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科班出身,怎麼也這麼差?,歡迎閲讀。
上周我們聊了跨界演員的大問題,主要攻擊剖析了愛豆與網紅,順帶聊了聊歌手和喜劇人。
當時就留了話頭:不是説科班出身就沒問題,咱們按順序一個一個來。
恰逢一年藝考時,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科班的問題:其中有些是科班出身演員的固有問題,有些則明顯是當下這個時代映射在科班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聲明在先:本文探讨的科班出身,指的是畢業或就讀于以中戲、北電、上戲三大院校為首的那些傳統藝術院校全日制表演相關專業的演員們。
咱們按照科班培養的順序來慢慢捋。
1
入口
科班出身的入口,是藝術院校的常規選拔,簡單來説就是藝考 + 高考。
幾輪藝考後拿到專業排名,高考分數過線,就可以就讀。其中高考分數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藝術生正常(低)水平,不是今天我們探讨的關鍵。
統計于 2018 年的明星高考分數,網圖
關鍵還是此前的藝考選拔。科班過往被人追捧的重要原因,就是藝考幾輪篩選的嚴格。
湯唯就是三年表演系未過,最後另辟蹊徑選擇導演系,才讀上了中戲。
摘自維基百科
但這份持續了幾十年的嚴格,也敗給了這個時代。
一方面,明星成名要趁早的實踐越來越成體系成建制。越來越多的童星、養成系愛豆、101 系練習生,都在參加高考前就大放異彩,成名吸粉。
待藝考時,ta 們再挾高知名度與粉絲數進入考場,跻身科班培養體系,混一個金字招牌。
而這也讓每一年藝考都成為娛樂圈大事件,成為粉圈與核心吃瓜群眾的吃瓜盛宴。
吃瓜群眾格外關注在内娛已有姓名的諸位考生的成績排名,并據此進行比較與褒貶,粉圈也以偶像的成績為晴雨表,考得好則普天同慶,考不好則山河同悲。
随手找的年度明星藝考比較小表格,來源見表頭
但這也帶來了颠覆藝考嚴肅性與專業度的大問題:打從一開始,這些明星考生與其他考生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關曉彤藝考排隊
從考核一方的角度:要有多天真,才會相信學校和考官在面對這些明星考生時,真的能做到與素人考生一視同仁?
而在這個流量時代,與其説是明星考生需要科班出身來鍍金身,不如説科班院校也需要明星考生的名聲、話題與随之而來的存在感,是妥妥的雙向奔赴。
吳磊藝考
而從考生一方的角度:明星考生早早成名早早從業,面對人群與鏡頭都更從容更熟練,這是經歷帶來的經驗值,公平也不公平。
藝考現場
而之于素人考生群體,越來越成體系的藝考培訓,其實也影響着藝考過往 " 選潛質 "" 挑白紙 " 的選拔思路。充當考官的很多院校教師自己就開辦或深度參與藝考培訓,藝考生也像 "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 般有針對性地做題模拟,再難出現黃曉明憑着一張臉就被選中的情況。
當然選中曉明哥也很難講這個選拔機制就更好
這個過程并非一定指向糟糕的結果,但應試的功利性的考前培訓,勢必令大部分考生在入學前就被某種模子壓過一道。高群書此前所説 " 喜歡用沒受過表演訓練的非職業演員,一定程度排斥上四年表演課、學一身毛病的學院畢業的表演系學生 ",先不論他此言是否偏頗,但這個所謂 " 學一身毛病 " 的過程,其實早從藝考培訓就開始了。
此外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對 " 臉 " 本身的選拔标準。幾年前,馬伊琍做上戲考官時曾放話説不選整容臉。這個标準曾被多個考官強調過。
但把時間拉到當下這個時間點,當整容與醫美已經成了年輕人的日常,吃瓜群眾從各種藝考排隊的路透圖裏都能感受到整容之風的盛行,考官們真的能堅守不選整容臉的原則到底?
現實就是,藝考生裏整容比例居高不下,真要拿整容與否做一票否決,那很可能是選無可選。同時大量明星考生都不知道對自己的臉動過幾輪了,如果 ta 們可以一路綠燈,僅以此标準去卡素人考生,那就更加重了選拔過程的不公平。
事實上,每年藝考大名單出來,我們順着名單去搜各準錄考生社交平台上的圖片與視頻,就會對 " 不收整容臉 " 這個标準的松緊程度,有最直觀的認識。
復盤整個選拔過程,我們大概就知道如今的科班院校,收取的是怎樣一批苗子。
ta 們中有的早就一身演藝經驗,聲名顯赫,粉絲眾多,技藝習慣早已定型,與其説科班是其出身,倒不如説是 ta 們漫長演藝生涯裏的驿站。
還有的靠不錯的天資和藝考做題經歷殺出重圍,在接受系統教學前先來一輪速成。
而大家的臉,自然也都精雕細琢," 精益求精 "。
2
培養
" 嚴進 " 已經走形,培養過程也很難評。
首先就是這些明星考生的培養問題。到底有多少人能放棄自己日進鬥金的演藝事業,真正踏踏實實悶在校園裏接受全日制教學,最多只在寒暑假開工呢?
絕對是鳳毛麟角。
就算自己割舍得掉 208 的收入,耐得住這份寂寞,經紀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就算自己當家做主做老板,粉絲也是要互相攀比進組時間與摳腳時長的。無數壓力下,要做出離職學習的抉擇,恐怕比登天還難。
王俊凱在校期間影視劇綜作品
何況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離職學習就一定有利于星途嗎?ta 們進圈子是來做明星的,演員只是成為明星的路徑,幾年沉寂也許能換來演技的精進,但随之而來的必然是熱度與資源的 flop,這筆買賣,恐怕誰都會覺得不劃算。
吳磊在校期間影視劇綜作品
畢竟這烈火烹油的名利場不進則退,而專業其實是其中最不重要的東西。
但明星學生畢竟不是表演系的全部,素人學生總可以好好學習了吧?
看看各大經紀公司從藝考就開始的人才搶奪,你就會知道,所謂素人,也只是相對而言。
像周也、張婧儀、楊艾佳這樣的好苗子,在校期間就會被各經紀公司和影視公司瞄準,給資源,看成色,早早下手籤約,早早扔到市場裏開始培養人氣。
中戲 2022 級楊艾佳,籤約東申改名楊舒伊
這些學生能比明星學生多一些認真學習的空間,但一旦星途有了出路有了歸屬,這學習的空間還能剩下多少呢?
此外,流量化與年輕化的内娛成名趨勢,當然也令專業院校内部的學習風氣發生着巨大變化。校園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特别是這種與娛樂圈聯系緊密的院校專業,内娛刮什麼風,遲早刮進校園裏。
郭子凡 " 人間清醒 " 的采訪
最肉眼可見的,以前三大引以為傲的 " 大三之前不得外出拍戲 " 的規定早已名存實亡。先是明星學生 " 州官放火 " 在前,然後不甘示弱的影視新人 " 百姓點燈 " 在後,無數例外杵在那裏,規則還能管得住誰?
同樣被動搖的,還有大家對專業的敬畏心。
中戲著名的 96 明星班裏,章子怡劉烨秦海璐袁泉都不約而同提到過自己在讀書期間面對課業的巨大壓力,學渣的如履薄冰感撲面而來。
壓力在哪裏,進步的動力才在哪裏。
以前的科班學生卷專業,卷天賦,卷進步,卷誰能扛起畢業大戲的主角,自然會卷得大家都在專業上下硬功夫。如今的科班學生卷的是流量,是粉絲,是資源,是校園裏無孔不入的私生狂熱度,那當然會把所有人卷到另一個方向去。
大概每個學生經營自己的社交平台,都比出早功更盡心盡力吧。
以前的學生會為自己技不如人而羞恥難堪,如今的學生更容易因為自己名氣資源不如人而焦慮難安。
自從互聯網逐漸拉平了信息差,自從流量如此明确的指揮棒統治了内娛,過去科班教育體制辛辛苦苦維系的教學生活與真實娛樂圈間的護城牆早已被衝垮,打好基礎 " 磨刀不誤砍柴工 " 的理念早已被無數捷徑擊潰,浮躁幾乎成為這個時代每個人的情緒底色,名聲可以直接變現的娛樂圈,還要加上一個最字。
3
出口
" 嚴進 " 走形,嚴格教學也名存實亡,那能 " 嚴出 " 嗎?
當然不能。
" 學分沒修夠畢業論文沒過就不能畢業 " 能把王同學、吳同學、劉同學、關同學這樣的明星學生延畢一年,已是科班教育最後的顏面。
可大學四年都沒上幾天課,延畢一年,ta 們就能學到真本事了?除了主動退學的,這幾大專業院校可有給确實未達到畢業标準的明星學生以持續延畢乃至肄業處理的膽氣?
顯然是沒有的。
招 ta 們進來就是為了彼此增光添彩,扣住不讓畢業,豈不是坐仇了?
甭管在校期間有沒有好好讀書,甭管專業水平是否可以入目,市場都接受了,粉絲都吹上了,觀眾都原諒了,學校也别太較真了。
以前院校間掰腕子,比的是影帝影後,是各劇院劇場的台柱子,如今怕是要加上頂流。全世界都向流量低頭了,院校姿态低一些,也不格外丢人。
卷到飛起的中戲 96 班,在校期間
大導都用流量、誇流量,因為可以帶來全平台實實在在的話題熱度,帶來真金白銀的票房,帶來粉絲無孔不入的安利與口碑控評。失去的不過是業内權威的公信力,得到的卻如此之多,委實一本萬利。
那之于院校而言,一代代明星學生走進來再走出去,自會帶來豐厚的校友資產,帶來學校在娛樂圈地位的穩固,搏得流量時代最緊要的 " 注意力 " 與 " 存在感 "。折損的不過是一個學校賴以生存的專業度,得到的卻如此之多,同樣一本萬利。
何況真要在發畢業證時較真,很容易被罵 " 你們早幹嘛去了 "?各院校先是不分良莠地一股腦收進來,教學時也稱不上嚴格嚴謹嚴肅,到要畢業了才想起讓這樣的學生畢業演戲可能會構成對學校的羞辱?這也反應太慢了吧。
到這裏,我們也捋完了整個科班教育的全流程,很明顯能看出,一個學生能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真本事,完全取決于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靠人不如靠己,這當然沒錯,但科班教育最為人稱道的能給學生壓力、激發學生潛能、打好學生專業基礎的一整套高門檻、全方位專業培養、基本達标才給畢業的教學體系,在當下這個娛樂圈價值導向裏,還能留存下幾分,已經很難講。
過往我們迷信科班,其實是因為科班教學已經替觀眾提前做好了從種子篩選到播種耕種再到收獲的全過程。最後觀眾面前的這份飯菜,廚子手藝也許有好壞,食材總歸有基本保障,也不排除也會吃到壞米蛀菜,但畢竟是少數。
如今這個過程成了什麼呢?專業院校有心精心挑選種子但有人直接傾倒,播種耕種也按流程但期間長歪旱澇蟲蛀各安天命,到收獲季随便收收就丢給市場,再由各種辣手大廚随便做做,一盤菜就這麼端到了觀眾面前,吃得大家龇牙咧嘴。
害,湊合湊合得了,就你嘴刁?
你對當下的科班演員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