",這就使得消費者看到的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未必來自原本選購的店鋪,原店鋪不對 " 順手買 1 件 " 商品負責。另一方面," 順手買 1 件 " 的頁面設計比較簡單,不支持跳轉,消費者無法查看產品詳情,這也為部分店鋪、商品價格造假、品質造假提供了空間。" 總之,‘順手買 1 件’确實可以幫助商家提高客單價、推廣新品、加速消化庫存等。但由于系統設定的原因,出現了一些問題。" 李先生説。
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違反價格法
具體有哪些問題呢?
在 " 順手買 1 件 " 中,消費者無法在付款前了解產品的材料、規格、評論等信息。但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具體來看,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説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内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可見,比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平台和商家目前的銷售模式已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同時,根據價格法,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國家發展改革委 < 關于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 > 有關條款解釋的通知》明确,經營者通過标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虛構事實、隐瞞真實情況,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無論是否形成交易結果,均構成價格欺詐行為;" 原價 " 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場所成交,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果前七日内沒有交易,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
但在 " 順手買 1 件 " 中,相關商品的 " 原價 " 無法查實,而 " 順手價 " 與 " 原價 " 之間的差異又誘導消費者進行交易。以上種種,均顯示 " 順手買 1 件 " 涉嫌價格欺詐。
平台和商家設定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無可厚非,但不論何種促銷,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從本次調查看," 順手買 1 件 " 這一促銷形式的改進空間不小,平台和監管部門都應承擔各自的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