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擁抱蔚來,牽手華為,長安汽車急了,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探客出行,作者 | 廖鴻傑,編輯 | 馮羽
要説近來最會整事兒的車企,非長安汽車莫屬。
11 月 21 日,長安汽車官宣與蔚來籤訂換電合作協定,成了 " 蔚來換電朋友圈 " 的第一人。11 月 26 日,長安汽車又榜上了華為大腿,想牽頭打造一個華為車 BU 的 " 朋友圈 "。兩個堪稱震驚業界的大動作,前後間隔時間僅有 4 天。
本以為該消停一會兒的長安汽車又于 11 月 27 日在泰國曼谷舉辦了一場面向東南亞的出海發布會。
(圖 / 長安汽車官方微博)
11 月 27 日,長安汽車将推動品牌出海的 " 海納百川計劃 " 進一步予以明确:将堅持本地化運營,通過 " 貿易 + 基地 " 雙輪驅動海外業務發展,全面導入 DEEPAL(深藍汽車)、AVATR(阿維塔)、NEVO(長安啓源)三大智能化汽車品牌,并與泰國的經銷合作夥伴一道,快速匹配資源,構建高質量營銷能力。
一個個爆炸性的舉動都集中在了 11 月的最後十天,長安汽車究竟在着急什麼?長安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和品牌出海的三步走戰略上頻繁遇阻,這位 " 自主品牌一哥 " 還剩什麼底牌?
01 六年征戰,不得不變
" 只要阿維塔需要,長安汽車一定全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這是在廣州車展阿維塔 12 新車上市發布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當着寧德時代曾毓群和華為餘承東的面,給阿維塔品牌作出的承諾。
顯然,這是在給表現并不太令人滿意的阿維塔汽車打氣助陣。走過了五年的阿維塔,成了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上 " 最後 " 的堅持。一旦阿維塔的信心被動搖,前邊的努力或許都将付諸東流。
2017 年 10 月,長安汽車正式推出面向新能源轉型的 " 香格裏拉計劃 ",計劃在 2020 年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台,并于 2025 年在全球停售傳統燃油車。同時,長安汽車還聲稱将設立新能源產業基金,聯合寧德時代、博世、蔚來和滴滴等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圈,向整個新能源產業進行布局和投資。
同年,長安汽車聯合蔚來在南京成立一個名為長安蔚來科技的合資公司,成為 " 香格裏拉計劃 " 提出後的首個大動作,這也正是日後阿維塔汽車的前身。朱華榮就此對外高調宣稱:" 與其獨自苦苦探索,不如找一個懂行的合作夥伴。"
然而事與願違。也許是江淮的 " 百億元投資 " 更具有性價比,以至于讓蔚來放棄了南京的合資項目,轉而選擇了合肥的江淮代工生產,2020 年的蔚來和長安汽車籤署的股權轉讓,徹底終結了合資項目。
而彼時的長安也進入到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刻。公開數據顯示,2017 年,長安汽車的年銷量達 287.20 萬台,旗下的長安品牌汽車銷量高達 166.30 萬台,占比達 57.90%,成為十多個國資車企中自主品牌做得最好的一個。
故而,與蔚來合作上的一些磕磕碰碰對于盛極一時的長安汽車來説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也許是受合資項目決裂的影響," 香格裏拉計劃 " 的走向似乎正愈發偏離長安汽車規劃目标。尤其是 2025 年停售燃油車的計劃,在今天來看略顯滑稽。
「探客出行」從長安汽車公布的最新產銷公告發現,截至 2023 年 10 月末,長安汽車前十個月的累計新能源滲透率僅有 17.25%。而距離 2025 年停售的時間點也僅剩下一年。
被寄予厚望的阿維塔品牌也已經走過了兩年時間,雖然能穩在 30 萬價位的市場,但一兩千台的月銷量相對于月銷近 20 萬台的長安汽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説阿維塔的定位是高端市場,而非走量車型,那麼面對中高端市場的深藍汽車,似乎也沒能給出讓人滿意的答卷。
一方面,數千台的月銷量于新勢力而言尚可接受,但放在傳統車企行列并不是很占優勢;另一方面,在内卷的價格戰下,深藍汽車也逐漸淪為 " 性價比 " 的代名詞。
至于旗下做得最好的自主品牌長安品牌,雖然也有幾款新能源車,但似乎除了起售價 3.99 萬元的長安 Lumin 還有點銷量外,其他幾款新能源車型都賣不出多少。
(圖 / 長安汽車官網)
而最新發布的啓源品牌,首款車型對标的是比亞迪秦這樣的入門級車型。走量顯然是沒問題,但這種死卷價格的打法,過于注重性價比的產品,很難形成品牌溢價。
一位接近比亞迪的業内人士告訴「探客出行」,2024 年比亞迪的混動及王朝系列将會迎來大換代。換句話講,長安啓源和深藍汽車這樣的產品,嚴格來説對标的是比亞迪三年前的技術。
回望長安汽車的變革之路,助力電動化轉型的 " 香格裏拉計劃 " 慘遭踏空,助力智能化轉型的 " 北鬥天樞計劃 " 不見成效,助力品牌出海的 " 海納百川計劃 " 也只是剛剛起步。
留給長安汽車新能源轉型的時間不多了。
02 财大氣粗,放手一搏
既然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大趨勢無法扭轉,也明知錯過了新能源賽道的初期紅利,浪費了幾年的大好時光。那就得認清現實,順勢而為作出改變。
引入華為和寧德時代的阿維塔,是補救長安與蔚來走過的彎路。獨立經營的深藍汽車和剛推出的啓源品牌,則成了新能源轉型的主力希望。
(圖 / 阿維塔官網)
此次高調擁抱華為,且不説有多少炒作的嫌疑,至少説明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轉型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選擇硬砸蔚來和華為,也是因為長安汽車還有資格去大刀闊斧地做改變。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如何守住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老大哥的優勢,成了長安汽車面臨的最關鍵問題。
「探客出行」從長安汽車公布的三季度報發現,2023 年第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收約 427.14 億元,同比增長 48.43%,實現淨利潤 17.75,同比增長 74.95%;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約 1082.06 億元,同比增長 26.78%,淨利潤 87.42 億元,同比增長 27.34%。
同時,截至 2023 年 9 月末,長安汽車的總資產達 1863.78 億元,相比上年末再增加了 27.61%;淨資產約 737.99 億元,相比于上年末增加了 17.2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長安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達 706.33 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了 34.56%。
而與之對比下的另外幾大國有車企均承擔着不同程度的下行壓力:上汽集團前三季度的營收僅完成全年目标的 65.4%,廣汽集團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44.05%;東風汽車集團前三季度累計汽車銷量僅 149.13 萬台,非但沒有實現 20% 的增長,還出現了 20.73% 的下滑……
如此來看,無論是企業規模體量還是盈利能力,抑或經營狀況,長安汽車都是國内幾個國資車企中表現最好的一個,尤其是手中還握有超 700 億元的現金流,有足夠的本錢去 " 試錯 "。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相對穩固的企業 " 基本面 ",也給了長安大刀闊斧做革新的底氣。
03 擁抱蔚來,牽手華為
長安汽車推出阿維塔、深藍、啓源等新品牌,也只是產品上的多樣化布局。而擁抱蔚來,牽手華為,聯合寧德時代,則是在技術儲備上提前做積累,為日後的轉型關鍵期做準備。
11 月 21 日,蔚來官宣,長安與蔚來在重慶籤署換電業務合作協定,雙方将在推動換電電池标準建立、換電網絡建設與共享、換電車型研發、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機制等方面展開合作。時隔五年,長安朱華榮和蔚來李斌再次站在了同一戰線。
相比于五年前合資項目的爛尾,這次的合作似乎更加明确。如,換電标準的建設,換電網絡的共享,換電車型的開發……算是在換電領網域,找到了一個行業頭部的戰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長安與蔚來籤署換電業務合作協定的幾天後,蔚來李斌和吉利李書福又走到了一起。11 月 29 日,蔚來官宣,吉利控股與蔚來在杭州籤署了換電戰略合作協定。
吉利控股與蔚來的主要合作方向和長安汽車似乎沒有太大差别。從目前與蔚來的換電業務合作來看,長安、吉利、蔚來站在了同一陣營。當然還有此前傳言的一汽紅旗也在與蔚來接洽換電業務合作。
而長安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從最初傳言收購華為車 BU,到後來成立合資公司,如今來看,也只是華為車 BU 朋友圈中的一員。截至 12 月初,已經官宣加入華為車 BU 合資項目的車企除了長安汽車之外,還有賽力斯、奇瑞和江淮。北汽雖然還沒有官宣,但已經被确定為華為智選車的合作方之一。
從 " 一枝獨秀 " 到 " 五朵金華 ",長安汽車顯然無法復制賽力斯 " 獨一份 " 優勢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推動獨立車 BU 業務的舉動下,還公開喊話歡迎一汽這樣行業内有實力的車企一同參與到電動化智能化的開放平台上來。按照華為與長安汽車公開的合作協定來看,獨立的車 BU,華為将持股 60%,長安等眾多參與者共同持股 40%。
這也就意味着,随着時間的推移,華為車 BU 的朋友圈還會繼續擴大,而長安汽車在合資項目上的地位也将随之被稀釋。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一旦華為車 BU 的合資項目落地,長安還是有可能成為除華為之外的朋友圈發起人,長安汽車和華為的合作也将在阿維塔項目的基礎上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無論是擁抱蔚來,接入蔚來的換電标準,還是牽手華為、選擇華為的技術支持,看似沒有底線地出賣 " 靈魂 ",或許是長安汽車的明智之舉——打不赢就加入。畢竟,在汽車行業中,即便是大眾、豐田這樣的世界級頭部大車企,都沒有能力做到全產業鏈的布局。
在「探客出行」看來,擴大造車朋友圈顯然是因為長安汽車轉型的步伐沒跟上,若是再沿着原有的路線前行,非但自主品牌的優勢地位守不住,還會被新能源市場所抛棄。
04 結語
長安的 " 香格裏拉計劃 ",東風的 " 百萬銷量目标 ",奇瑞的 " 瑤光 2025 戰略 " ……都将時間節點定在 2025 年。要想實現 2025 年的預期目标,2024 年的表現将顯得極為關鍵。
再加上華為的發力,小米汽車的入局,這也意味着 2024 年将是中國車企的 " 大兵團 " 作戰。
無論是東風和長安這樣的國有車企,還是奇瑞和吉利這樣的老牌車企都将迎來新能源轉型的決戰。
上汽為了加入大兵團的野戰,智己 LS6 已經将搭載三顆激光雷達的智駕車型價格打到了二十萬出頭,飛凡也從去年的三十萬降到了今年的二十萬,再到明年的十多萬。
東風為了入局,在 11 月上演了一場當代的 " 沙場秋點兵 " 大戲,旗下自主品牌相繼亮劍,并在集團層面将 2025 年 100 萬的銷量寫進湖北省的產業規劃報告。
長安作為四大國有汽車集團之一,自主品牌一直都是中國車企的扛大旗者。繼續深耕燃油車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且不説繼續做大做強,轉型不順的壓力下如何守住自主品牌老大哥的行業地位,或許才是長安汽車亟需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