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TIGIT的預期反轉,從“死刑”到“重新審視”,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越是激動人心的目标,實現起來越是困難。
三年前,TIGIT 靶點頂着 " 下一個 PD-1" 的名頭橫空出世,集中萬千寵愛于一身。
遺憾的是,在這三年的征程中,迎接 TIGIT 靶點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從羅氏的 TIGIT 單抗 Tiragolumab 先後敗走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再到默沙東折戟于非小細胞肺癌,TIGIT 靶點的未來幾乎被判了 " 死刑 "。
然而,頂着無數質疑和壓力,仍有一批公司選擇前行。
終于,在一次次失敗後,羅氏 " 意外 " 地帶來了久違的好消息,Tiragolumab 在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裏,展現出了積極的臨床數據。
被判了 " 死刑 " 的 TIGIT 靶點,似乎又支棱起來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它的未來,市場也迅速給出反饋。數據流出後,羅氏股價漲 4.33%,布局 TIGIT 的一眾玩家,股價也紛紛上漲。
雖然,眼下的臨床數據還不足以説明 TIGIT 靶點已經徹底安全,但至少這樣的數據又給了 TIGIT 靶點再來一次的機會。
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一份 " 意外 " 泄露的臨床數據
羅氏作為 TIGIT 靶點領網域的領頭羊,一舉一動都關乎着 TIGIT 靶點的未來。
過去一段時間内,羅氏的 TIGIT 單抗 Tiragolumab 在肺癌領網域兩度遇挫。
先是在 2022 年 3 月底,Tiragolumab 聯用 PD-L1 單抗治療小細胞肺癌的三期臨床失敗。随後的 5 月份,Tiragolumab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 III 期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未達到無進展生存期(PFS)這一主要終點,另一個共同主要終點總生存期(OS)分析還不成熟,還需要完成下一階段才能完成分析。
整個 TIGIT 靶點的發展,也随着 Tiragolumab 的失敗而命懸一線。但如今,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羅氏一份 " 意外 " 泄露的臨床數據,将本處在懸崖邊緣的 TIGIT 靶點,向安全區拉了一把。
近日,由于羅氏内部人員的錯誤操作,周二晚上 Tiragolumab 正在進行的 3 期中期數據被 " 意外 " 挂到了羅氏官網上。
随後羅氏删除了相關數據,并不得不發公告披露 SKYSCRAPER-01 三期臨床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數據。
在這項臨床試驗中,羅氏測試了 Tiragolumab 與 PD-L1 單抗 Tecentriq 聯合治療 NSCLC 的療效。結果顯示,截至 2022 年 11 月,在 534 例 PD-L1 高表達患者中,經過 15.5 個月的随訪,聯合治療組的總生存期尚未達到,預期為 22.9 個月;對照組 PD-L1 單抗的總生存期為 16.7 個月。
這也就意味着,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比單獨服用 Tecentriq 的患者平均壽命長 6.2 個月。
雖然這并非是最終的臨床試驗結果,但要知道,延長總生存期是 FDA 評判一款抗癌藥物療效的黃金标準,所以這一積極的 OS 數據,對于 Tiragolumab 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如果羅氏能夠在最終的臨床試驗分析中,繼續保持總生存期方面的優勢,那麼 Tiragolumab 将會有很大的機會獲批上市。
而這也将意味着 TIGIT 靶點爬出失敗的深淵。也正因此,在這一消息傳出後,不僅羅氏股價上漲 4.33%,更是帶動其他布局 TIGIT 靶點的企業大漲,比如 TIGITArcus Biosciences 股價上漲 22%、iTeos Therapeutics 股價上漲 14%。
暫不具意義的三期臨床數據
不過,回歸理性來看,羅氏最新公布的 SKYSCRAPER-01 臨床數據,雖然展示出了 Tiragolumab 的積極效果,但這并不意味着 TIGIT 靶點能夠成功上岸。
事實上,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目前這項積極的臨床試驗暫不具備任何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腫瘤學随機臨床試驗中,經常使用藥物風險比(HR)來估計至事件發生時間終點的治療效果,HR 數值越低意味着獲益越多。
這項臨床試驗的 HR 為 0.81,這也就意味着,相比對照組,試驗組能将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 19%。
要知道,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 ASCO ) 在 NSCLC 試驗中定義 HR 低于 0.8 的試驗才具有臨床意義。換句話説,HR 為 0.81,意味着整體數據暫時沒有臨床意義。
此外,這項臨床試驗中 P 值為 0.081,在統計學上,P
當然,目前這一臨床試驗數據尚未成熟,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距還在擴大。這也就意味着,到最終分析時,HR 的數值可能會低于 0.8。屆時,Tiragolumab 或許也能夠在最終的分析中翻盤。
但這依然難言樂觀。
退一步來説,即便臨床試驗最終能夠成功,但後續 Tiragolumab 能否在商業化上獲得成功仍是個未知數。
從 Tiragolumab 與 PD-1 單抗聯用的現有臨床數據來看,其為患者帶來的臨床效益并不牢靠,并未如業界期待的那樣,達到如同 PD-1 一般的超強效果。未來,即便 Tiragolumab 能夠達到臨床終點,大概率也是踩在藥物有限性及格線的邊緣成功。
而若是想要憑借表現平平的臨床數據開拓天地,絕非易事。
總體而言,從臨床試驗的徹底成功,再到商業化的大獲全勝,Tiragolumab 要走的路還很長。
TIGIT 尚不确定的未來
Tiragolumab 在非小細胞肺癌領網域表現出的不确定性,并不孤立存在,在此前 Tiragoluma 取得積極結果的肝癌領網域也是如此。
就在 3 個月之前,羅氏的 TIGIT 單抗在晚期肝癌中也帶來積極的好消息。
在一項名為 MORPHEUS 的 1b/2 期臨床試驗中,羅氏評估了 Tiragolumab 與目前肝癌一線療法阿替利珠單抗 + 貝伐珠單抗(T+A 療法)聯用,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效果。
結果顯示,三藥聯合組的客觀緩解率(ORR)為 42.5%,而 T+A 療法組 ORR 僅為 11.1%。也就是説,三藥聯合療法将現有療法的 ORR 提高了 3 倍多。
在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這一指标上,三藥聯合組為 11.1 個月,比 T+A 療法組的無進展生存期高出了 4.2 個月的時間,同樣提升不少。
從這些數據來看,Tiragolumab 似乎有潛力在肝癌領網域一展拳腳。
但不能忽視的是,這項針對肝癌的臨床試驗中,入組患者過少,且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比例懸殊,試驗組中患者人數為 40 人,而對照組的入組患者僅有 18 人。
對照組的樣本量太少且與試驗組患者數量比例懸殊,造成的可能結果是,臨床數據可能并沒有很好的代表性,無法説明實際情況。并且,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對照組的發揮失常,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試驗組的數據良好。
在奠定 T+A 療法在肝癌領網域治療地位的 IMbrave150 三期臨床試驗中,在同樣的用藥量和用藥頻率下,T+A 療法的 ORR 達到了 27%,mPFS 達到 6.8 個月。
如果以後者的數據作為對照,Tiragolumab+T+A 三藥聯合療法的效果,看起來也就沒有那麼驚豔了。
總的來看,這兩項臨床試驗所展示出的積極數據,都只是讓 TIGIT 單抗赢面變大了。過去 TIGIT 靶點成功的赢面或許只有 20%,如今增加到了 50%。
至于,Tiragolumab 是否能完全達到臨床終點,獲得真正的成功,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提醒我們,對于 TIGIT 靶點的未來無需過度悲觀,但也不能盲目樂觀。
回看 TIGIT 靶點這幾年的預期反轉再反轉,理性看待它的發展與未來,或許當下是最合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