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拆開八大央企的賬本:中國建築業的半壁江山怎樣了,歡迎閲讀。
穩健發展幾十年的建築行業,來到需要思辨的時刻。
從基礎設施 " 捉襟見肘 " 到城市飛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截至 2023 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 66.16%。在這段高歌猛進的黃金年代,不僅房地產行業曾迎來時代性紅利,建築行業更是發揮了不可忽視的 " 主力軍 " 作用。
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能建、中國化學,建築業八大金剛,便在這股時代浪潮中應運而生,帶動我國建築行業在超高層、橋梁、鐵路、隧道、地鐵等諸多領網域,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而他們自身也在幾十年的淬煉中發展壯大,市場占有率超過 50%。
然而,正如房地產遇到了行業性降速問題,我國建築行業整體雖平穩發展,但一些共性問題也正在顯現:新籤訂單競争加大、營收利潤增速放緩、企業經營現金流緊張、應收應付類賬款高企 ...... 即便是頭部八大建築企業,近年來也隐隐出現上述問題,經營不确定性日益凸顯。
穩健發展幾十年的建築行業,如今已然來到需要思辨的時刻,如何在行業收縮期保持業務增長?高企的 " 多角 " 欠債關系如何處理?企業現金流怎樣優化?未來傳統建築公司的變革方向在哪裏,是堅守主業還是多元創新?本文以八家建築央企為樣本,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讨。
第四階段
建國七十餘年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基建領網域成績斐然,建設了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多個代表性超級工程,被世界冠以 " 基建狂魔 " 稱号。
幾大頭部建築公司,更是在基建浪潮中逐步壯大,經歷了行業數輪飛躍性變化。天風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八大建築央企的新籤訂單市場份額高達 53%,在行業占據明顯優勢地位。
但是,2024 年以來,建築行業縮量、減速的問題日漸凸顯,即便八大建築央企也不能獨善其身。
東興證券數據顯示,建築行業新籤訂單正持續下滑,今年截至 9 月 30 日,行業新籤訂單 22.32 萬億元,同比下降 4.74%。從 2023 年四季度到 2024 年三季度,行業新籤訂單已連續四季度同比下滑。在行業過去二十年時間裏,新籤訂單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滑的情況,只出現過兩次。
八大建築央企中,2024 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和中國中冶新籤訂單量分别為 1.53 萬億、1.47 萬億、0.89 萬億,同比分别下滑 15.22%、17.51% 和 9.19%,其中中國鐵建下滑幅度最大。
保持增長的有中國建築、中國交建、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今年前三季度新籤訂單分别為 3.25 萬億、1.28 萬億、0.86 萬億和 0.99 萬億,同比增長 4.68%、9.28%、5.42% 和 5.03%,中國化學僅微漲 0.1%。
從高速增長到集體降速,建築行業發生了什麼?國盛證券一份報告總結稱,我國基建發展史分為四個階段: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三十年、2008 年~2017 年、2018 年至今,前三階段行業均處于擴張狀态,而随着地方融資平台監管趨嚴,建築行業已來到低速增長的第四階段。
一直以來,我國建築行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大規模投資拉動發展,随着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66%,加上房地產持續下行、地方相關項目推進緩慢,建築行業也正告别高增長,降速問題日益突出。
頭部央企中,新籤訂單降幅較大的中國鐵建,今年前三季度新籤合同總額 1.47 萬億,僅達到年度計劃的 49.10%。期内,該公司境内業務新籤合同總額為 1.36 萬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 18.03%。
另一降幅較大的中國中鐵,前三季度新籤訂單量 1.53 萬億,同比下降 15.2%。該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建造業務,期内新籤合同額 1.08 萬億,同比下降 19.2%。" 受城鎮化程度提升及進程放緩、地方債務化解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公路、市政、城軌等領網域增量市場明顯縮水。"
該公司表示,因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内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網域風險隐患仍然較多,将年度新籤合同額計劃調整為 2.85 萬億元,營業收入計劃調整為 12,340 億元。
無論如何,建築公司高速擴張的時代已然逝去了,而未來,行業仍有縮量的風險。
标普信評表示,2023 年,建築業新籤合同額的增長趨勢已然終結、并出現負增長,2024 年下半年行業整體仍面臨一定收縮風險。這種收縮,主要因下遊房地產建安投資仍然疲軟所致,同時在基建領網域,對地方政府及下屬融資平台債務的管控,也會導致增速面臨一定壓力。
賺錢壓力
新籤訂單量是建築公司發展的基礎,從實際業績情況看,建築央企也有 " 賺錢壓力 "。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CS 建築板塊共實現營收 61554 億元,同比變動 -5.13%,歸母淨利潤 1371 億元,同比變動 -12.41%,扣非淨利潤為 1233 億,同比變動 -15.82%。
" 由于地產下行壓力較大、以及地方債務壓力,使得實物工作量轉化較慢,建築板塊整體營收及利潤承壓下滑。" 該機構表示,利潤下滑較多,主要因費用率提升、資產減值占收入比例提升。
從毛利率情況看,三季末建築板塊整體毛利率為 10.06%,同比提升 0.05 個百分點,但整體淨利率僅 2.76%,同比下降 0.20 個百分點,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 0.36 個百分點至 6.01%。
八家建築央企整體韌性較強,但同樣面臨業績挑戰。前三季度,中國中冶、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營業收入降幅分别為 -11.71%、-7.26%、-5.99%,中國建築、中國交建的營收降幅分别為 -2.67%、-2.26%,中國能建、中國化學、中國電建營收微增,同比變動分别為 3.44%、2.34%、1.17%。
利潤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僅中國化學、中國能建歸母淨利同比變動為正,其餘中國鐵建、中國中冶、中國中鐵、中國建築、中國電建、中國交建同比降幅分别為 -19.18%、-16.53%、-14.33%、-9.05%、-7.21%、-0.61%;如果按扣非歸母淨利看,中國中冶降幅達到 -29.26%。
其中,中國鐵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7581.25 億元,同比下降 5.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56.95 億元,同比下降 19.18%。過去三年來,中國鐵建的營收增速連年下滑,2021 年~2023 年營收增速從 12.05% 降到了 3.80%,2024 年前三季度,則是近四年來首次三季報營收下滑。
中國鐵建表示,公司上半年業績下降,一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壓力加大;二是從行業形勢來看,上半年全國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資產、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三是公司堅持高質量承攬經營,加強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但成效釋放有時間錯配問題。
中國中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 4126.17 億元,同比下降 11.71%;歸母淨利潤 68.31 億元,同比下降 16.53%;扣非淨利潤 56.23 億元,同比下降 29.26%。在半年報中,該公司曾稱,業績變動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及基建市場調整,工程承包及綜合地產等板塊業務收入下降所致。
即便是 " 基建一哥 " 中國建築,今年業績數據也出現一定下行。券商報告顯示,受房地產持續調整、基建放緩等影響,中國建築第三季度單季收入 4819 億元,同比降幅 -13.6%,實現歸母淨利 102.53 億元,同比降幅 -30.2%,單季收入自 22 年四季度以來,首次回落至 5000 億以下。
建築央企業績增長集體放緩,有行業發展的共性原因。中國電建在三季度業績會上便表示,公司 2024 年三季度淨利潤變動趨勢,與建築行業整體表現趨同,受國内外經濟形勢影響,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中央建築企業業績增長整體承壓,淨利潤同比呈現下降趨勢。
标普信評預計,2025 年建築工程施工行業的整體利潤率,仍将維持在低位,預計整體 EBITDA 利潤率仍将維持在 4.5% 左右。此外,房建業務量萎縮,将顯著增加相關建築業企業的經營難度。
也有觀點認為,目前房建已基本處于相對底部區網域,基建投資仍在拖底經濟,加上房地產限制政策松綁及專項債發行加快等因素,或有望提升建築行業的活躍度,改善盈利問題。
現金流量表
相較于新籤訂單放緩、盈利空間狹窄等問題,建築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情況,市場關注度更高。
一直以來,建築行業都屬于資金密集、高現金周轉、低利潤率的行業,項目業主方(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房地產開發商等)出于資金周轉、擴大規模等需求,往往需要建築公司墊資,并按照工程進度逐步結算款項。大量墊資的模式,對建築企業的現金流量表考驗不小。
今年以來,市場對建築企業現金流問題關注極高,擔心行業經營現金流有惡化趨勢。
從實際數據看,今年建築板塊的資金流出确實在增加。天風證券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板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流出為 4944 億,同比多流出 2165 億元。現金淨流出增多,可能與業務量變動有關,但同期板塊營收增速為 -5.13%,而板塊經營現金淨流出增速為 78%。
經營現金流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建築公司投資活動減少、融資活動增多。前三季度,建築板塊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流出 2341 億元,同比少流出 675 億;而籌資現金淨流入 5809 億元,淨流入量相比 2023 年同期增加 607 億元,顯示出建築行業資金偏緊,行業融資活動增加。
建築行業現金流量表整體 " 緊繃 ",表明建築板塊回款仍有壓力。背後原因為何?天風證券表示,一方面受地產需求仍在築底的影響,建築企業的房建類業務回籠資金變慢,房建類企業回款不及預期;同時,城投及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導致基建、市政類項目回款變慢。
從八大建築央企的情況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鐵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流出最多,為 -890 億元,其次為中國交建、中國建築、中國中鐵,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别為 -770.29 億元、-770.10 億元、-712.57 億元,中國電建、中國中冶該數值分别為 -469.25 億元、-307.35 億元。
一般而言,建築企業在年末前會收回不少款項,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情況也會出現好轉。從過去 2020 年~2023 的情況看,頭部建築央企年末該數值的表現大多為正值,僅個别企業在個别年份會有波動。
以中國鐵建為例,過去 2020 年~2023 年間,該公司年末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别為 401.09 億元、-73.03 億元、561.34 億元、204.12 億元,僅 2021 年為負值;同期,中國建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别為 202.71 億元、143.61 億元、38.28 億元、110.30 億元。
頭部建築央企經營現金流大幅流出,固然有行業回款節奏影響,但今年的流出幅度确有增大。
日前,便有投資者提問中國鐵建稱,為何經營性現金流負那麼多?該公司稱,公司近幾年上半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均呈現淨流出狀态,今年現金流趨勢與往年一致,但淨流出金額較以前年度有所增加。
中國鐵建解釋稱,今年來經營現金流出淨額有所增加,一方面是受建築行業特性影響,上半年在農歷新年、節後復工復產等關鍵時間節點,按合同約定支付了供應商款項和農民工工資;此外,受部分業主部門資金到位情況影響,導致項目現金流入減少。
中國中鐵也曾在中報表示,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減少,系因部分工程款業主延期支付。中國電建表示,前三季支付商品勞務現金同比增加,經營淨現金流同比多流出 110 億元至 469.26 億元。
中國建築則在今年中期時稱,建築企業通常在第四季度迎來回款高峰期,預計年底相關指标将改善。公司也将現金流管理作為下半年工作的重點,通過多項舉措,預計到年底,整個經營現金流将由負轉正,并力争實現比去年同期更高的現金流增長。
應收應付款背後
如前文所述,建築央企今年經營性資金大幅淨流出,與上遊業主部門的資金到位情況有關。這便牽扯出建築業另一個顯著問題:頭部建築公司的應收款、應付款普遍高企。
從經營層面看,建築行業的應收項目大致包括三類:第一,是總承包方對建設方的應收賬款;第二,是分包商或供貨商對總承包方的應收賬款;第三,是供貨商對分包商的應收賬款。
一方面,建築央企對建設方即業主方,會存在大量等待收回的資金,且應收賬款賬期通常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内結轉回;同時,建築央企會通過項目分包的形式,轉嫁資金壓力,下遊分包商的工程款、材料款等構成其應付賬款,通過對下遊資金占用的方式,轉移了經營壓力。
從八大建築央企的情況看,今年以來,這些企業的應收款項普遍在攀升。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能建、中國化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别為 3625.93 億元、2490.83 億元、2061.15 億元、1363.42 億元、1414.04 億元、1763.39 億元、1005.97 億元、408.21 億元。
将時間軸拉長,建築央企居高的應收賬款,是在去年以來明顯增多的。以中國建築為例,2020 年、2021 年末期時,年末其應收票據及賬款分别為 1924.31 億元、1984.45 億元,整體變化不大;随後的 2022 年、2023 年末,該數值逐步增加至 2168.23 億元、2603.11 億元,同比分别增加 183.78 億元、434.88 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數值直接攀升至 3625.93 億元,較 2023 年末增加 1022.82 億元,增幅近四成。
另一家公司中國中鐵,過去的 2020 年~2023 年末期,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别為 1134.14 億元、1270.7 億元、1245.69 億元、1587.29 億元,2024 年三季度末同樣攀升至 2490.83 億元,增加了 903.54 億元。中國鐵建 2020 年~2023 年末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别為 1439.39 億元、1684.06 億元、1497.24 億元、1590.38 億元,2024 年三季度末增加 470.77 億元至 2061.15 億元。
在半年報中,中國中鐵曾表示,應收賬款餘額增長 49.62%,主要原因是業務規模正常帶動、以及部分工程項目業主付款滞後。機構在點評中國建築财報時也稱,地方财政壓力傳導到回款層面,是掣肘業績經營增長的因素之一,公司前三季應收票據及賬款達 3626 億元,增幅創近十年最高。
此外,建築央企财報中的長期應收款,也包括了應收回的部分保證金、質保金、保留金等;其他非流動資產,包含了部分 PPP 項目合同資產、項目質保金等,也是建築企業應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 2024 年三季度,中國建築長期應收款 1128.06 億元、其他非流動資產 3596 億元。
各類應收款高企之餘,建築央企的應付款規模更加龐大,意味着下遊分包商存在大量工程款未收回。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能建、中國化學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分别為 9365.79 億元、7399.72 億元、5244.32 億元、4290.52 億元、2510.61 億元、3085.19 億元、2181.14 億元、948.59 億元。
與應收類的變動趨勢類似,建築央企高企的應付類賬款,也是在近兩年時間明顯攀升的。以中國建築為例,過去的 2020 年~2023 年末期,該公司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分别為 5076.52 億元、5240.29 億元、5960.48 億元、7007.28 億元,2023 年較上年增加 1046.8 億元後,2024 年三季度再次大幅增加 2358.51 億元至 9365.79 億元,較上年末增幅超過三成。
大量應付賬款的存在,無疑是對下遊資金的極大占用,而要改善這類情況,建築央企仍需加大對各類應收款項的收回,改善資金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央政策提出大力度化債,業内認為,建築央企的政府類應收賬款有望加速收回,以改善資產及現金流質量、增厚當期利潤等。
天風證券表示,本輪化債直接用于增加地方化債資源為 10 萬億元,據測算建築行業對應化債資金為 1.73 萬億元,建築央企 / 地方國企 / 民營等其他建築企業有望分别獲得 1.3/0.4/0.1 萬億,且建築央企市占率集中趨勢明顯,實際獲得的化債資金有望持續增加。
中國建築日前便表示,将積極抓住政策視窗期,針對性就賬款清理工作進行專項部署,建立分層級的領導責任機制和專項激勵舉措,安排專門力量加強與政府業主對接溝通,緊盯各地方政策安排,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收款實效,推動改善企業現金流水平,提升企業資產周轉效率。
正當思變
近兩年,建築業頭部央企,已掩飾不住行業深度變化帶來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中國鐵建曾在中報内表示,傳統建築行業市場增長在放緩,集團将堅持以高質量經營為導向、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注重從源頭提升項目經營質量、防控經營風險。
過去,建築央企以規模增長為導向,在基建狂潮中飛躍擴張,如今行業整體降速,風險管控、追求高質正成為新的發展宗旨。同時,這些企業也在加大業務拓展,有的向地產延伸,有的發力海外市場。
在地產業務方面,中國建築及中國鐵建較為突出。其中,中國建築旗下除了中海地產,各局院也在紛紛發力地產業務," 中建八子 " 品牌合稱為中建地產,并已成為行業土拍、銷售市場上的 " 熟面孔 "。
在今年前 11 月房企銷售榜中,中國鐵建銷售金額達到 867.5 億元," 中建八子 " 中的中建壹品銷售金額 347.4 億元、中建東孚銷售金額 224.5 億元、中建智地銷售金額 214.6 億元,都在行業前 50 行業内。
相較于地產銷售,上述公司憑借央企資質及融資優勢,拿地投資動作更為兇猛。在前 11 月房企新增貨值榜中,中建壹品新增土地貨值 467.1 億元、位列第九;中國鐵建新增貨值 383.2 億元、位列第 11;中建智地新增貨值 353.7 億元、位列第 12,比萬科、龍湖等不少頭部房企拿地都多。
不過,當下房地產市場也在盤整過程中,建築公司做地產業務長遠成效如何,還需持續觀察。相較而言,業内機構普遍認為,建築公司要想實現業務破局,應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
廣發證券曾表示,2023 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及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負增長,居民和企業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增速也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長期以來,房地產業的繁榮持續帶動着建築行業的發展,而近年來随着房地產投資和交易的承壓,疊加人口因素的影響,建築業正當思變。
該機構表示,目前,國内建築央企的海外業務比重仍處在低位,根據 Wind 數據,建築央企在中國大陸的營業收入比重普遍較高,海外業務占比均低于 25%,不同央企間海外業務比重差距也較大。預計未來随着 " 一帶一路 " 的發展和推動,建築央企的營業收入提升空間廣闊。
中鐵二局署名的一篇文章表示,對建築企業而言,如今面臨不少抉擇,比如到底是深耕專業化、精進已有能力;還是多元拓展,點亮 " 科技樹 ",這是建築業共同的思考。在市場前端,智能建造、新型基建、城市更新、裝配式建築 …… 這些新的機遇和業态,正在塑造更有活力、更具潛力的建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