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這不是玩具 真戰機,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晶陸 001 Author 晶陸 001
這不是玩具,這是真飛機。重要的事情説 3 遍,完全沒必要!多上圖,大家看了就知道了,畫面着實有些滑稽,尤其飛行員與戰機的合影,貌似這架飛機只是模型而已,本文就聊聊這款超級可愛超萌的驗證機,來自瑞迪的薩博 SAAB210 和 SAAB210B,本文文字約 2260 字,附圖近 30 幅,有 2 圖為真的 SAAB35 供參考,時間有些久遠,70 多年前了,所以圖片以黑白照為主,歡迎轉載轉發。
小半年前分享過百幅美圖的圖文關于一代經典無尾雙三角翼戰機,瑞典 Saab 35 Draken 龍式,那家夥看着就很迷你,但還有更迷你的,也是本文主角,SAAB-210,好似 SAAB 35 幼年狀态,實際它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驗證 SAAB 35 的相關技術,尤其是其标志性的雙三角翼。
1949 年,瑞典空軍 Flygvapen 啓動了一個截擊機研發新項目,也夠未雨綢缪的,實際當時他們的新戰機薩博 SAABJ 29 首飛才一年。 新項目主要用于應付潛在轟炸機,那些可能準備入侵瑞典的轟炸機,項目要求新截擊機水平飛行速度在 1,4-1,5 馬赫左右,後來該要求被更新為 1,7-1,8 馬赫,同時需要高爬升率和與 J-29 相同的作戰升限。
1950 年,SAAB 首席設計師 Eric Bratt 和 Lars Brising 得出的結論是, 為了滿足這些條件,使用具有小伸長率的薄三角形機翼的無尾方案将或許能滿足其要求的最佳結果,但同時他們也意識到了常規三角翼的弊端,于是設計師提出了一個後掠角不連續的機翼,機翼根部的傾斜角 / 後掠角約為 80 度,機翼中部後掠角減小到 57 度。也就是後來大家稱之為 " 雙三角翼 " 的構思。
雙三角翼翼的優點多于缺點。與常規三角翼相比,飛機着陸時具有更大的升力。亞音速升力的主要來源是機翼的外部。超音速下的細長根部開始向上產生力,從而防止空氣動力學焦點向後移動。這種方案的主要缺點是給制造帶來了一定的復雜性。
1951 年 4 月,薩博提出 Project 1250 方案,這是一架造型輕巧的戰鬥機,采用扁平的機頭皮托管式進氣道和雙三角翼,有帶有小型三角平尾和無尾布局倆個方案,使用單台 STAL Glan 引擎。 内側機翼在翼根處厚度逐漸增大,和機身完全融合,這是一個相當前衞的翼身融合設計。薩博認為這樣的機翼上的負載小,超音速波阻低。
理論和設想僅僅是紙面的,是願望,是假設,設計師必須直面一個意料之中且相當困難的問題:在那之前,還沒有人制造出具有這種機翼形狀的飛行器。雖然理論和模型的風洞表現都不錯。但誰也無法保證其在現實之中具體表現,正是由于缺乏建造這種飛機的經驗,于是在 1950 年 6 月,薩博的項目經理也是首席設計師 Eric Bratt 提議建造一架 70% 比例的驗證機,最終獲準于 11 月啓動。驗證機被稱為薩博 210,也就是説設計師們決定通過 Draken 的大模型來支持他們的理論計算。
就這麼制造了一架不同尋常的試驗飛機,1951 年 8 月完工,這就是薩博 210,按 70% 比例于實體機,它同時是世界上第一架雙三角翼戰機,在當時,20 世紀 50 年代絕對是一項新鮮事物,而正是它在随後龍式戰機研發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龍式戰機正式亮相後,人們回想起它,給了個外号小龍, LillDraken。
盡管飛機尺寸相對較小,很迷你,但薩博 210 Lill Draken 仍然是一架相當不錯的噴氣式飛機,配備了 Armstrong Siddeley Adder 發動機(推力 467 公斤),速度可達 650 公裏 / 小時。采用 1250 方案的雙三角翼和無尾布局,但不同于 1250 方案的機頭皮托管式進氣道,薩博 210 設計了一個較小的頭錐,将進氣道一分為二,這樣的設計為了便于在機頭安裝雷達。
接着就是地面測試, 1952 年 1 月 21 日, 試飛員 本特 · 奧洛夫 Bengt Olow 駕機首次升空,看他登機鏡頭,真好 " 忍心 " 坐進去,即使今天看着還是有些讓人懷疑,這大号玩具能載人飛翔,哈哈。首次飛行持續了不到 30 分鍾,地面滑行速度到 125 公裏 / 小時時抬起前起落架,180 公裏 / 小時時整機離地起飛,起飛跑道大約需要 900 米。全功率爬升率達到 11 m/s。爬升到 4000 米需要 4 分鍾,在這個高度速度可達到 540 公裏 / 小時。
制造薩博 210 的目的就是探索雙三角翼, 測試低速飛行期間的性能, 機翼的整個上表面都覆蓋有布瓣,方便觀察氣流情況,增強了直觀性,可視化。飛機配備有全景氣泡式座艙蓋和彈射座椅,不過據説它沒有購買事故保險。
很明顯,小飛機尺寸過小也帶來不少弊端,如飛機的下表面無法完全平整,起落架也沒有艙蓋,機輪收起時候也半裸露在外,參見附圖,最後也就無奈地這麼将就和妥協了。而且,小尺寸影響了驗證機的航程,小身板,小體量實在是沒有足夠空間,無法攜帶大量燃料。
測試工作延續了 3-4 年," 小龍 "Lilldraken 的表現不錯,相當穩定,最高時速達到了 650 km / h。在 1952 年至 1955 年期間共進行了 887 次飛行,也有説法更是接近了上千次飛行,在空中飛行了 286 小時或更多。所有的理論都在這架飛機上進行了測試。測試飛行為 SAAB 35 Draken 戰機的研發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寶貴的數據,并充分驗證了工程師的想法。這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并避免了一個完整的飛機設計錯誤。
測試期間薩博 210 SAAB 210 Littdraken 的外觀也發生了三次變化。明顯的地方是其更改了機翼的設計和進氣口的配置。試飛中發現最初的原型進氣口長度是多餘的,縮短進氣管後改稱為薩博 210B,這個進氣道與後來的真正戰機 Saab 35 Draken 完全相似,後面還在整流罩獲内安裝了測試雷達。同時,機翼面積也略有減小。
1956 年 10 月 25 日,完成了所有測試計劃後,驗證機退役,在薩博 SAAB 35 龍式戰機首飛一年以後,SAAB 龍式戰機是 1955 年 10 月 25 日首飛的。薩博 210 測試期間為薩博 35" 龍 " 戰鬥機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數據。目前,唯一一架薩博 210 驗證機在林雪平的瑞典空軍博物館安享晚年,供人參觀。
這款驗證機 SAAB210 和 SAAB210B. 小龍,為後面 SAAB35 龍式戰機探明了道路。大概參數:機組,1 人,長度,8.80 米 ,翼展,4.88 米 ,機翼面積,13,0 平方米,高度 -2.78 米。動力裝置:1 × 渦輪噴氣發動機 Armstrong Siddeley Adder,推力 4.67 kN(1,050 lbf),最高速度:650 公裏 / 小時。復色圖片由 nordland 完成,文章參考于 "TOP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