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騰訊如何能“回春”:人員優化是過程非結果,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思辨财經
在過去 2 年多時間裏,市場對騰訊大致有以下兩種矛盾的看法:
其一,短視頻對廣告業務的帶動產生了利好因素,相比之下遊戲業務相對疲憊(國内業務穩定總量,國際遊戲有 19% 的同比增長),而在視頻号用户使用時長同比去年幾乎翻倍的背景下,該業務單季度廣告收入 30 億元的成績令許多朋友略感失望,要低于同類企業;
其二,截至撰稿,騰訊 TTM 市盈率不足 15 倍,市銷率不足 5 倍,市淨率不足 4 倍,2023 年 Q2 自由現金流也有 299 億元之多,無論用自由現金流貼現還是利潤或收入倍數(市盈率和市銷率)等估值模型分析騰訊,得出的結論也多在 400 港币上下,目前可是妥妥的低估。
在過去一年裏,我們在市場中也看到了這樣的劇情:被股價虐完之後,投資者紛紛質疑其成長性,而一旦股價好轉,第二種為代表的樂觀情緒馬上回歸,各種模型在各類 excel 裏歡快運行。
這也是許多朋友們的困惑,手中一堆分析工具,但面對問題卻不知道哪個最合适。
本文我們就來闡釋我們對騰訊的基本分析框架,核心觀點:
其一,持續的大手筆回購為騰訊穩定了股價,平抑了風險,為企業争取了改革時間;
其二,成長性最終要看管理效率的提升,這仍然是騰訊接下來的重點;
其三,貨币市場流動性對騰訊短期估值影響巨大,長期則要看改革力度。
回購抑制風險,穩定股價
在對财務基本面分析之前,我們先對騰訊的股價走勢做簡單量化分析,以便于對企業 " 定性 "。
BAT 作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巨頭,在很長一段時間分别吃到了屬于各自細分領網域的市場紅利,只是在紅利期之後不同企業便開始面臨着不同的挑戰,市場對企業們信仰也在減弱。
基于此我們統計了一年内 BAT 三家公司與中概大盤(金龍指數基金)的股價起伏情況(初始值設為 "1"),可以看到在 ChatGpt 大熱之後,百度快速響應,在資本市場确實得到了認可,自此之後百度的市場估值能力要強于後兩者(與此前迥然不同)。
但相比之下,騰訊和阿裏兩家企業的表現開始與大盤保持一致。我們也知道指數基金一大特點是風險分散,當行業或者個股面臨不确定風險時,指數基金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2021 年互聯網行業遭遇來自宏觀和監管方面壓力時,阿裏和騰訊的跌幅也是大于指數基金。
如今騰訊和阿裏又開始與大盤保持同一節奏,這一方面确實説明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正在消散,尤其對于頭部企業将會得到很大緩釋(與近期政策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我們認為這與企業近期的種種資本行為密切相關。
2021 年後,為稀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多重風險,騰訊采取了以下措施:
其一,将此前所持有的一些公司股權通過股息方式分配給投資者(如對美團和京東),這一方面将此前的投資成績一次性釋放成業績(根據騰訊會計準則,其對聯營公司投資均以成本計價,股價變動也就未實時反饋在騰訊損益表中);
其二,企業自身也加大了回購力度,在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近期騰訊對回購可謂是不遺餘力,今年上半年在回購方面消耗了 169 億港元。
簡單來説,在系統性風險之下,騰訊通過減持投資公司換現金,提高股息和回購力度等方式來穩定市場情緒,抑制了股價的波動。
我們接下來驗證此觀點。在我們的分析框架中,港股的 " 錨 " 乃是人民币離岸匯率,我們之前對此已經多有闡釋,在此不再贅述。
簡單來説,兩者之間會發生如下反應鏈條:内地經濟活躍——離岸人民币升值——港股流動性充盈——利于資本市場。
我們再看騰訊與人民币匯率的關系,見下圖
如前文所闡釋的那般,騰訊與離岸人民币匯率确實呈現明顯的相關性,上圖中兩條折線基本對稱分布(2021 年由于行業系統風險例外),但近期在離岸人民币匯率大幅浮動之時,騰訊股價波動乃是相當小的,我們認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回購對股價的穩定性,否則股價下探位置絕不止當前水平。
我們用同等方法來驗證阿裏,也得出了類似觀點(阿裏近年也是加強了回購工作),于是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在回購,增派股息等手段配合之下,騰訊股價下行的勢頭已經被抑制,這也是企業此前積累的功勞;
其二,從另外一個維度去看,騰訊越發像是一個 " 價值股 "(成長性變緩,而現金資產豐沛),與大盤走勢越發接近,這又可能在抑制其股價的想象空間(價值股的市盈率不可能過高),也就是説資本角度的操作可以為提高經營景氣度争取時間,但最終還是回到業務。
減員增效不應是結果而是過程
如開篇所言,市場本季度市場尤其關心騰訊的成長性(這關乎企業究竟估值模型),尤其當遊戲業務增速快速變緩之時,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分析增長之前我們先看騰訊毛利率的變化情況。
毛利率是可以直觀看到騰訊業務的演進歷史的,在大吃市場紅利時(遊戲和廣告)毛利率曾高達 70% 以上,但随着業務觸角的多元化,毛利率開始持續下行 ( 如雲計算初期對毛利率侵蝕是明顯的),直到 2022 年初毛利率幾乎觸底。
将營收同比增長與毛利率對比就更清楚了,盡管毛利率被新業務攤薄的很明顯,但總營收增速總趨勢也是下行的,這就非常令人奇怪了,新興業務既然很大程度上攤薄了毛利率,但為何其對總量的帶動能力怎麼就那麼低呢?一般的企業多在新業務快速擴張時攤薄毛利率。
經過分析和思考,我們認為原因有:
其一,部分業務在發展初期騰訊曾經進行了殘暴的價格戰,如雲計算早期騰訊的 " 一塊錢接單 ",也即在 " 厚家底 " 理念之下,騰訊為培植新業務往往不考慮回報率,甚至于 " 跑馬機制 " 對業務的冗餘重復投資(如短視頻的多個產品并行),這便產生了上述結果;
其二,一些業務的商業化相對滞後,如大多數機構都對微信有過估值,其中相當部分都高估了微信廣告的總容量,又比如如今的視頻号,騰訊雖然披露了用户人群,上傳内容的經營數據的 " 驚喜 ",但單季 30 億元的廣告收入卻算不得多的。
總而言之,躺在現金牛上的騰訊在管理上的粗放以及對新業務的商業化的容忍,使得騰訊的經營效率不高,這也是管理層不斷在内部呼籲解決 " 老白兔 " 問題的主要原因。
因此當市場讨論騰訊後期的增長潛力時,我們不妨将視角放在:
1)騰訊能否從根本上提高經營效率,業務和人員的優化究竟是開始還是結果,這關乎效率提升是根本上的還是只基于優化财報,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
2)視頻号也好,雲計算也罷,早已身處紅海市場,企業要想反超的對手就需要更高的執行效率,也要在營收中做更多嘗試和創新。
企業一切問題的根本在管理,市場中只看到騰訊的減員增效,但我們是希望可以借此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如此才可以對騰訊的成長性進行展望(阿裏在此要比騰訊走的快一些)。
本季度營收和毛利率雙雙增長,這是一個好現象,在此之前騰訊雲也表示要 " 做好產品,被集成 " 這些都是好的苗頭,希望可以保持下去。
在此我們對騰訊的估值就有了以下認識:
其一,以靜态眼光去看,當前騰訊的估值确實不貴,且在回購力度之下,估值中樞應該是上行的;
其二,以動态眼光去看,當前騰訊在成長性方面還未取得該有的成績,抑或是説接下來管理效率仍然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我們不宜過高提高成長預期,在情況明朗之前讨論增長意義不大;
其三,前文的回購等手段可以為騰訊改革争取時間,短期内分歧仍然會存在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