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PBC是什麼?如何運用PBC績效管理?,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北北極熊 Author 小北北極熊
"PBC 個人業務承諾計劃 " |華為 PBC 績效管理
①設定原則、②管理流程、③主要内容、④考核周期與等級、⑤考核結果應用
閉環設計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績效管理機制。
PBC (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個人績效管理方法源于 IBM,是基于戰略制定後保障戰略執行落地的工具。IBM 創立的基于戰略的績效管理系統,IBM 之前所有員工都要圍繞 " 力争取勝、快速執行、團隊精神 " 的價值觀設定各自的 " 個人業務承諾 "。
PBC 協定包括三大部分:
1. 業務目标(權重 80%)包括 KPI 和關鍵任務;
2. 管理目标(權重 20%);
3. 個人發展目标(參考指标)。
華為的 PBC 是基于自身情況改良過的,内容有些不同。以下為分享前華為全球招聘總監的一篇文章内容,及華為 PBC 績效管理的全過程。
目的:可以了解理解、學習借鑑或引用其框架、模型、理念、并不能強搬硬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供大家在做績效管理時參考,共同學習。
(一)PBC 設定的原則
第一:以責任結果和關鍵事件作為行為導向,引導員工做正确的事。
出發點和動機:考核目标不是扣錢,而是讓他正确做事,去改善績效。
第二:确保個人目标和組織流程目标的一致性。
個人績效管理:最終要與公司的全流程達成一致,不是僅為了個人的所謂高效。任正非説不能為了局部的改善,讓全流程犧牲。
第三:客觀公正。
強調的是:考核的結果,以客觀事實和數據為依據,不搞人情分。
第四:分層分類。
每年堅持:就是要确保目标分解,要設定目标,還要員工知道幹什麼,形成書面承諾。
華為每年從 10 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 2 月份,要層層做戰略解碼,形成目标及指标集,然後 2 月份、3 月份、4 月份完成,全員 PBC 籤署。
(二)PBC 管理的流程
第一:目标設定。
遵循以上 4 個原則,做好目标設定,是基石。
第二:績效輔導。
過程很重要,績效輔導是一種随時可以開展的雙向過程:要動态管理過程,定期回顧重點工作進度,這是必須要做的。
績效輔導的本質:就是管理者和其下屬共享知識和經驗,最大限度挖掘下屬的潛力,幫助下屬達成一致目标。不是為了完成考核去做過程檢查,最重要的是幫助員工成長。他們認為:領導者只有復制自己,才能培養出接班人。1 萬個幹部能復制自己,這個組織就能提升。
第三:及時更新 PBC。
有一些指标落後了,環境發生變化了,就要調整。但這種調整不是随意的,一定要回到目标分解,程式要正确,有理有據有獨立的部門審核。
第四:關鍵事件的記錄。
實施過程中好的經驗提出來分享。
這一點華為做得非常好。好的經驗、好的信息就通過人力資源體系傳播到全公司,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招人的時候要選擇具備開放心态的人。
第五:績效評價。
華為績效評價這個環節:" 個人自評,主管評價,集體評議 "。每個幹部都要層層述職,所以就形成了 " 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壓力,人人要考核,人人要匯報 " 這個機制,不存在有一批特殊人群壓根跟這沒關系的情況。
第六:結果反饋。
這步一定不能缺失,一定要反饋。
這個環節的反饋需要進行績效面談,做得不好的員工要納入績效改進計劃(PIP),管理者不能這時候不作為,然後過段時間讓人力資源辭退人。
平時不做這些事情,遇到緊急的事情都推給 HR 去做,這是不行的。
最後,考核申訴。
(三)PBC 的主要内容
第一:個人目标承諾,包含 3 個方面。
1. 個人業務目标承諾。
做什麼業務就有對應的業務目标去承諾。例如市場目标,可能就是客户覆蓋率,高層客户管理等。
2. 個人重點關注的項目。
比如重點交付項目,可能幾億美金,可能全年就幹這一件事情,那這個項目的完成情況就是全部的 KPI。
3. 年度組織建設與管理改進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類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它需要時間,特别涉及到人力資源管理,從制度設計到最後落地,往往需要多年才可能最後開花結果。
華為強調延續性,管理一個公司不在于你昙花一現,而是把這些東西固化到日常行為中,并能不斷地加強。
第二:人員管理目标承諾。
這部分适用于管理者。在華為,管理者需要根據組織的挑戰去設定人員管理目标,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引入,知識共享、知識建設等。
第三:個人能力提升目标。
用 PBC 的模式,把個人需要成長的方面列出來。
華為當年推進國際化,每個人要考過托業,總分超過 600 分才是及格的。那學英語,這就是個人提升的目标。
(四)PBC 的考核周期與等級
通常越高級的領導,考核時間周期越長,以年為部門。
中基層員工就按照半年度加年度考核兩次考核的方式去做。簡單的月考季考,很多事情根本就沒結果,所以适度拉長考核周期,還能夠減少績效考核的工作量,聚焦于工作結果。
華為在很早期的時候做過月度考核,後來變成季度考核,再後來變成半年度和年度考核,不斷拉長目标責任制員工的考核周期,從一個較長時間内去度量它的過程和結果。
(五)強調結果輸出,如何衡量?
績效評價最經典的方式是打分,比如説 100 分是滿分,結果很可能:高度集中在一百分上下,所以拉不開層次,不便于區分和管理。
華為制定的考核标準是:在結果評定上設定 5 個等級。2010 年版的華為績效管理刷新,在等級上清楚地做了定義,是最大的一個亮點。
1、傑出貢獻者 A
分數排名前 10% 的就一定是 A 嗎?很多績效考核都會這樣操作。但這不夠準确,高位值只是相對排名,沒有絕對的意義。有沒有一個對優秀的精準定義呢?
華為的答案是 " 傑出貢獻者 ",就是明顯超越所在崗位層級的職責和績效期望,取得傑出成果的标杆人物。
簡單地講,考核标準 100 分為界的話,客觀數據上起碼要超過 100 分。
華為會根據不同崗位層級的職責要求去定義績效目标,如果你的評分數據和 KPI 指标都超出預期,那麼證明你是出類拔萃的 A 級人才。
2、優秀貢獻者 B
相對于傑出貢獻者,優秀貢獻者 B ,是要達到并經常超出組織期望,他也要有一些超出期望的部分。華為能夠以 30% 的增長率成長,績效是巨大的驅動因素。
3、扎實貢獻者 B
是指:能夠達到組織期望,完成任務目标的人。B 是一個分水嶺,B 以上的人都是能達到期望的,B 以下的人,是達不到期望的。
4、較低貢獻者 C 和 D
C 和 D 是無法完成組織目标的人。
根據目标完成的差異,做出 C 和 D 的區分。
(六)PBC 考核結果的應用
1、決定錢多、錢少
考評的等級中 C 和 D 是不漲薪的。
在華為有沒有獎金,收入差距很大,沒有獎金,意味别人平均 48 萬年薪的,你可能就是 10 來萬。
績效為 C 和 D 的時候,配股也是沒有的,換句話説,這公司啥好事會跟你沒關系,這是一票否決的,這是公司達成的共識和文化。
A、B 和 B,這 3 類都是有機會進行工資調整,有機會發獎金的。對 A 來説,配股是一定會有的,而 B 是要根據條件來看。
2010 年任老板提出要給火車頭加滿油,績效好就要加大配股力度。所以在華為,同樣一個部門的員工,同樣一個階段一個層級的員工進去,實際的收入差距是很大的,這真正體現出了績效考核的魔力。
2、決定晉升資格
提拔幹部的時候,績效評價等級是重要參考維度。
對 A 來説,人崗匹配、職位晉升,成長機會都是優先的。
華為的慣例是兩年更新,越往上走,級别越高,晉升比例越低,所以在華為的成長确實是不容易的,必須殺出一條血路來。但是在華為,你不用跑關系,踏實把公司給你定的指标超額完成就行了,目标的設定和完成情況是公開透明公正的,所以員工的關系就極為簡單。
對 B 和 B 來説,有機會晉升,但排名相對靠後, C 和 D 就不用考慮了,沒有機會。
在華為,幹部的壓力很大。每年的幹部勝任考察,有 10% 的淘汰率,績效排名後 10% 的幹部一定會拿下來,低績效員工不一定清理,但是幹部一定要免職。
很多公司,内部調動就是這個崗位做得不好,換個崗位就好了,這在華為是行不通的。這崗位做不好,不能調,内部想調動,必須是績效好的人才能調動。所以在 " 不勝任 " 這件事上,他們更喜歡 PIP,而不是調崗。
在華為,績效評價的結果涉及到人員發展的全部狀态。職級提升、幹部任命、任職資格,内部調動,甚至再入職等 6 個領網域,全部是以績效為依據的,沒什麼特例。
員工在公司成長的一切都與績效挂鈎。你只要踏實把工作做好,做得卓越,做得優秀,結果一定是好的。不用擔心站錯隊了,跟錯人了,這就建立了一個清晰的透明的企業文化——績效文化,解決了全員的出路問題。
【小結】華為績效管理能夠做得很好的原因就在于此:流程設定閉環合理,過程跟進有據可依,結果剛性拿來就用。所以在華為内部,績效是一個很強的指揮棒,績效做得好,職級提升得快,職級提升得快,工資就漲得快、獎金也多。當然,要明白的一點是,全面績效是無法絕對用數字來衡量的。同時,績效管理是一把雙刃劍,好的績效管理可以促進企業整體業績的良性發展,使強者更強,激勵鼓舞上進績優的員工,淘汰、鞭策績差的員工。反之,便會出現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現象,久而久之,劣币就會驅逐良币,對公司是不利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