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OpenAI 重磅推出的 GPT Store,上線 2 個月就要涼了?,歡迎閲讀。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号愛範兒,作者 | 張成晨,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最近 Sam Altman 接受采訪時,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
主持人問,GPT-4 讓你最印象深刻的功能是什麼?Altman 抬頭望天,手指輕摸着喉結,想了一會兒説:「我覺得它有點糟糕。」
Altman 無疑是一位擅長造勢的 CEO,一句話提高了預計年中發布的 GPT-5 的期待值。
但不知道此時他的腦海中有沒有想起,也曾經由他重磅官宣的 GPT Store。
1 月上線的 GPT Store,過了 2 個多月,漸漸無人在意,只享受了當 15 分鍾主角的滋味。
從 GPT Store 淘金,就像開盲盒
GPT Store 裏的 GPTs,是 ChatGPT 的自定義版本。
我們無需寫代碼,用自然語言對話,就可以制作一個擁有專屬技能的 ChatGPT,比如「精通數碼的媒體主編」,再專業些的玩家,可以上傳檔案,或者調用第三方 API。
GPT Store 剛上線時,GPTs 已經超過了 300 萬個,但只有 ChatGPT Plus 付費用户才能使用。
不知道是苦等 GPT-4 免費的白嫖黨太多了,還是 GPT Store 自己不争氣,GPTs 的使用情況有些慘淡。
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提到,一位開發人員分析了 3.6 萬多個 GPTs,其中約有 5% 每天有 150 至 500 名活躍用户,但絕大多數每天只有 1 到 2 個用户。
「感覺 OpenAI 已經放棄了 GPT Store。」這位開發人員吐槽道。
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用户體驗方面,和 1 月相比,GPT Store 進步了,但不多。
GPT Store 的界面,依然只有寫作、編碼、生產力等幾個類别,每個類别下分别是十幾個推薦的 GPTs。
但用户的需求是瑣碎和模糊的,2 個多月了,ChatGPT 依然無法提供一個讓我們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然後調取所需 GPT 的界面。
倒有開發者發現了這個空白,推出「GPT Finder 」等查找 GPT 的 GPT,通過網頁搜索功能,在 Google、Bing、X、第三方 GPT 導航網站等平台,找到相關的 GPT 鏈接。
山不來就我,我去就山。我刷即刻、小紅書等信息流時,偶爾看到某個 GPT 的自薦或者推薦,如果功能戳中了痛點,也會上手用一用。
所以,找到想要的 GPT,過程多少有些随機。然而,找到了只是開始,GPT 究竟有沒有用,概率和開盲盒差不多。
大多數 GPTs 做得非常簡單,定位也非常鮮明:幫你節省搜索和查找的時間,再給自己的網站和服務引流,登記你的郵箱,吸引你寶貴的訂閲。
比如知名設計工具 Canva,當你要求它幫你做一張賀卡,它提供相應的模版,邀請你點擊圖片,跳轉到網站進行編輯。
或許正因如此,Canva 的對話達到百萬次,上萬人打分,但滿分 5 分,評分只有 3.2 分。
那些無需跳轉的 GPTs,也不一定省時省心省力。
我想看看 GPTs 能不能幫我制作煩人的 PPT,于是搜索關鍵詞「Powerpoint」,找到了其中使用次數較多的一個。
然而,它只能「紙上談兵」,根據我的主題,給出一個大綱,不提供數據、圖片和表格,只提供抽象的文字指導。
更要命的是,它的細心用錯了地方,提醒我用大字體和對比色,甚至建議我某一頁可以加個「問号」圖片,表示該和觀眾互動了,不像助手,反而像容易靈光一閃的甲方。
有些場景甚至無需邀請 GPTs 出山,有些「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牛刀不是 GPT,而是我們查找的精力。
比如總結一本書的内容,GPT-4 的結果已經八九不離十,如果找出一個專門總結書本的 GPT 再對話,花費的時間更多,效果還不一定比 GPT-4 好。
上圖為某個 GPT,下圖為 GPT-4.
當然,也有特别好用的、不可或缺的 GPTs,比如翻譯科技文章的、給文生圖 AI 寫提示詞的,但這些都不是我在 GPT Store 發現的,都是在社交媒體口口相傳而來的。
這兩個月來,GPTs 最有意思的新增功能應該是「@」,類似在微信群聊 @ 某人,在聊天框輸入 @,就能在同一個聊天界面召喚多個 GPT,讓用户做老板,對 AI 員工點兵點将。
然而,@ 的範圍也局限在已知的 GPT,要麼是最近使用過的,要麼是已經添加到側邊欄的,并且需要你主動選擇,不存在你輸入需求、幫你挑選 GPT 的好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找到好用的 GPTs 是情分,忘記使用 GPTs 是本分。
為愛發電的 GPT 開發者,心情是淡淡的
推出 GPT Store 時,OpenAI 承諾,開發者可以通過 GPT 的使用情況賺錢,先從美國開始,今年第一季度就應該能看到更多細節。
然而,很多 GPT 開發者不是為了賺錢,他們把 GPTs 作為最小可行產品(MVP),吸引種子用户,測試產品的可行性和市場需求,然後對產品進行迭代。
不過目前,GPTs 給予大多數開發者的反饋并不多。
最明顯地,将 GPTs 限制在 ChatGPT 付費用户,直接限制了使用人數。
2023 年 11 月,ChatGPT 的每周活躍用户數已達 1 億。熱鬧歸熱鬧,付費率沒有想象得高。有人估計,ChatGPT 付費用户大概在 500 萬到 800 萬之間。
天花板肉眼可見,同時後來的開發者也很難彎道超車,因為 GPT Store 幾乎不會給新上線的 GPTs 流量和反饋。
GPT Store 遵循馬太效應,前期使用次數更高的 GPT 權重更高,在我們進行搜索的時候,GPTs 最顯眼的指标就是使用次數。
這樣的淘汰機制對于 OpenAI 來説簡單粗暴,但那些沒法刷榜的個人開發者,為愛發電的動力也就降低了。新鮮血液沒有了,也不利于 GPT Store 的長久發展。
另外,因為提示詞很容易泄露,GPTs 的抄襲依然是問題,OpenAI 至今沒能出面解決,在搜索框輸入一個詞,出現一堆東施效颦的,只能根據使用次數,自覺判斷李逵和李鬼。
有些開發者另辟蹊徑,借助社交媒體宣傳自己的 GPT,但效果也有限。
一位創建文本逃學生遊戲 GPT 的開發者,和 TikTok 百萬粉絲的小網紅合作宣傳,讓 GPT 在 GPT Store 頂部出現了 2 周,只增加了 5 萬次新對話,遠低于他的預期。
用户基數少了,開發者便期待着更高質量的反饋。
從用户視角看,GPT 的「第一印象」比以前更加豐富了,開始和 GPT 聊天之前,可以看到簡介、評分、類型排名、對話次數,以及同一開發者的其他 GPT 等信息。
當我們和某個 GPT 對話 6 輪左右,評價入口會主動在聊天界面跳出來,讓你像在豆瓣打分電影一樣,打出 1 星到 5 星。
另一個評價方式則藏得比較深,點擊 GPT 的名字找到評價入口,不僅能打星,甚至可以給開發者留言,并發到對方的郵箱。
然而,開發者接收到的評價可能比較粗糙。
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提到,GPT Store 只為開發者提供了用户滿意度、參與度等數據的一小部分信息。同時,OpenAI 每 24 小時重置一次用户 ID,開發者無法跟蹤有多少重復用户。
退而求其次,很多開發者在 Reddit 等社區,分享、宣傳自己的 GPT 并接收反饋。
截至目前,個人開發者們既無法分一杯羹,又不能得到更有用的反饋,看待 GPT Store 的态度就變得淡淡的,和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态同頻了。
代替插件的 GPTs,等待被代替
最近,OpenAI 低調地宣布了一件事:ChatGPT Plugins(插件)從 4 月 9 日起徹底下線。
插件去年 12 月已經宣告死亡,只是 4 月才埋。當時,OpenAI 宣布用 GPTs 代替插件,并稱 GPTs 從插件中吸取了經驗。
可以説,插件是 GPTs 的前身,同時也被 GPTs 拍死在了沙灘。從插件到 GPTs 的過渡,反映了 OpenAI 對 AI 時代應用的理解。
插件在 ChatGPT 外部使用代碼構建,并通過 API 連接到 ChatGPT。
GPTs 則通過 ChatGPT 内部的無代碼聊天界面創建,同時它的「Actions」基于插件,可以調用一個或多個 API,實現更多自定義的操作,和外部數據或現實世界互動。
從門檻上説,GPTs 當然更友好,不懂代碼的用户可以上手,優秀的開發者則更懂提示詞怎麼寫,讓 GPTs 搜索互聯網、調取 API、對上傳的知識文檔進行語義搜索。
去年 6 月,Sam Altman 談到插件時説:插件不适合產品市場。
他解釋道,很多插件的開發者,看似是将自己的應用集成到 ChatGPT,其實是想将 ChatGPT 集成到自己的應用。
某種程度上,插件還是按照傳統的思路,開發 AI 時代的應用,有些不合時宜了。插件在前期測試時,用户體驗也非常不好,調用 API 時經常崩潰。
相比之下,GPTs 更加輕巧、穩定,也更符合我們對于「互聯網入口」的想象,改變檢索、獲知、處理信息的流程,而不必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之間切換。
GPTs 代替了插件,或許未來它也會被代替。
喬布斯有句名言:「人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你向他們展示。」他還拿福特汽車舉了例子,如果問顧客想要什麼,可能他們只想要更快的馬。
相比 ChatGPT,GPTs 也是「更快的馬」,并非革命性的改變,它的意義在于,在模型的參數之上,和用户的日常生活結合,解決更加具體的問題,只是很多時候沒那麼有用。
就像 OpenAI 自己所説:「GPT Store 擴大了 ChatGPT 的積極影響和創造性用途。」
與此同時,GPT Store 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讓開發者發現用户的需求,也讓普通人找到創造的感覺。
The Verge 記者 Emilia David,自己做了一個同義詞替換 GPT,她以前會通過 Google 搜索,或者在 Thesaurus 等網站查找,GPT 幫她節省了 30 秒的時間,還不用看廣告。
同時她也發現,GPTs 并沒有完全集成到她的工作流,因為它基于 ChatGPT Plus,而不是她寫文章的文檔,如果她沒有為 ChatGPT 付費,那麼用回 Google 搜索也沒有什麼。
GPTs 略顯尴尬的處境,説明我們對 AI 應用的需求在進化。它就像一個過渡性的容器,所承載的經驗可以沿用。
一個星期前,世界上第一位完全自主的 AI 程式員面世,AI Agent(智能體)的熱潮再次在硅谷掀起。
The Information 在今年 2 月爆料,OpenAI 也在開發自己的 AI Agent,接管用户的設備,自動執行復雜的任務,和 ChatGPT 不是一回事。
與 AI 聊着天,就能把工作給完成,是 AI Agent 們的宣傳口吻。這一天沒到來之前,讓用户們扶額皺眉苦笑的 GPTs,或許正因不完美,藴藏着 AI 時代應用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