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貝索斯重回一線,AWS能否在AI大戰中翻盤?,歡迎閲讀。
文 | 節點财經,作者 | 八真
大模型 " 風口 " 下,雲計算廠商紛紛入場 " 氪金 "。
繼微軟雲(Azure )和谷歌雲(Google Cloud)之後,亞馬遜旗下 AWS 也在近期發布了自己的基礎大語言模型 Nova。
與此同時,許久未露面的傑夫 · 貝索斯在本月重回一線,其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 95% 的精力都是在人工智能," 現代人工智能是一個橫向的賦能層,它可以用于改善一切,并将出現在一切中。"
然而有趣的一幕是,主持人説 AWS 沒有自己的大模型時,貝索斯連忙説," 你太忙了 "。
尴尬的表象背後,無法忽視的是,AI 浪潮下,AWS 已落在了競争對手後面。除此之外,大中華區人事調整頻繁,業務推進面臨前狼後虎,都讓 AWS 背負重重壓力。
01 大中華區人事調整頻繁
據媒體報道,AWS 大中華區一号位儲瑞松于 12 月 10 日内部發文,宣布了新一輪的 " 排兵布陣 "。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原百度高管王博被任命為 ChinaTech 業務的負責人,直接向儲瑞松匯報。王博的加入被視為 AWS 重視技術團隊建設的信号。
曾在百度擔任助理,自今年 3 月加盟 AWS 的 Cecilia Dang(黨碧波),升職為 Strategy and Executive Engagement 團隊的負責人,專注于戰略規劃及高層客户關系管理。
此外,Ellen Sun 将和凌琦一起負責 Ops & Business Enabling 部門。Ellen 在 AWS 工作已有四年,之前管理 SCE GCR 團隊,主要工作内容為與 AWS 美國總部進行溝通,協商中國大單的特價批復等相關事宜。
L8 高管李曉芒不再負責 Partners and Startup Program 業務,轉而擔任儲瑞松的戰略顧問,其原業務由 Chris So 接手。
對于此番管理層的 " 大換血 ",有業内人士分析,可能有着高管新老更替的目的。也就是説,有一些老人将退居二線甚至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新鮮血液的流入。
也有人指出,現在這波人事調整,可以看做是去年底組織體系變革的繼續,即 AWS 大中華區儲瑞松時代 2.0 版。
據《節點财經》了解,在 2023 年 10 月初上任 AWS 大中華區一号位後,儲瑞松燒出的第一把火便是重塑架構,重整隊形,包括對原先 11 個部分進行重新規整,在簡化、合并後,劃分出汽車、廣告、制造、零售、醫療健康、遊戲、金融等 8 大行業線,以及對 1700 多人的銷售隊伍進行大改組。
比如,更加強調銷售隊伍的 " 行業 " 導向,從 " 行業 " 維度整合、協同業務;再如,特别将 13 個頭部大客户單獨拎出來,新成立 Top Acct 部門跟進,由梁岩帶隊。
值得一提的是,梁岩已在今年 6 月離開 AWS,轉而投向微軟雲麾下。
事實上,一直以來,AWS 的產品和技術研發總部均在北美,大中華區主要承擔的是創收重任,集團對 AWS 大中華區負責人的核心考評指标也是銷售業績。
傳聞稱,美國總部給儲瑞松定下的 2024 年 KPI 是營收增速要保住兩位數。
另外,于今年 6 月,擔任 AWS 首席執行官三年之久的 Adam Selipsky 宣布辭職,由高級副總裁 Matt Garman 接任。
02 姗姗來遲的大模型
時下,大模型無疑是各雲計算廠商競逐的焦點。
2022 年 11 月底,OpenAI 首發 ChatGPT,催生人類歷史上堪比 "iPhone 誕生 " 的科技革命。
谷歌雲和微軟雲緊随其後,迅速上線自己的大模型,至今已迭代數次,特别是微軟雲,作為 OpenAI 的股東,近水樓台先得月,斬獲不少紅利。
據雲啓資本調研,微軟底層模型基本依賴 OpenAI,而在接入大模型後,微軟開始以更低的價格打包出售 Teams、Power BI、Azure 等應用層產品。
微軟首席财務官艾米 · 胡德(Amy Hood)曾告訴投資者,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 OpenAI 的服務,OpenAI 将為 Azure 帶來收入。
AWS 直到 2023 年 4 月才發布了一款名為泰坦(Titan)的大語言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服務 Bedrock,該服務允許企業将自己的數據接入人工智能算法來構建產品。
對比微軟雲和谷歌雲,AWS 不僅後知後覺,產品也反響平平。
迫于同業的競争壓力,AWS 又于 2023 年 9 月投資了 Anthropic,這是一家生成式 AI 領網域的後起之秀,由 OpenAI 一位前高管于 2021 年創立。
之後 2023 年 11 月,AWS 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年度客户大會 re:invent 中,打出一套 " 組合拳 ":推出 Amazon Q 新型生成式 AI 輔助服務,可以幫助員工快速利用公司的數據和專業知識獲得問題答案、解決問題、生成内容等,按照企業客户的業務進行定制化;着重介紹了其 Bedrock 服務;重磅亮相針對人工智能優化的新版 Trainium 計算芯片,宣布與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偉達擴大合作關系。
但這些舉動或者説新聞,仍舊沒有掀起多大水花。畢竟,自 ChatGPT 面世長達一年的時間内,人工智能賽道已 " 内卷 " 成一鍋粥了。在中國,大模型早就卷出 " 百模大戰 " 的天際,應用層面的可選項太多了。
AWS 姗姗來遲,勢頭大減不説,加之產品無明顯的差異化," 掉隊 " 情理之中。
如今,AWS 攜 Nova 再戰,能否力挽狂瀾?仍是一個未知數。
03 三方角力,用户更愛 " 哪朵雲 "?
放眼全球,雲計算市場主要被 AWS、谷歌雲和微軟雲三大巨頭瓜分。
不過,在大模型 " 攪動 " 下,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雖然 AWS 依然維持領先地位,但與追趕者的差距正在縮小,尤其體現在營收上。
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AWS 實現營收 274.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同期,微軟雲和谷歌雲營收分别為 240.9 億美元、113.5 億美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别為 33%、35%。
不難看出,微軟雲和谷歌雲的成長力更強,奔跑的更快,且微軟雲和 AWS 的營收規模已非常接近。
實際上,在 AI 重塑千行萬業的時代,得益于 OpenAI 助力和自研大模型加持,微軟雲風頭強勁,得到越來越多客户認可。
2023 年 12 月,瑞銀分析師對 100 多家企業軟體購買者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對于目前正在運行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企業來説,有 6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使用 Azure 的服務,有 52% 的受訪者表示正在使用 AWS。
這意味着,企業會采用不止一家供應商的雲服務,而相比 AWS,微軟雲 Azure 的受歡迎程度更高。
據《節點财經》了解,近年來 AWS 接連丢失字節海外、SHEIN 等大客户的部分訂單。
不止于此,5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未來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項目時,最有可能選擇微軟雲 Azure,僅有 29% 會考慮 AWS。
換句話説,站位長視線,Azure 相對于 AWS 的優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全球雲計算市場或将因 AI 的加入重新洗牌。
貝索斯重回一線,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