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印度,奢侈品消費終于要“拐”了?,歡迎閲讀。
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 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将增長 13%,2024 年增速會放緩至 11%",國際著名資產管理公司 Bernstein(伯恩斯坦)報告預測,報復性消費将重歸冷靜,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放緩,回歸正常的周期性輪轉。
放緩,早有預兆。上半年除了愛馬仕外, LVMH、Kering 集團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均有放緩,甚至下滑。中國雖然撐起了亞洲(除日本外)的奢侈品消費,但曾經的高增長已愈發困難。一轉身,開始在杭州 Costco 搶 " 好價格 " 的愛馬仕,讓奧特萊斯上半年的收入超過了去年一整年。
股市,反映市場。Kering 集團和愛馬仕股價在過去一周均下跌近 1%。就在昨天,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失守歐股市值第一寶座(市值約 4190 億美元),被正式登陸英國市場的諾和諾德減肥神藥 Wegovy 反超(市值 4280 億美元)。
既然主力市場缺乏想象,奢侈品巨頭們能否像 Wegovy 一樣,登陸新市場?此前多有文章讨論,韓國、越南、中東市場或将成為奢牌下一站,但從人口規模、經濟增幅、消費者結構上看,想象空間似乎都不如 " 新晉 " 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
Knight Frank 數據顯示,自 2022 年起的五年内,印度名下擁有 3000 萬美元的人群預計将增長近 60%,到 2027 年印度約有 166 萬人的淨資產将超過 100 萬美元。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數據,印度奢侈品市場預計将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到 2023 年價值将達到 85 億美元,比 2021 年增長 25 億美元。Bain & Co 有報告甚至説,到 2030 年印度的奢侈品市場可能達到驚人的 2000 億美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 精明 " 的奢侈品巨頭們,早已擦亮了分享的 " 刀 "。
磨刀霍霍向 " 新蛋糕 "
分蛋糕總是要有些儀式感,首次進駐印度的奢侈品們,選擇了在印度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排燈節(Diwali,10-11 月)之前,開整。
法國奢侈品零售商老佛爺百貨公司近期正在通過與印度 Aditya Birla Fashion and Retail Group* 合作打開市場,銷售 Armani、DIOR 和 Prada 等 200 多個奢侈品牌。
印度奢侈品市場的最大參與者 Reliance Brands Limited ( RBL ) *,也在擴大與 Valentino 和 Tiffany 等全球品牌的合作夥伴關系。法國奢侈品牌 Balenciaga 正在計劃與 RBL 合作開設商店。
瑞士最大的家族式豪華巧克力制造商 Laderach,最近在新德裏高級 DLF Emporio 購物中心開設了第一家精品店,并計劃未來兩年與 DS Group 合作在印度開設 5-7 家商店及電子商務平台。瑞士豪華品牌手表和珠寶精品店 TimeVallee 和荷蘭美發沙龍服務品牌 Keune 等也準備首次亮相 ……
首次亮相之外,已進駐印度市場的奢牌們也沒閒着,為了更好地把握印度市場機遇,不約而同地選擇在近兩年官宣印度籍品牌大使。
意大利珠寶巨頭 BVLGARI 于 2021 年任命印度電影明星 Priyanka Chopra Jonas 為其全球品牌大使;Louis Vuitton 在 2022 年 5 月邀請寶萊塢女演員 Deepika Padukone 擔當其首位印度籍品牌大使;2023 年 5 月,Gucci 宣布寶萊塢演員 Alia Bhatt 為其首位來自印度的全球品牌大使。
DIOR 更在今年 3 月将早秋時裝秀首次移至印度孟買舉行,秀中還展示了 DIOR 與印度當地工藝學校 Chanakya* 及負責人 Karishma Swali 的合作,彰顯其對刺繡和印度工藝的熱愛。
除了服飾、珠寶,豪車、名酒的布局也不少,一時間給了印度很多眼神,上一次奢侈品們這麼上心,大概還要追溯到 20 年前。
苦等近 20 年的 " 拐點 "
早在 2002 年,Louis Vuitton 就第一個進入了印度市場,Tommy Hilfiger 緊随其後(2003 年)。但是,由于印度市場高達 30% 的進口關税,以及對外商投資設定較高門檻、審批程式復雜、行政效率低下、零售基建缺乏等問題,先給眼神的奢牌,并未馬上掀起進駐熱潮。
一直到 2006 年,印度政府對外資零售商禁令開始松動,海外單品牌零售商獲準通過并購擁有當地店面最多 51% 的股份,DIOR、Gucci、Versace、Chanel 及 Burberry 等國際品牌在這之後陸續到來。
受制于必須與印度本土經銷商合作的 " 遊戲規則 ",奢侈品們将突破口鎖定了印度時尚零售商 Reliance Brands Limited ( RBL ) *,通過其在印度開設旗艦店,擴大業務範圍。2007 年開始,RBL 就曾将 Tiffany、Michael Kors、Burberry、Bottega Veneta 和 the Armani roup 等約 35 個奢侈品、高端和高街生活方式品類帶入印度。
一年後,愛馬仕在印度的一家五星級酒店裏也開設了第一家店鋪。至此,頂奢 LVMH 集團、Kering 集團、愛馬仕算是都就位了。那時的印度消費者基本上只能在幾家頂尖酒店的零售區網域買到奢侈品。
奢侈品牌們在印度的日子并不好過。2012 年,由于與經銷商合作糾紛等問題,Bvlgari 準備退出印度市場,Dunhill 和 Versace 也結束了此前的經銷協定,準備退出印度市場。
同年,印度政府對外商投資準入門檻再次放低,單品牌外資零售商可以全資形式進入印度市場。意大利品牌 Roberto Cavalli,珠寶品牌 Damiani,高端女鞋品牌 Jimmy Choo、Christian Louboutin 和著名男裝品牌 Zegna 随之而來。2013 年底,瑞士歷峰集團在印度開設了首家直營門店。
網絡可查的數據來看,從 2002 年第一家 LV 入駐印度到 2013 年之間,品牌門店均為個位數,鮮有非常亮眼的财務數據爆出。而從 2015 年到 2019 年之間,不斷有印度當地新聞預測奢侈品市場 " 拐點 " 已到,卻始終沒看到品牌方出來秀漂亮數據。
直到 2019 年,愛馬仕印度分部公布其在 2019 财年的淨利潤為 250 萬美元(18.7 億盧比),同比增長了 55%,遠遠超于預期。新思界行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 年印度奢侈品行業市場現狀及海外企業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印度奢侈品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 56 億美元。
面對高額進口關税、強制本土分銷、零售基建匮乏等種種問題之後,用了近 20 年,印度奢侈品市場似乎終于要走上 " 拐點 " 的軌道了。
高淨值、年輕人、疫情與成熟時刻
毋庸置疑,奢侈品市場的主力消費者是高淨值,潛在消費者則是不斷增長的年輕人。前者,受經濟波動影響小,為奢侈品提供穩定的大占比收入。後者,代表新浪潮與新基數,是培育未來主力消費群體的重要陣地。
高淨值與年輕人,這兩個決定奢侈品市場規模的内生變量,如今都能在印度找到。
瑞士信貸《2022 年全球财富報告》,2022 年财富跌幅最大的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中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而财富增幅最大的是俄羅斯、墨西哥、印度和巴西。印度百萬富翁的數量預計将從 2021 年的 79.6 萬增加到 2026 年的 160 萬,翻一番。
與此同時,印度是世界上千禧一代和 Z 世代(1981 年至 2009 年出生的人)人口最多的國家,RedSeer Consulting 研究數據顯示,這兩者約占印度人口的 51%,絕對數量超過 7 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預計也是影響未來十年奢侈品市場發展的關鍵趨勢之一。
如此肥沃的土壤,卻也還存在着諸多原生問題,例如印度奢侈品消費者喜歡到國外購物,本土缺少足夠的高端商場零售基建…… 但幸運的是,這些問題在疫情期間都有所緩解。
2020 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對旅行的限制激發了印度本土高淨值消費者對個人奢侈品在本土消費的渴望,為奢侈品牌帶來了極佳的布局時機。
與此同時,電商平台也成了奢侈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印度擁有着數量龐大的互聯網用户和手機用户,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網絡使用者占據全國互聯網用户的 70%,為奢侈品電商發展提供了條件。
2023 年 2 月,《Vogue》雜志總結,印度奢侈品已來到 " 成熟時刻 "。
印度市場真的成熟到能 " 拐 " 了嗎?
雖然從消費群體結構與偏好、社會基礎設施與趨勢上看,如今的印度市場,比過去任何一年都更成熟,但是,是否迎來拐點,還需要奢侈品牌們改變一些固有姿态,解決一些長期問題:
一是放低身段。對印度消費者來説,西方時尚從來都不是最熱門的趨勢,傳統服飾、珠寶是他們刻在基因裏的 " 奢侈 "。因此,奢侈品零售商需要迎合印度獨特的文化和美學,将商品設計得更适合印度市場。
比如,愛馬仕計劃推出莎麗服,BV 推出限量版 " 印度結 " 服飾,Canali 設計頸部封合的傳統服裝 Bandhgala(印度語裏指銀色的穆斯林頭巾)的夾克衫,Dior 與印度藝術家 Kalyani Chawla 合作創建以印度刺繡和圖案為特色的限量版手袋系列 ……
二是别那麼貴。印度消費者多數是極度價格敏感的," 他們不會為買金銀珠寶而吝啬,但卻會謹慎考慮買一個 LV 包 ",來自印度的奢侈品店員 Edward 總結," 除非,你給他們印度專屬限量款 "。
與價格敏感一同存在的,還有印度整個奢侈品行業最大的障礙之一,也是前文提到的缺乏優質零售門店(基礎設施),只有少數幾家高級購物中心才能提供标準的奢侈品消費體驗。
奢侈品牌們或許要在印度把店開到沒那麼貴的商場,進而可以在價格上做出一些讓步,去吸引印度新生的中產階級、年輕人,至少 2013 年的時候香奈兒這樣做了,在德裏的一個很普通的商場 "Select City Walk" 開了新店。
三是要數字化。據 Meta 發布,Facebook 全球活躍用户量最多的國家就是印度,已經超越了美國。疫情讓線上化消費更加日常,電商平台、視頻電商等等消費渠道都将成為線下基礎設施缺乏的補充,印度必定會是一個線上線下共同推動銷售份額的市場,因此提前布局、深度布局線上渠道很重要。
最後潑個冷水。素來有 " 外企墳場 " 之稱的印度,也素來有 " 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别想帶回家 " 的傳説。據印度媒體報道,截至 2022 年 7 月,已有 1777 家在印注冊的跨國公司撤離印度,其中包括福特、雪佛蘭、美國花旗銀行等國際知名企業。搜索下來,沒有看到近幾年奢侈品牌退出印度的消息,但考慮到養肥再殺也不無可能,到底在印度這個市場賺的錢能不能拿出來?坐等前方博弈瓜。
Aditya Birla Fashion and Retail Group*:印度最大紡織和服裝公司之一的子公司
Reliance Brands Limited ( RBL ) *:印度石油電信巨頭 Reliance 集團的子公司
Chanakya 工藝學校 *:為低收入社區的女性提供手工刺繡和工藝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