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年薪百萬招不到人,AI工程師都去哪了?,歡迎閲讀。
2024 年 7 月的一個晚上,在杭州湖畔創研中心的一個封閉會堂中人頭攢動。
台下,二百多名年輕黑客席地而坐,随意地三兩交談。在他們之中,有的是頂刊 AI 論文的作者,有的是獨立開發者,還有的是知名創業者 …… 此刻,他們正在期待着比賽的開始。
突然,全場熄燈,舞台燈光聚焦台上。
即将上台的 Ryan 緊張不已。還在上高二的他馬上要在二百多位精英人才的注視下發言。
但這次他并不是來展示自己的項目,而是作為活動的創始人為開幕式致辭:
" 歡迎大家來到 AdventureX ——屬于中國年輕人的第一場黑客松!"Ryan 説罷,台下掌聲雷動。
Build something
黑客松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黑客亞文化席卷了現在聞名天下的硅谷。
打破傳統的創新精神與計算機的技術力量相結合,組成了早期硅谷文化的核心。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也深受其影響。
半個多世紀過去,創新的火焰以活動的形式照亮着越來越多有理想的年輕人。
活動的類型有很多,主要是由科技公司舉辦的商業黑客松,以及高校、社群、公益組織舉辦的技術黑客松。
自從 ChatGPT 打響了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競賽之後,全球黑客松的數量顯著增加,越來越多社區和公益組織開始籌辦相關活動。
AdventureX 逃逸計劃就是其一。
活動主題的别出心裁、創始團隊的亮眼背景、參賽者的精彩表現都讓這場活動成為了中國科技創投史上一個裏程碑式的存在。
Ryan 介紹道,AdventureX 是一場為期五天的黑客松活動,希望讓更多中國年輕人為改變世界而活。在活動現場,參賽者們自行組隊,以團隊的方式進行 72 小時的高強度產品開發,完成從頭腦風暴、原型設計到代碼編寫和項目展示的全過程。
表現優秀的團隊将有機會直接獲得來自企業代表的大額獎金,以及基金投資人的天使輪資金。
年輕活力是 AdventureX 的底色。Ryan 也為活動定下了準入門檻:最大參加年齡為 26 歲。
苛刻的門檻仍吸引了 1200 餘名優秀人才争先報名。讓人驚訝的是,從最初的想法到活動開始,只有 4 個月的籌備時間,創始團隊也大部分都是高中生和大學生。
他們究竟是如何完成這場出彩的活動?
PConline 與 AdventureX 創始人 Ryan 展開了深入對話。
" 第一個投資人很重要。"Ryan 在大洋彼岸,頂着 12 小時的時差分享道。
Ryan 的思路是找到第一個有名氣的機構投資——在圈子内建立信用度(Credibility)——利用信用度做宣傳(Marketing),吸引更多的參賽者——利用參賽者的資源反向説服投資。
時間緊,任務重。在确定了活動主題為年輕人之後,正在關注 00 後群體的真格基金成為 Ryan 的首要目标。
" 硅谷有句話叫做 Fake it to make it。在最開始我們就定好了活動規模和時間、活動地點、内容項目等等。先宣傳出去,再反向告訴那些投資人,我們的活動有多少人報名,吸引他們投資。"Ryan 興奮地介紹着他的思路。
有了第一位真格基金和一些參賽者資源之後,Ryan 又通過路演的方式,不斷地拉取活動資金。
線性資本、影石 Insta360、智譜 AI、湖畔創研中心、亞馬遜 …… 合作夥伴的名單越來越長。
" 希望大家在這裏感受到 Build something(創造)的快樂!"Ryan 在開幕式上説道。
創造的激情讓無數懷有夢想的年輕人趨之若鹜。實際上,像 AdventureX 一樣的黑客松活動非常多。
如果説 AI 產業鏈的上遊是英偉達、谷歌等少數巨頭的博弈,那麼下遊應用層則是屬于這個時代真正的 " 萬眾創新 "。
随着更多需求與機會的湧現,一種飢餓感籠罩着整個行業。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黑客松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切面表達。
參與其中的有創業者,有大廠在職,還有學生,現在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新身份:AI 工程師。
從崗位上來説,AI 工程師的範圍很大。訓練 AI 的環節裏有 AI 算法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應用 AI 的環節裏還有 Prompt(提示詞)工程師。
不同于以往前端、後端、數據庫等劃分精細的開發角色,AI 的出現模糊了許多崗位的邊界融合,AI 工程師的職業定義也逐漸泛化。
晨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二、螺絲釘與排頭兵
"80% 的代碼都是 AI 寫的,我現在一個人可以完成從前 5~10 倍的工作量。" 晨然分享自己成為 AI 全棧工程師之後的改變。
去年,晨然從康奈爾大學完成計算機專業的碩士學位後,回國就職于一家科技大廠。受困于大廠固化流程的工作,晨然決定為自己換個環境。
在新一家 AI 創業公司裏,晨然實現了全遠程辦公。每天可以選擇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完成工作。下午三點,與 PConline 通話中,晨然正走在路上。
" 這樣的工作比較符合我 P 人的屬性。" 晨然笑着説。
環境的改變讓晨然負責的模塊增多,與 AI 的協作也更加深入。
" 我現在是負責全棧 AI 開發。但是像以前,我是沒有機會去完整地寫一個後端系統,現在我知道了如何用 AI 模型去完成。可以説,我的能力範圍就是 AI 模型,所以 AI 越來越強,我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不再過度關注 " 如何訓練模型 ",而是聚焦 " 如何更好地應用模型 "。一個潛在的共識正在浮出水面—— AI 或許就是打通 " 任督二脈 ",拓展個人能力邊界的關鍵。
這樣的潛在共識讓 AI 撐起了創業市場的新一輪叙事。路演現場擠滿了手握產品的 AI 工程師們。
在奇績創壇 2024 春季路演項目中,81% 的創業項目都與 AI 相關。據工信部統計,中國 AI 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 4500 家。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創業項目背後的團隊或多或少都帶着互聯網大廠的标籤。
自從去年 2 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親自下場創業 AI 之後,有媒體統計,至少有 34 位互聯網大廠高管轉向 AI 創業。
小紅書上也興起了一波 AI 創業的自媒體。他們的個人主頁上往往帶着明顯的格式:前 xx 大廠,(或再帶上 P8/P9 的職級),現 AI 創業 +xx 賽道。
火山引擎副總裁馮書雲曾公開預測,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小型規模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不會雇很多人,但是可能會接入很多 AI"。
在這場 " 萬眾創新 " 的洪流中,AI 工程師的角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抖音等 Super App(超級應用)的出現使得張小龍、張一鳴這樣的產品經理來到台前,接受着大眾的鮮花和掌聲。產品經理也一度成為互聯網最熱門的崗位之一。而工程師則多位于幕後,承擔着底層技術的壓力。
如今來到了 AI 時代,兩者的角色正在不斷融合。
這一點,晨然深有體會:" 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決策是原本只寫代碼的工程師很難想到的。" 以 AI 視頻應用 Runway 為例。在今年年初,OpenAI 的 Sora 模型亮相。前所未有的畫面質感、逼真的皮膚肌理讓整個 AI 視頻賽道都陷入恐慌。
但作為同類競品的 Runway 并沒有選擇繼續和 Sora 在畫質、逼真程度上競争。而是專心做起了視頻轉繪——一種将普通視頻轉化為水彩、油畫等不同藝術風格,但仍能保證主體一致性的功能。
" 對于 AI 視頻來説,如何讓用户講出更好的故事才是它的本職工作。底層模型有多好用,對于用户來説很難感知。但保持角色一致性的功能,用户是能直觀感受到的。" 晨然分享道。
人們常用 " 螺絲釘 " 來指代在分工高度精細的大廠裏,個人的工作内容固定且重復。相比之下,AI 工程師更像是衝鋒在前的 " 排頭兵 ",調用各方面能力打開局面,為產品發展掃清障礙。
AI 工程師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產品的用户是誰,各個功能的業務邏輯如何。產品經理的洞察力和工程師的硬技術缺一不可。
AI 重構一切的道路上,仍有許多機會和想象空間等待挖掘。晨然相信,AI 工程師最有希望創造出真正有影響力的產品。
三、混戰與選擇
創業市場熱情正酣,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裏的 " 赢家們 " 也沒有打算将機會拱手相讓。
招聘網站獵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I 相關職位同比增加 321.7%,投遞該領網域的人才數量同比增長 946.84%。
随意點開幾個招聘信息,一線城市的 AI 工程師月薪大概在 30,000 元至 50,000 元之間,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月薪可以突破 80,000 元。
AI 人才搶奪的戰火也逐漸蔓延到校招。
百度宣布 2025 屆校招将發 3000+Offer,約 80% 為 AI 相關技術崗位;
阿裏巴巴的技術類崗位占比超過 80%;
京東宣稱,今年将進行行業最大規模的校招 ……
" 大概是從 2024 年上半年開始,關于 AI 業務的招聘需求明顯增加。" 科大訊飛招聘負責人 cc 接受 PConline 采訪時説道。市場上的人才競争愈發激烈。
" 一般技術崗位都是碩士起步,而且相關的經歷、項目、實習、論文最好對口。" 據 cc 介紹,各家大廠也十分大方。像科大訊飛,普通的應屆生也可以達到 35w 年包水平。
曾有人評價,現在的就業市場屬于 " 買方市場 ",人才需求供過于求,導致求職者之間競争激烈。然而,AI 工程師的崗位卻截然相反,大廠之間卷到飛起。
cc 分享今年校招自己正在跟進的一位候選人,在 HR 面試環節,候選人表示自己手上有好幾個大廠 offer,也明确説了其它大廠給出的待遇,着急的 cc 打算繼續加碼薪資,吸引人才。
這種情況還很常見。
小紅書上有一個專門的話題叫做 #offer 選擇 #。發帖人往往手拿 5、6 個,甚至更多 offer,希望網友們從發展、待遇等各方面一起優中選優。
面對 AI 時代的風口,互聯網大廠往往有更多的資金投入、人力配合、產品護城河等優勢。這種 " 背靠大樹好乘涼 " 的大廠也吸引了不少 AI 工程師的駐足。
如今,AI 工程師們開始分流至兩條不同的道路——在小而美的創業公司得到全方面的成長,或是在大而全的上市公司得到強力有勁的資源支持。
不論是哪條路徑,大家都在不遺餘力地探索構建商業模式,搭建自己的護城河。但奇怪的是,期待中的 AI 產品 " 大爆發 " 卻沒有到來。
讓我們放慢腳步,回看網絡的發展歷史:
2010 年 iPhone4 發布,移動互聯網有了清晰的能力框架。在線廣告、交易傭金、付費服務的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大批移動原生創業者入局。在熱情最高漲的 10 年代,街頭的沙縣小吃裏,談的都是幾百萬的創投項目。
随後開始進入移動應用的爆發年。
但 2023 年 ChatGPT-4 發布後,原本以為是 "AI 應用元年 " 的 2024 年,卻鮮有能夠破圈并持續盈利的產品出現。甚至連資本市場也陷入了持續下跌的情況。
據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發布的《AI 行業現狀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 AI 領網域投融資數量約為 232 筆,同比下降 38%;融資總額約為 20 億美元,同比下降 70%。
随着玩家們陸續落座,資本密集的大模型比賽結束。整個 AI 市場,很少再聽到像月之暗面那樣高額的投資新聞。
最初的投資熱情逐漸讓位于現實,投資者們對 AI 越來越謹慎。
另一方面,一個來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 老問題 " 橫亘 AI 工程師的夢想與現實之間,那就是——如果自己的賽道被大廠 cover 了怎麼辦?
四、普通人的第三條路
大多數新興行業的競争格局都是從百舸争流到寡頭共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 萬眾創新 " 之後,吞并、收購的主叙事随之而來。甚至有 " 被收購就是創業最好的結局 " 這樣的論調。
移動互聯網如此,AI 又是否會上演同樣的劇情?
這種憂慮讓不少 AI 工程師們一邊懷着 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的情緒,一邊選擇觀望。
他們并不缺少 "Build something" 的激情,但大廠的高門檻和創業的高成本讓他們更加謹慎。
在大廠和創業之間,其實還有第三條路。
火山引擎副總裁馮書雲曾説,AI 是工業革命級别的事情,再小也是移動互聯網出現一樣的浪潮。如何入局的問題,沒有标準答案。
但 " 創新 " 之前,可以先選擇開始 " 創造 "。
晨然分享自己的經歷,在加入創業賽道之前,他先成為了創作者,做到 Build in public。
" 我在進入大廠兩三個月之後就決定自己不會在這裏久呆。我開始有意識地在公共領網域發表自己的思考和作品,以此來構建自己的一個社媒身份。"
晨然選擇的第一步是見更多的人,參加創業社群等活動,在最接近市場的地方獲得最及時的反饋。
之後,晨然也不斷地分享自己做的作品,公開自己的工作流。而如今的工作崗位也是因為公司的 CEO 看到了他的公網域表達,彼此觀念契合,就順利入職了。
Ryan 也十分認同 "Build something" 的快樂。
當時站在台上,宣布 Adventure X 開幕式時,Ryan 的第一感覺就是自豪。來自一個 Builder(創造者)的自豪。
" 我去創業的目标并不是因為我想賺錢什麼的,而是我做了一個產品,希望它能夠讓更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也是黑客松的意義所在。"
AdventureX 也迎來了 2025 的新篇章,Ryan 透露,團隊正在籌備新一期活動的招募。
寫在最後
2022 年 11 月,ChatGPT 正式發布。
僅三個月後,BAT、字節、華為等巨頭紛紛下場,百川智能、智譜 AI、月之暗面等初創企業陸續現身其中。各大廠達成了驚人的一致,共同開啓 " 百模大戰 "。
狂飙 200 多天後,今年 5 月,轟轟烈烈的大模型價格戰又敲響戰鼓。
三個月的 " 傻瓜視窗期 ",不到一年就進入了弱肉強食的 " 黑暗森林 " 階段。AI 以出乎意料的速度革新着市場的格局。
人人都在争奪的下一個時代的話語權。
在這一切發生的十幾年前,Stack Overflow(一個國外的程式員問答平台)上出現過一個問題——在十年内,程式員這個職業會被 AI 淘汰嗎?
有一個回答得到了高贊:如果有一天,AI 能夠聽得懂人類語言并且自己完成編程任務,完美替代了工程師。那麼,這個 AI 依舊需要有人告訴它需求是什麼,如何執行。這個人的工作就是新一代程式員,只不過工作方式改變了。
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但絕不會相同。
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的邊界相對清晰,搭配不斷增長的智能手機普及率,最終迎來了移動盛世。
但 AI 技術的邊界在哪裏呢?目前還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技術層不斷變動,用户的認知也面臨巨大的鴻溝,市場一片混沌。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個點燃火把,照亮新時代的人,就在這群懷有創新激情的 AI 工程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