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聯合驅動500家醫聯體,「鉑桐醫療」打造數字化疼痛規範化管理平台,歡迎閲讀。
文 | 胡香赟
編輯 | 海若鏡
腫瘤防治已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以疼痛為代表的一系列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問題越來越得到關注。" 癌症病人的疼痛不是只有晚期患者才會有,疼痛問題涉及腫瘤早期、治療期以及康復期的全過程。中國從 1990 年代就開始推廣癌痛治療的三階梯治療原則,但這麼多年來癌症患者疼痛診療一直做的不夠好。" 近日,數字化疼痛管理平台鉑桐醫療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傑軍對 36 氪表示。
王傑軍原為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腫瘤科主任,從醫幾十年間一直關注癌痛問題,曾主編國家衞健委《癌痛診療規範》和《中國癌痛治療合理用藥指南》。近年來,随着數字化醫療概念普及,退休後的王傑軍看到了更多基層醫院在癌痛規範化診療方面的需求及推廣标準化癌痛治療方案的可能,鉑桐醫療由此成立。
今年年初,鉑桐醫療宣布已先後完成總計數千萬元的天使和 Pre-A 輪融資,均由遠毅資本領投,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
據介紹,癌痛治療大致分為針對疼痛本身的治療和疼痛病因的治療,通常會根據病情不同把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結合在一起,比如放療後神經損傷疼痛,可以用藥物或神經調控或脈衝等進行治療;如果病人是骨轉移,可以根據骨質破壞的狀況、轉移骨的承重狀況及骨轉移的部位,進行藥物、放療等,也會根據需求通過骨水泥恢復骨頭原來的物理形狀,減少對神經的壓迫,再進行抗腫瘤或進行一些疼痛的治療等。
" 癌症治療本身就需要多學科結合,癌痛的診療同樣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我們在做的事就是把多學科、多模式的癌痛管理理念推廣普及,賦能基層醫院。"
目前,鉑桐醫療的數字化產品布局涉及疼痛評估、診療以及院内外管理的整個環節。其中,BTS 6D 評估系統是公司早期的核心產品之一。不同于傳統的書面疼痛評估方法,鉑桐醫療整合了疼痛強度、功能影響、情緒影響以及爆發痛等多個疼痛性質維度,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算法形成針對 "total pain" 的綜合評估,并對特定風險指标做出标注,指導醫生後續用藥。
王傑軍稱,該系統現已在山東、重慶、江蘇、遼寧、福建等地的 100 餘家醫院投入使用,研究病例數量 2000 餘例,對爆發痛等特殊疼痛的預警準确率達 95% 以上。公司已組建相關專家團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後續新功能的更新。
談及如何向院端輸出評估系統和治療方案的問題,王傑軍提到了打造癌痛規範化管理能力提升醫聯體(CPDP)的模式。将疼痛标準管理方案作為腫瘤診療質控的一個方面輸出給醫聯體内的醫院,并通過不斷考核對這些醫院形成規範。
" 我們現已在全國範圍内推動了 100 家難治性癌痛規範化診療示範基地和 500 家醫聯體,當形成臨床病人獲益的标準之後,我們再逐步向上傳達,由醫聯體逐步向更高級别發展,擴大覆蓋範圍。" 該項目現已獲中國醫藥衞生事業發展基金會等機構支持。
此外,鉑桐醫療還針對難治性癌痛及疼痛危象設計了 " 疼痛 ICU" 标準治療病房模版,配套疼痛監測系統、快速鎮痛產品等,及時控制病人病情。36 氪了解到,該病房主要采取與醫院共建的方式打造,近期即将在上海落地。
延伸至院外疼痛管理方面,鉑桐醫療推出一款 BTX 舒緩儀,結合正念認知療法和經皮電刺激原理,通過生成内啡肽,關閉向中樞傳遞疼痛的 " 閘門 ",提高疼痛阈值,緩解痛感,這款產品預計會在年内上市。
36 氪獲悉,在商業化方面,鉑桐醫療合作藥企、醫療器械和保險公司總計已有數十家,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已經盈利," 近期工作重點主要在產品報證和醫聯體鋪設等内容上 "。
"2020 年時,中國整個慢性疼痛市場規模就已達 5000 億人民币,有巨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目前行業缺少一個有體系的品牌。所以這是一個去滿足患者需求、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對實現 " 健康中國 2030" 的目标、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和感受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鉑桐醫療願意為此付出最大的努力。" 王傑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