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馬斯克的機器人徒手接個球,2000萬網友集體圍觀,歡迎閲讀。
馬斯克親自站台,2000 多萬網友熱鬧圍觀 Optimus 新靈巧手整活——
只見網球被人用力抛出後,新靈巧手毫不費力地就接住了,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一種" 小菜一碟 "的感 jio。
以上,來自 Optimus 靈巧手最新更新。
據 Optimus 副總裁Milan Kovac透露:
相比上一代,新靈巧手自由度翻倍,手部有22 個自由度,手腕 / 前臂有3 個。
看完最新效果,微軟前戰略顧問 Robert Scoble 立馬寫了篇小作文:
(機器人)低延遲遠程操作工程被忽視和誤解……
想象自己在外出差,以後只要戴上手套和一副眼鏡,就能像回到家一樣,和孩子出去玩接球。
我在其他機器人公司看到過遠程操作的努力,這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好的。
逼近人類手部自由度
實際上,早在月初的特斯拉 "We Robot" 發布會上,這款靈巧手就曾短暫亮相。
當時長下面這樣,或許由于是放大版,看起來有點不太靈活的樣子。 ( doge)
現在,時隔不到 1 個月,這款手終于被安在了 Optimus 身上。
Optimus 副總裁Milan Kovac也在第一時間詳細透露了靈巧手的信息:
我們的新手 / 前臂,自由度翻倍,現在已在機器人上投入使用!手部有 22 個自由度,手腕 / 前臂有 3 個。
這個短視頻是昨晚在實驗室(遠程操控)制作的,是實時的。這讓我們有信心,我們很快就能用這些新機器人制作所有新的機器人。
好家夥!居然是遠程操控的,不過看上去延遲已經很低了。
除此之外,他還重點提到了後面的更多計劃。
年底前還有一些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擴展觸覺傳感集成(比之前的雙手覆蓋面積更大)、通過肌腱進行非常精細的控制以及減輕前臂重量方面。所有驅動裝置都已移至前臂,這增加了其重量。
有趣的挑戰在于,手指和手掌需要有足夠的柔軟性和适應性,同時還要有一層保護層,而不會過多地影響觸覺感知。
祝賀所有硬體和固件團隊取得這一裏程碑,祝大家感恩節快樂!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知道靈巧手自由度越高,靈活性越好,那自由度翻倍究竟在效果上有多大差别呢?
别急,我們這就找來 Optimus 具備 11 個自由度(一二代 Optimus 都是配備了 11 個自由度)的效果。
正常速度下,它分揀電池(特斯拉的 4680 電池)是這樣的:
從今年 5 月的視頻可以看出,Optimus 手部操作給人的機械感還很明顯。
而這,已經是當時英偉達科學家 Jim Fan 眼中最好的靈巧手。
Optimus 的手是全球五指機器人裏最靈巧的之一。
它的手不僅有觸覺感應,自由度(DoF)也達到了 11 個,而同行基本上都只有 5-6 個自由度。
經過幾個月的進化,雖然國内外廠商都在狂卷機器人靈巧手,但僅從自由度來看,Optimus 靈巧手依然保持着領先地位。
由 OpenAI 投資的初創企業 1X,9 月初推出的家庭人形機器人手部具有 20 個自由度;
Figure 8 月發布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 Figure02,搭載了第四代機械手,擁有 16 個自由度;
國内智元機器人 8 月發布的新產品中,靈巧手的自由度達到 19 個;
傅利葉 9 月發布通用人形機器人 GR-2,靈巧手自由度達到 12 個;
……
一番看下來,已具備 22 個自由度的 Optimus 靈巧手已經相當接近人類了。(人類的手通常被認為具有 27 個自由度)
而這,或許也讓 Optimus 和 Neuralink(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合作更接近實現。
用 Neurlaink 植入物控制機械手或腿
早在今年 7 月,馬斯克談到了通過 Neurlaink 的植入物來控制機器人手臂或腿。
假設有人失去了手臂或腿,我們實際上可以将 Optimus 手臂或 Optimus 腿連接到 Neuralink 植入物上。
這樣來自你大腦的神經命令原本會流向我們的生物手臂,現在會流向你的機器人手臂或腿,你基本上就會擁有網絡超級能力。
而就在最近,Neurlaink 想用植入物控制機械臂的可行性試驗成功獲批。
一旦研究成功,這意味着今後假肢制造商都可以用 Neurlaink 來控制手臂,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
所以説,有了更靈活機械手的 Optimus,可以預見能在該領網域大有所為。
也難怪大 boss 馬斯克會在第一時間趕去團隊底下祝賀。
參考鏈接:
[ 1 ] https://x.com/_milankovac_/status/1862167219649818816
[ 2 ] https://x.com/Scobleizer/status/1862152316889211220
[ 3 ] https://x.com/Tesla_Optimus/status/1862116407594377698
[ 4 ] https://www.teslarati.com/tesla-optimus-neuralink-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