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國内粉絲人均“電子越共”的《東方Project》,反倒成了日本小學生的時尚單品?,歡迎閲讀。
星彡 P 丨文
事情是這樣的……
可能有朋友還記得,今年 6 月 BB 姬借着《世界計劃 彩色舞台 feat. 初音未來》(簡稱 PJSK、啤酒燒烤、烤)國服版号過審的時機,聊過 V 家圈子的事情。
當時我引用了一份 " 日經娛樂 " 雜志調查數據,有關二次元 IP 粉絲性别 - 年齡分布,提到現在粉絲最年輕化的就屬東方 Project、VOCALOID 和 pjsk 等等。
(日本的東方粉絲平均 24 歲 ; 初音未來粉 35 歲;V 家粉絲 21 歲,pjsk 玩家 19 歲)
只能説,車萬粉絲(車萬 = 東方)不虧是初代電子越共,平時哪哪見不着,一有事立馬越共探頭。
很多朋友看完開始疑惑,東方系列誕生的年份(1995 年)比國内互聯網普及還早,印象裏國内粉絲都是 3、40 歲的老逼,屬于是第一批網絡原住民了。
這群 ACG 圈的活化石,到底是怎麼跟 " 年輕化 " 這個詞扯在一起的?
後來我們把文案做成視頻後,B 站也有很多彈幕吐槽 " 東方玩家是已經重開一輪了嗎?",感慨 " 這個數據跟我的認知也差太多了,我是真沒見過世面了…… "
不過説實話,我第一次聽聞——《東方 Project》系列其實很受日本小學生、初中生的歡迎——也感到異常震驚。
了解後才發現是完完全全的真事,就非常離譜。
作為一個發展近 30 年的龐大 IP,以彈幕射擊遊戲聞名的《東方 Project》經由粉絲的熱愛發展衍生出了無數同人作品,包含音樂、漫畫、小説、遊戲……
這些二創共同營造了一個人與妖怪共存的幻想鄉世界。如今東方過了熱度巅峰期,網上衝浪、線上找本已經鮮少見到東方相關的内容了。
(駿河屋是日本的二手中古交易網站,相當于閒魚。
搜索 " 東方 " 的關鍵詞,可以看到 2012 年左右數量是最多的。)
單論國内,現在車萬廚最活躍的地方應該是音遊社群了吧。音遊裏,特别是街機音遊,像什麼太鼓達人、SDVX,maimai,那東方曲真是一大堆。
像 OSU 這種玩家自己做譜的社區音遊也是。一些非常經典的東方曲比如《Bad Apple》,我感覺就算東方這個 ip 無了,但是歌可能還能一直流傳下去。
然而在網絡觸及不到的現實空間裏,低調無比的《東方 Project》跟 V 家、PJSK 一樣,已經快要成為海洋彼岸的日本年輕人的時尚單品了。
日推上面很多人感嘆,幾年前 " 例大祭 " 還有一大半攤子在賣東方的 R-18 本子,説是 " 色情圖書節 " 也不為過,現在變成了連小學生都能安心參加的活動。
(給小學生的漫展注意事項)
例大祭,全稱 " 博麗神社例大祭 "。這是一個從 2004 年開始,每年春季或秋季舉辦的東方 Project 專門同人志即賣會,參展人數規模在 5 萬左右。
現在有不少家長親自帶孩子逛展——而且跟想象中的 " 老宅帶新宅 " 不一樣,不少家長其實也不懂東方,純粹是小孩子自己主動想要參加。
這種小學生遍地跑的景象,在東方的線下活動非常普遍。網上甚至有一些專門面向小朋友的同人漫畫,專門介紹《東方 Project》系列的起源。
由于是畫給小孩子看的,每個漢字和片假名上方都會有假名标注(類似拼音),防止小朋友沒學過不會讀。
(東方是什麼?)
(講解東方系列的遊戲起源,以及原作者 ZUN)
可以説,例大祭已經成了同人販賣、街機試玩、Coser 拍照、痛車展覽、小學生畫畫比賽、音樂現場等等……各種活動一起共存的奇妙空間。
真正的 " 群魔亂舞 "。
為什麼東方會在小學生間流行開來?——這個問題其實日本人也很納悶。
後來那邊有人找了真正的小學入坑、參加過線下活動的小粉絲進行采訪(文章發布于 2022 年)。
一個叫 nanako 的初中生説,自己最初是從任天堂 DS 的「うごメモ(便攜筆記)」接觸的東方 Project。
這是一款掌機的手賬筆記軟體,可以用 NDS/3DS 自帶的電容筆進行繪畫,甚至能做一些簡單的逐幀動畫。
你可以通過軟體在線發布作品或是查看别人的畫作。當時展覽板上有很多東方題材創作,可惜現在軟體已經停止服務了。
另一個叫 miriko 的小學生補充,她們以前經常在便攜筆記上合作畫畫。
記得是三年級的時候,她在 YouTube 看到了芙蘭朵露的歌曲 PV,覺得很可愛,于是慢慢接觸相關視頻,逐漸沉迷在東方的世界。
miriko 最喜歡東方的一點就是有很多神曲和有趣的 MMD 視頻。當時幼兒園和小學也有很多同學讨論「油庫裏動畫」。
——這是一種十年前 niconico/youtube 很常見的投稿類型,也叫 " 饅饅來 "。有點類似國内抖音泛濫的 " 小帥小美 "AI 配音視頻。
很多日本油管主會用饅頭一樣圓滾滾的油庫裏角色頭像,替代作者本人出鏡,配以人工智能的棒讀音,進行解説遊戲或者吐槽身邊現象。
很久以前 B 站視頻下架了以後,也會有 " 非常抱歉本視頻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導致無法正常播放 " 的油庫裏致歉聲音。這種毫無人類特征的電子合成音,聽多了會感到非常魔性。扯遠了,就不繼續展開了……
因為她們經常看插畫、看視頻,所以很自然地萌生了學畫畫的想法。于是在四年級的時候,miriko 終于購入了一本珍愛的插畫美術書。就連采訪的人也很驚訝,東方竟然能成為跟小學生御宅的 " 共同語言 "。
聽着這些小學生、初中生們對 10 年前流行的東方編曲侃侃而談,暢想自己用 VOCALOID 創作音樂、寫歌詞、做 PV、剪視頻,希望和朋友組成一個團隊,像有名的社團一樣工作……也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怎麼説呢。你會發現前文提到的這些日本年輕人流行的東西(包括東方、VOCALOID、PJSK 手遊),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
類似跨多媒體的企劃,遊戲之外的權重占比不小。
東方粉絲很多,但真正上手原作遊戲的人卻不多。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人物之間的背景設定,是角色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架空的 " 幻想鄉 " 世界。
圍繞這些二創素材,產生的一系列作品包括繪畫、音樂、視頻……作為娛樂資料本身沒有什麼門檻,所有人都可以在 niconico/Youtube 等免費欣賞。
現在日本 TikTok 上有很多 " 從零開始教繪畫 " 的網絡老師,他們也會用東方的 "ZUN 繪 " 來給剛入門的學生進行演示,手把手教你畫畫。
"ZUN 繪 ",也就是模仿東方的創作者 ZUN 繪畫,Pixiv 上有專門的标籤。當然,由于原作年代跨度比較大,ZUN 本人的畫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變遷。
但是大體有幾個共同點,比如臉部圓潤可愛,有點像饅頭或者豆子的形狀,眼睛大眼距寬,嘴巴是帶有微笑的弧度。
整體五頭身的比例,顯得頭比較大,軀幹四肢比較細,要用蓬松的衣服遮蓋。頭胸腰足的比例大概在—— 1 : 1 : 1.5 : 1.5。
講個題外話。2011 年前後,歐美地區的東方眾在 4chan 等平台上,發起過一個叫《Zun teaches Drawing(ZUN 的繪畫教室)》的二創熱潮。
名義上是教大家 " 如何設計東方少女 ",實際上内容是吐槽和模仿 ZUN 繪的風格。當時有一張流傳甚廣的梗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當時還只是網友間的吐槽。實際上你會發現,東方的角色形象鮮明,ZUN 繪也很容易模仿,确實很适合剛接觸繪畫的初學者培養興趣。
畢竟只要有紅絲帶、介于棕色黑色的頭發、開叉的袖子(露腋窩)、鬓角被蓋住……具備這些特點,你説 " 我去,博麗靈夢!" 也不會有人吐槽。不是麼?
如今這個時代,在互聯網上找到喜歡的角色的插圖,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甚至不需要特地去 pixiv 尋找,只要關注畫師的社交賬号,大數據會源源不斷地推送到你眼前。
所以近年來東方的同人活動有一個特别明顯的趨勢——作為消費者端的參展觀眾越來越多,作為生產者端的同人社團卻在逐年減少。
現在例大祭每年都有各種繪畫活動,比如一些專門的塗畫填色活動,用最少 4 種顏色給角色填色。
(不少大人也在玩)
(有顏色搭配的講解)
這些塗色書相當于帶輔助輪的自行車,培養興趣用的,根據網上主辦方的反饋,挺受小孩子歡迎的。
如果你要問 " 畫插圖給大家看 " 的目的是什麼,最後解釋可能是" ①我畫了②很開心③想讓人們看到它 ",對吧?沒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就不太可能產生畫畫的興趣。
3、40 歲的這批老宅,見識過東方文化興衰,經歷過互聯網的從無到有,至少擁有過 " 井底之蛙 " 的經歷。在無知者無畏的前提下,他們中的很多人大膽邁出嘗試的第一步。
而今天的孩子們突然就在起點見識了世界最好的畫師、最好的作品……難免產生挫敗感。為了讓人踏出 " 我畫了 " 的第一步,車萬廚設定了各種繪畫道場,作為可以拿起美術用品并實際嘗試畫畫的地方。
(展示在秋葉原的小學生東方畫作)
每年秋季例大祭還有專門為小孩設立的繪畫大賽。
7 月暑假開始征集作品,8 月中旬截止,并進行網絡直播展示獲獎作品,10 月設立專門的會場展示,11 月下旬給參加例大祭的小畫家發放紀念獎品。
車萬廚們真是操碎了心,真正的 " 培養二次元,從娃娃抓起 ",這才慢慢有了圈子裏粉絲年輕化的現象。
這種 " 文藝復興 " 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看完還挺感慨的。不像國内車萬圈子,一看到二創→搜索靈夢→發現野獸先輩→變成 Homo。
嗨呀,説不準這群孩子裏将來出一個大畫家,我們這群宅宅老了以後,以後看的本子或許還是他們畫的。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