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朗朗如月 遍照曠野——讀朱愛朝老師的《明月來相照》,歡迎閲讀。
再次讀完《明月來相照》,是在二十四節氣的白露這天。
城市的忙碌,早已淡忘了節氣的變化,但詩詞卻記得。
秋風裏搖曳的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秋夜的 " 玉階生白露 ",徘徊中的 " 白露沾我裳 ",思念裏的 " 露從今夜白 " ……都是儲存在我們記憶裏的白露。
白露生在草木間,也長在詩句裏。
這些詩句,如同一輪古老的明月,照進了今人的曠野。
朱愛朝老師的《明月來相照——古詩原來可以這樣學》(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明月來相照》)帶着孩子們,走進了一片古詩的曠野。
《明月來相照》為孩子們講解了小學課本裏的 103 首古詩。書中講古詩裏的故事,引導孩子了解詩歌大意,消弭古詩的語言和今天的孩子之間的距離;講古詩裏的歷史,引導孩子在更廣闊的時空裏生發自己的思考;講古詩裏的文化,帶着孩子感受江南的荷葉田田、塞北的卷地寒風;講古詩裏的漢字,讓那些古老的漢字,如同一幅幅畫,來到了我們的眼前。
回到故事
" 讓詩回到詩人的生命脈絡中,就像看到一片樹葉在一棵樹上的位置一樣。" ——朱愛朝用故事讓孩子讀到詩人的生命脈絡。
駱賓王的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有一個七歲少年神話一般的傳奇人生。他在七歲時自信、驕傲地向天高歌,長大後想施展才華卻多次被貶的孤楚,跟随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讨伐武則天時寫下氣勢逼人的讨伐檄文後不知所終。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是白居易在 " 晴翠 " 般的年紀裏,于科舉考試中流露出的勃勃生機。
"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的背後,是二十五歲的李白,第一次出巴蜀初次經過天門山,他渴望擁有像山一樣雄奇、像水一樣奔騰的未來。
故事裏,也有詩人人生失意的遺憾。李賀二十歲左右赴長安考進士,但有妒才的人,説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 晉 " 與 " 進 " 同音,因此李賀不得舉進士,只好返回家鄉,他常常背着口袋騎着毛驢去尋詩,他常常 " 吟詩一夜東方白 ",盡管二十七歲就抱憾離世,但短暫的生命卻留下來了嘹亮的詩篇。
故事裏,可以看到《江畔獨步尋花》後面,是杜甫飄零半生,輾轉到四川後,在浣花溪邊安身後的歡喜;可以看到寫下《墨梅》的王冕,白天上山放牛,晚上去寺廟讀書的童年經歷……
故事讓詩人生出一顆詩心。朱老師用故事撫慰讀詩的我們。
回到歷史
" 詩比歷史更真實。" 朱老師帶着孩子從詩歌走進詩歌背後的真實歷史。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李白收到被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寫下的這首節奏輕快的《早發白帝城》。
朱老師在書中説,盛唐時期,李白渡過了他一生中最光輝的歲月。到了李白晚年,安史之亂發生。永王李璘帶領軍隊去讨伐叛軍,李白被邀請參加。後來,永王和肅宗争奪天下,李白想要離開,肅宗将永王平定,李白受到牽連,郭子儀用自己的生命和财產為他擔保,得以免去死罪,流放夜郎。年近六十的李白作好了一去不回的準備。走到白帝城時,李白收到被赦免的消息,從天而降的驚喜之下,李白寫下了這 " 天下第一快詩 "。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北宋末年,中原大亂的時候,李清照帶着十五車文物在逃難途中歷盡波折。路過烏江時,李清照發出這關于生與死的铮铮呐喊。" 四海無閒田 " 為什麼農夫還會餓死?中唐那段歷史裏,不合理的社會分配制度,農夫的真實生活,會引發今天的孩子們怎樣的人生思考?
沿着詩歌走進一段歷史,回到歷史裏解讀讀一首詩歌,是朱老師對孩子生命成長的關照。
回到孩子
如何把宋代的説理詩講給孩子聽?
朱老師選擇蹲下身來,貼着孩子緩緩講述。" 梅雪争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像一個童話,童話的主角,一個叫雪,一個叫梅。梅在枝頭綻放,它驕傲地説 :" 我是不怕寒冷獨自開放的梅花,我是早春的使者。" 雪在天空飛舞,它輕輕飄落在梅花上,冷冷地説 :" 點綴春色的,應該是我。" 給早春增添美麗的,到底是梅還是雪呢?反正梅和雪吵吵嚷嚷,争着搶着,誰也不肯認輸。梅和雪都跑去找詩人,讓他評一評,到底誰更美?雪與梅,就是一對淘氣的孩童。
" 寫梅和雪的時候,我的生命格局是打開的,我寫雪和梅,也在寫一個人對自我的确信。" 朱愛朝如是説。
回到孩子,給孩子講述古老的漢字。朱愛朝從每首古詩裏遴選了一兩個漢字,手繪每個漢字變化的樣子,講解古人造字的智慧。
她説," 兒童急‘走’追黃蝶 "" 走 " 字,金文上面是一個 " 人 ",他一只手向上,另一只手朝下,仿佛在甩開雙臂奔跑;下面的 " 止 " 像是一只腳,是人跑的樣子。讀到這裏,孩子便可以理解為什麼是 " 兒童急‘走’追黃蝶 ";看 " 所 " 的金文與小篆,左邊是一扇門,右邊是一把斧頭,原意是手持兵器守衞大門,表示官署的處所,于是," 所 " 字便從古詩裏來到了現在的 " 派出所 "" 處所 "。讓漢字回到它初生的樣子,讀完 174 個字,便是一趟文化尋根之旅。
回到孩子,穿過詩歌回到人類的童年時代。回到那些最早感動過心靈的自然審美——二月天裏的草長莺飛,荷葉田田的采蓮歌謠,舟夜所見的漁船燈火,山間明月,空谷幽蘭;" 綠遍山原白滿川 ",是農耕天空下,山與水的清新配色,聲聲子規,是四月煙雨裏最美的音律……
用孩子的語言,為孩子講述人類時間上遊的智慧,講述詩歌與萬物的風雲際會。這是朱老師的慈柔。
朱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在二十四節氣裏為孩子講古詩,講節氣裏的生命智慧和世界的生生不息;朱老師帶孩子吟誦,她説," 詩是來自遠古年代的火堆邊、田埂旁、山水間的歌唱 "。用自己的理念,為孩子編寫一套有新意、有态度的古詩讀物,是朱老師早就萌生的想法。
2023 年盛夏之際,收到朱老師寄來的《明月來相照》,欣然細讀。我在電話裏聽她講述這套書的願起 "2020 年初,全世界都陷入一種巨大的不确定中。為了平衡這種不确定,把握可以把握的東西,我決定開始《明月來相照》的寫作。"
我對朱老師説 " 我想寫點文字,記錄我的閲讀感受。"
而真正提起筆來,卻覺無力。詩歌曠古,我的言説太輕。我想到了黃永武的《中國詩學》,那是 2014 年,朱老師指導我上公開課時推薦的。依稀記得,朱老師悠悠地説," 去讀讀《中國詩學》,會打開你的古詩課堂。"
沿着一本書去讀另一本書,是溯源,也是尋求照應。
入秋,再讀《明月來相照》,然後發現,朱老師用樸素的文字,回答了貼近生命成長最本質的問題。一邊讀一邊想象,朱老師工作之餘,靜窗淡墨,書寫這些文字時,眼前一定跳動着一個活潑的孩子。
窗外的栾樹,正成串成串地開放它金黃的花朵。在萬物開始蕭瑟的白露時節,栾樹撐起了一片别致的景天。
願朱老師的《明月來相照》,如朗月般,照耀孩子的生命曠野。
本
文
作
者
向春芳:全國小語 " 十大青年名師 " 提名獎得主,長沙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名師,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成員,致力于兒童閲讀推廣和主題閲讀教學實踐,著有《課堂裏的文學——我的語文課堂札記》。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