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鵬和理想杠上了,歡迎閲讀。
上半年喜歡招搖過市的理想攤上事兒了。
前天,理想按照慣例公布上一周的汽車銷量,同時把業内新勢力的銷量弄成表單。一番對比下來,繼續是熟悉的配方,自己的銷量繼續遙遙領先。
于是當然有人就不樂意了。
率先跳出來的是小鵬汽車產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連發朋友圈質疑榜單對小鵬周銷量的數據不實,随後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也加入了聲讨中。
不過他們沒有報出自己的銷售數據,讓人覺得反駁多少有點心虛。
上半年,身居最卷的競争價格段的小鵬,在調整戰略架構和產品布局後,銷量依舊同比下滑。
為了止住頹勢,小鵬 6 月初推出了重磅新品 SUV — G6 并為其造勢,定價僅 20.99 萬元,比對标 Model Y 便宜不少。據透露,G6 預售發布的 72 小時内便迅速積累了 2.5 萬個訂單。
對于執着于打一場翻身仗的小鵬,能夠深刻體會他們看到這個榜單的心情。
新能源車這個賽道越來越卷,車企股價的試金石也從爆品切換成真金白銀的盈利,小鵬要證明自己,還是要拿出銷量和利潤的成績單出來。
壓力真是不小的。
01
G6 能否改變小鵬的產品信仰
小鵬亟待一輛可以重新赢得用户的爆款車來扭轉運勢。
説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也一點都不為過。
去年 9 月份以來,小鵬汽車銷量就一直同比下滑。将近一年的時間裏,僅有兩個月銷量上萬。期間小鵬連續推出的 G9,改款 P7i 都沒能成為救世主。
上半年小鵬售出 41435 台電動車,僅完成了年初目标的 20.7%。
G9 和 P7i 的接連折戟,説明了小鵬原先的產品策略确實存在不小的問題。
G9 從發布到交付,足足讓消費者等了 10 個月。而且 SKU 數量過于混亂,對比只有三款 SKU 的理想 L8,小鵬 G9 的 SKU 竟然多大 8 款。
更奇葩的是,車的主要賣點 XNGP 輔助駕駛、5D 音樂座艙,4C 超快充電池包,均需要另外加錢選裝。缺乏誠意的加價趕跑了預定的消費者,後續無論小鵬多使勁兒降價,銷量也沒有起色。
(來源:公司公告)
定價體系混亂,交付執行周期拖沓是一方面,小鵬固有的產品弊病來自典型的工程師思維。
重研發,只要技術夠好,消費者就願意為更高的價格買單。但面對外部競争對手的瘋狂壓價,缺少靈活應變的能力,執着于打磨產品,對市場温度缺少敏鋭感知和正确應對。
正如改款後的 P7i,把配置撐到了天花板,入門版起售約 25 萬,然而放在價格戰烽煙燎燎的 3 月份,這個價格可以説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特斯拉的 Model 3 都能把價格壓到 23 萬元以内,加上一眾合資車瘋狂清庫存,巨大的價格競争壓力擺到 P7i 面前,銷量不低迷才怪。
反觀靠 L7、L8 逆襲的理想,把小鵬 G9 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同一價格段的中大型 SUV,6 月份理想 L7 的銷量是 G9 的 10 倍。
所以對比起來自然可以更加理直氣壯了。
并且,相比理想的 " 奶爸 " 情懷,蔚來和高淨值客户做朋友,小鵬的產品定位多少有些尴尬。
一直作為主要賣點的自動駕駛,在完全落地和形成使用習慣之前還遙遙無期,更何況許多車企現在也踴躍布局,争奪生态位。
但消費者老少爺們兒,可沒那麼多情懷和耐心去等待。
公司目前產品矩陣要面對的,是車型占 80% 市場份額裏面的競争對手,如果暫時無法将差異化定位這張牌打好,能夠極速糾正的,目前只有向下卷價格了。
這款 G6 問世,伴随着小鵬内部架構調整後的新面貌,從定位、價格、營銷上,似乎都有了針對性的改善,這可能要歸功于新上任的總裁—王鳳英。
自長城汽車前高管王鳳英出任總裁以來,針對以往内部管理混亂,互相内耗的現象,先是着手調整銷售架構,把原來的 4 個銷售大區,調整為 25 個戰區,實現了銷售的扁平化,才能更快地獲得反饋。
接着加快了新品上市節奏。
G6 在今年 4 月份上海車展上正式推出,兩月後便啓動上市,7 月就要開始批量交付,這将為銷售帶來及時的增量,保住下半年的業績。
價格是重中之重,G6 甩出了 20.99 萬的起售價,以前的小鵬不可能打出的一個價格。
G6 對标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Model Y,起售最低價比競争對手便宜了整整了 5 萬元,幾乎逼出了極致的性價比。G6 搭載了最新的 800V 充電架構,10 分鍾能補能 300 公裏,最高續航裏程 755 公裏,高于 Model Y 的 660 公裏。
直至 28 号發布前,訂單量已達到 3.5 萬,而 6 月小鵬汽車一共才賣了 8620 台車。變革推得迅猛,訂單蜂擁而至,難怪推出之虞市場會如此興奮,小鵬港股股價在 6 月份翻了一倍。
但是訂單只意味着交了意向金,到底訂單最終能轉換成多少銷量,很快就會知道了。
02
市場不迷信爆款
G6 能夠達到多大的高度,小鵬對此寄予了厚望。
小鵬當前給出的 G6 車型 7 月銷量預測為 7000 輛,8 月能夠達到 8000,長遠過萬,這個爬坡速度跟今年理想系列相近,大約能給目前帶來接近一倍的增量。
但市場并不都是樂觀的看法。
根據交銀國際的一份沽空報告,為了應對國内新勢力的挑戰,特斯拉可能在 3 季度再度降價以提振需求,并且當前市場對 G6 預期過高,樂觀預期也只能賣到 5-6 千輛的水平。
對于總銷量而言,之前在沒有頻繁降價競争時,P7 最穩定輸出的時候大約就 6-7 千輛,但 20-30 萬元人民币區間的競争格局已經十分激烈,消費者要在 G6/ModelY/ 理想 L7 中選擇,G6 的上市可能會擠壓 P7 的銷量。
去年在電動車補貼延期刺激下,小鵬電動車反而越賣越少,7-10 月連續四個月,公司股價單月跌幅均達到 20% 以上。
投資車企所需要的,是從新品成為口碑爆款,到持續見量,攤平成本帶動盈利提升,再到對股價正面影響的路徑。
小鵬由于模糊的產品定位和競争激烈的賽道,一直沒能走通這條路。
G9 和 P7i 的交付最終成了小鵬股價的夢魇,眼看着新勢力之一的理想單車銷量快趕上自己全系銷量時,小鵬只能苦苦熬到 G6 上市。
(數據來源:同花順 iFind,車主之家)
盡管從 G6 上看到了小鵬定價、銷售行為上有了一些積極的轉變,這些調整能否帶來效果,最終還是要反映到收入和盈利上。
能夠打出這麼低的價格硬剛 Model Y,小鵬似乎把目标更鎖定在了拯救銷量和份額上,要靠銷量來攤平單車成本,才能彌補毛利率的損失。
但特斯拉玩得更明白,Model Y 系列現在同樣也打在了歷史低價上。根據券商年初測算,33.99 萬的 Model Y 毛利率大概為 30%,這 30% 的毛利率就是特斯拉降價的資本。随着锂電成本下降和銷量增加,降價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這樣的對手,簡直就是國内新勢力的夢魇。
相比之下,今年 Q1 财報,小鵬收入 40.3 億元,僅帶來 7000 萬元的毛利,汽車利潤率降到了 -2.5%,受銷量的影響持續下滑。二季度很可能繼續承壓,根據銷量表現,這是明顯預期得到的,如今市場把看點放在了 G6 開始交付的三季度。
小鵬在 G6 上有沒有嘗試降低成本?答案是肯定的。
G6 采用了前後一體化壓鑄技術,PACK 成本可以降低 40%~50%。據何小鵬透露,和過往架構平台研發的車型相比,小鵬 G6 整車綜合研發成本降低 50%。
但讓最終成本降大幅下來,才是真本事。
毛利高如特斯拉,市場還在擔憂是否會為了達成銷量目标過度犧牲利潤。
目标還任重道遠。
小鵬身處在競争最激烈的電動車賽道裏,除了拼銷量,還要關心銷量能否帶來有質量的增長,因此三季度小鵬毛利率能否有預期改善,可能将成為影響公司股價的重要因素。
誕生一輛爆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看交付後口碑能否延續,再之後的每一款車能否承接住口碑。
何小鵬在用自己的方式為 G6 站台,重新走近用户,打造自己的人設和汽車的品牌力。在微博發文透露 "G6 上市後訂單非常火爆 " 後,不少網友紛紛建議他去工廠 " 直播擰螺絲 "、" 睡在工廠 ",人家還真去擰螺絲了。
(來源:微博)
可以説真的是非常用心用力了。
但資本和市場的眼裏從來只有最終成果,沒有取得好成績之前,車企任何的努力它對它們來説,不值一分錢。
如果努力就有好結果,那麼這個世界就沒有那麼多失敗者了。
翻身仗注定是一場持久戰。
但我感覺小鵬最後還是能赢下這場戰争的,就憑何小鵬的精神勁。
一起等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