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代私募枭雄終上“黑名單”:從企業家到“查無此人”,歡迎閲讀。
内地私募機構的老板,最差的結局是什麼?
曾經私募大老板、牛散馮彪,可能體會最深。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發布的多份紀律處分決定書:
馮彪,因名下私募存在多項違規行為而被加入黑名單一年。
同時,其出任大股東的深圳老虎匯資管公司也被取消會員資格并撤銷其管理人登記。
更奇葩的是:當監管部門調查老虎匯資管時,該機構登記的高官們已經 " 杳無音信 "。牛散馮彪的電話号碼,撥通後也是 " 查無此人 " ······
從曾經上市公司大股東到如今的 " 查無此人 ",一代牛散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這個田地的。
它的背後,又反映了少數私募機構熱衷參與的怎樣一個風險 " 資本遊戲 "?
如今 " 聯系不上 "
華爾街有一個老虎基金,中國有一個老虎匯基金。
雖然二者都是對衝基金,但風格和結果天差地别。
中基協最新一份《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老虎匯資管因有多項違規行為,最終被取消協會會員資管,并被撤銷管理人登記。
上述罰單顯示了,這家機構涉及的多個違規事宜,包括:
早在 2018 年 10 月,這家私募股東發生變更,就未及時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台更新相關信息。
而且,老虎匯資管的實控人馮彪預留在協會的聯系方式非其本人。
此外,中基協進行自律檢查時,還發現了這家私募完全 " 找不到人 " 的情況。
相關處分決定書披露:老虎匯資管未回復協會于 2021 年 3 月 26 日、2022 年 8 月 2 日和 8 月 17 日發送的核查通知中所載核查事項。
此外,備案系統登記的公司法人、合規風控負責人、機構聯系人均已經離職,且未提供在任人員的聯系方式,協會無法與其取得有效聯系。
曾經變身企業家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私募的實控人馮彪曾是 A 股上市公司的 " 大股東 ",甚至足足控制了一家知名上市公司七年。
公開資料顯示:馮彪是一位 "70 後 ",早期曾任東莞市科德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之後創立 " 東方系 ",在幾家相關公司擔任法人,包括北京東方智福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财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另外,馮彪還擔任山東瑞金黃金礦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6 年起,馮彪通過其控制的東方君盛入主海南椰島,并擔任實際控制人。
與很多牛散買入上市公司的策略不同,馮彪并非只當财務投資者,他還深度參與海南椰島的經營,他先後擔任海南椰島董事長、總經理。
同時,在他領導的資本深度介入椰島的經營,足足有七年時間。
但相關公司的經營屢屢亮起 " 紅燈 "。
2023 年 8 月份,海南證監局更對包括時任總經理馮彪在内的三位海南椰島高管,出具警示函,指其因公司披露 2022 年第一季度、半年度、第三季度定期報告中相關财務信息不準确,此情形違反了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
2023 年 7 月,海南本地的國資機構開始歸攏股權,意圖拿回椰島控制權。
而更早前,馮彪旗下東方君盛已将持有的海南椰島股份挂在網上拍賣,所拍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13.39%。
回頭看,這是一場多方皆輸、一地雞毛的投資故事。
旗下基金 " 出事故 "
在風風火火入主上市公司的同時,馮彪實控的私募機構也左支右绌,漸入困局。
相關協會的處分決定書指出:2016 年老虎匯資管曾與一家代銷機構,合作發行 " 神霧先進技術追蹤私募投資基金 "(以下簡稱 " 神霧基金 ")。
而這個產品出了 " 大事故 "。
相關產品信息顯示:神霧基金成立于 2016 年,基金通過認購美沁 ( 深圳 ) 股權投資基金企業 ( 有限合夥 ) ( 以下簡稱 " 有限合夥企業 " ) 的優先級有限合夥人份額,間接投資于内蒙古港原化王有限公司或烏海神霧煤化科技有限公司或北京神霧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
但日後大家都知道,神霧系旗下公司在 2018 年出現許多資金鏈的問題,許多債務被延期。
具體到上述神霧基金,該產品的代銷機構曾發布聲明稱:神霧基金于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 月分批陸續到期,管理人老虎匯資管在到期時無法履行之前承諾的兑付方案,宣布產品延期。同時管理人老虎匯提供的劃款憑據顯示,該筆資金已經匯至北京神霧電力,但無法提供神霧電力的資金使用情況,以致該筆資金的最終去向成謎。
最終,這家代銷機構通過刑事舉報的方式追究老虎匯資管及其相關方責任。
而協會的處分決定書也涉及了這個事情,決定書認為,老虎匯未有效監管代銷機構履行投資者适當性審查工作,也未披露相關運作信息。
最終這些事件和其他一系列違規情況,被協會查實,并做出了取消深圳老虎匯協會會員資管,并被撤銷管理人登記的決定。
" 一二級混做 " 是高危舉措
一代枭雄馮彪的資本故事暫時告終,但他給人們留下的思考還很多。
從其募資到使用,從投資二級市場到經營一級市場,再到公司誠信對待投資人和監管機構,馮彪及他身後的資本在產業鏈多個環節都出現了問題。
但從其資本運作上,我們不難發現,其投資模式上打通一級、二級市場的融合做法,可能是其最終投資故事崩盤的一個重要敗筆。
A 股市場歷史上,幾乎所有的 " 莊家 " 都采取了類似的混合策略,早期有呂梁、唐萬新,中期有羅偉廣,徐翔,近年則有馮彪等人。
而最終的結局都非常不理想。
甚至境外也可以發現類似的例子,近年就有次貸大赢家保爾森在波多黎各 " 深套 " 的案例。
這或許告誡私募行業,不要試圖嘗試過于高難度的投資策略。尤其是動機如果不純,則危機往往來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