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拥抱蔚来,牵手华为,长安汽车急了,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探客出行,作者 | 廖鸿杰,编辑 | 冯羽
要说近来最会整事儿的车企,非长安汽车莫属。
11 月 21 日,长安汽车官宣与蔚来签订换电合作協定,成了 " 蔚来换电朋友圈 " 的第一人。11 月 26 日,长安汽车又榜上了华为大腿,想牵头打造一个华为车 BU 的 " 朋友圈 "。两个堪称震惊业界的大动作,前后间隔时间仅有 4 天。
本以为该消停一会儿的长安汽车又于 11 月 27 日在泰国曼谷举办了一场面向东南亚的出海发布会。
(图 / 长安汽车官方微博)
11 月 27 日,长安汽车将推动品牌出海的 " 海纳百川计划 " 进一步予以明确:将坚持本地化运营,通过 " 贸易 + 基地 " 双轮驱动海外业务发展,全面导入 DEEPAL(深蓝汽车)、AVATR(阿维塔)、NEVO(长安启源)三大智能化汽车品牌,并与泰国的经销合作伙伴一道,快速匹配资源,构建高质量营销能力。
一个个爆炸性的举动都集中在了 11 月的最后十天,长安汽车究竟在着急什么?长安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品牌出海的三步走战略上频繁遇阻,这位 " 自主品牌一哥 " 还剩什么底牌?
01 六年征战,不得不变
" 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一定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这是在广州车展阿维塔 12 新车上市发布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当着宁德时代曾毓群和华为余承东的面,给阿维塔品牌作出的承诺。
显然,这是在给表现并不太令人满意的阿维塔汽车打气助阵。走过了五年的阿维塔,成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上 " 最后 " 的坚持。一旦阿维塔的信心被动摇,前边的努力或许都将付诸东流。
2017 年 10 月,长安汽车正式推出面向新能源转型的 " 香格里拉计划 ",计划在 2020 年建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并于 2025 年在全球停售传统燃油车。同时,长安汽车还声称将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联合宁德时代、博世、蔚来和滴滴等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圈,向整个新能源产业进行布局和投资。
同年,长安汽车联合蔚来在南京成立一个名为长安蔚来科技的合资公司,成为 " 香格里拉计划 " 提出后的首个大动作,这也正是日后阿维塔汽车的前身。朱华荣就此对外高调宣称:" 与其独自苦苦探索,不如找一个懂行的合作伙伴。"
然而事与愿违。也许是江淮的 " 百亿元投资 " 更具有性价比,以至于让蔚来放弃了南京的合资项目,转而选择了合肥的江淮代工生产,2020 年的蔚来和长安汽车签署的股权转让,彻底终结了合资项目。
而彼时的长安也进入到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公开数据显示,2017 年,长安汽车的年销量达 287.20 万台,旗下的长安品牌汽车销量高达 166.30 万台,占比达 57.90%,成为十多个国资车企中自主品牌做得最好的一个。
故而,与蔚来合作上的一些磕磕碰碰对于盛极一时的长安汽车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也许是受合资项目决裂的影响," 香格里拉计划 " 的走向似乎正愈发偏离长安汽车规划目标。尤其是 2025 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在今天来看略显滑稽。
「探客出行」从长安汽车公布的最新产销公告发现,截至 2023 年 10 月末,长安汽车前十个月的累计新能源渗透率仅有 17.25%。而距离 2025 年停售的时间点也仅剩下一年。
被寄予厚望的阿维塔品牌也已经走过了两年时间,虽然能稳在 30 万价位的市场,但一两千台的月销量相对于月销近 20 万台的长安汽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阿维塔的定位是高端市场,而非走量车型,那么面对中高端市场的深蓝汽车,似乎也没能给出让人满意的答卷。
一方面,数千台的月销量于新势力而言尚可接受,但放在传统车企行列并不是很占优势;另一方面,在内卷的价格战下,深蓝汽车也逐渐沦为 " 性价比 " 的代名词。
至于旗下做得最好的自主品牌长安品牌,虽然也有几款新能源车,但似乎除了起售价 3.99 万元的长安 Lumin 还有点销量外,其他几款新能源车型都卖不出多少。
(图 / 长安汽车官网)
而最新发布的启源品牌,首款车型对标的是比亚迪秦这样的入门级车型。走量显然是没问题,但这种死卷价格的打法,过于注重性价比的产品,很难形成品牌溢价。
一位接近比亚迪的业内人士告诉「探客出行」,2024 年比亚迪的混动及王朝系列将会迎来大换代。换句话讲,长安启源和深蓝汽车这样的产品,严格来说对标的是比亚迪三年前的技术。
回望长安汽车的变革之路,助力电动化转型的 " 香格里拉计划 " 惨遭踏空,助力智能化转型的 " 北斗天枢计划 " 不见成效,助力品牌出海的 " 海纳百川计划 " 也只是刚刚起步。
留给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02 财大气粗,放手一搏
既然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无法扭转,也明知错过了新能源赛道的初期红利,浪费了几年的大好时光。那就得认清现实,顺势而为作出改变。
引入华为和宁德时代的阿维塔,是补救长安与蔚来走过的弯路。独立经营的深蓝汽车和刚推出的启源品牌,则成了新能源转型的主力希望。
(图 / 阿维塔官网)
此次高调拥抱华为,且不说有多少炒作的嫌疑,至少说明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选择硬砸蔚来和华为,也是因为长安汽车还有资格去大刀阔斧地做改变。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守住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老大哥的优势,成了长安汽车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探客出行」从长安汽车公布的三季度报发现,2023 年第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收约 427.14 亿元,同比增长 48.43%,实现净利润 17.75,同比增长 74.95%;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约 1082.06 亿元,同比增长 26.78%,净利润 87.42 亿元,同比增长 27.34%。
同时,截至 2023 年 9 月末,长安汽车的总资产达 1863.78 亿元,相比上年末再增加了 27.61%;净资产约 737.99 亿元,相比于上年末增加了 17.2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长安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 706.33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了 34.56%。
而与之对比下的另外几大国有车企均承担着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上汽集团前三季度的营收仅完成全年目标的 65.4%,广汽集团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44.05%;东风汽车集团前三季度累计汽车销量仅 149.13 万台,非但没有实现 20% 的增长,还出现了 20.73% 的下滑……
如此来看,无论是企业规模体量还是盈利能力,抑或经营状况,长安汽车都是国内几个国资车企中表现最好的一个,尤其是手中还握有超 700 亿元的现金流,有足够的本钱去 " 试错 "。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相对稳固的企业 " 基本面 ",也给了长安大刀阔斧做革新的底气。
03 拥抱蔚来,牵手华为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深蓝、启源等新品牌,也只是产品上的多样化布局。而拥抱蔚来,牵手华为,联合宁德时代,则是在技术储备上提前做积累,为日后的转型关键期做准备。
11 月 21 日,蔚来官宣,长安与蔚来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協定,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时隔五年,长安朱华荣和蔚来李斌再次站在了同一战线。
相比于五年前合资项目的烂尾,这次的合作似乎更加明确。如,换电标准的建设,换电网络的共享,换电车型的开发……算是在换电领網域,找到了一个行业头部的战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长安与蔚来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協定的几天后,蔚来李斌和吉利李书福又走到了一起。11 月 29 日,蔚来官宣,吉利控股与蔚来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協定。
吉利控股与蔚来的主要合作方向和长安汽车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从目前与蔚来的换电业务合作来看,长安、吉利、蔚来站在了同一阵营。当然还有此前传言的一汽红旗也在与蔚来接洽换电业务合作。
而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从最初传言收购华为车 BU,到后来成立合资公司,如今来看,也只是华为车 BU 朋友圈中的一员。截至 12 月初,已经官宣加入华为车 BU 合资项目的车企除了长安汽车之外,还有赛力斯、奇瑞和江淮。北汽虽然还没有官宣,但已经被确定为华为智选车的合作方之一。
从 " 一枝独秀 " 到 " 五朵金华 ",长安汽车显然无法复制赛力斯 " 独一份 " 优势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推动独立车 BU 业务的举动下,还公开喊话欢迎一汽这样行业内有实力的车企一同参与到电动化智能化的开放平台上来。按照华为与长安汽车公开的合作協定来看,独立的车 BU,华为将持股 60%,长安等众多参与者共同持股 40%。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车 BU 的朋友圈还会继续扩大,而长安汽车在合资项目上的地位也将随之被稀释。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华为车 BU 的合资项目落地,长安还是有可能成为除华为之外的朋友圈发起人,长安汽车和华为的合作也将在阿维塔项目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无论是拥抱蔚来,接入蔚来的换电标准,还是牵手华为、选择华为的技术支持,看似没有底线地出卖 " 灵魂 ",或许是长安汽车的明智之举——打不赢就加入。毕竟,在汽车行业中,即便是大众、丰田这样的世界级头部大车企,都没有能力做到全产业链的布局。
在「探客出行」看来,扩大造车朋友圈显然是因为长安汽车转型的步伐没跟上,若是再沿着原有的路线前行,非但自主品牌的优势地位守不住,还会被新能源市场所抛弃。
04 结语
长安的 " 香格里拉计划 ",东风的 " 百万销量目标 ",奇瑞的 " 瑶光 2025 战略 " ……都将时间节点定在 2025 年。要想实现 2025 年的预期目标,2024 年的表现将显得极为关键。
再加上华为的发力,小米汽车的入局,这也意味着 2024 年将是中国车企的 " 大兵团 " 作战。
无论是东风和长安这样的国有车企,还是奇瑞和吉利这样的老牌车企都将迎来新能源转型的决战。
上汽为了加入大兵团的野战,智己 LS6 已经将搭载三颗激光雷达的智驾车型价格打到了二十万出头,飞凡也从去年的三十万降到了今年的二十万,再到明年的十多万。
东风为了入局,在 11 月上演了一场当代的 " 沙场秋点兵 " 大戏,旗下自主品牌相继亮剑,并在集团层面将 2025 年 100 万的销量写进湖北省的产业规划报告。
长安作为四大国有汽车集团之一,自主品牌一直都是中国车企的扛大旗者。继续深耕燃油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且不说继续做大做强,转型不顺的压力下如何守住自主品牌老大哥的行业地位,或许才是长安汽车亟需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