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最能掙錢和最會花錢的,都是他們,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讀城記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李杭,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一系列與居民 " 錢袋子 " 相關的數據陸續出爐。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 2025 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79 元,同比名義增長 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5.6%,高于 GDP 增速 0.2 個百分點。消費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7681 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 5.2%,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 5.3%。
分省份來看,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繼續穩坐榜首,達 25766 元,北京和浙江位列第二、三位,分别為 23606 元和 22477 元。
經濟最發達、賺錢機會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最敢花錢的地方。
今年一季度,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的人均消費支出位居全國前四,同時,這 4 地也是一季度人均消費支出超萬元大關的省份。
此外,在 31 個省份中,共有 7 個省份的人均消費支出超過全國均值(7681 元),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和福建。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最能花錢的地區,仍集中在東南沿海。
一、誰賺得快:安徽排名上升 3 位
一季度,31 省份中有 8 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全國,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和山東。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制圖:李杭)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排名前三,同時也是跨入兩萬元門檻的三個地區。
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安徽的名義增速最高,為 5.81%。同時,安徽也是 31 省份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地區。
2024 年一季度,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10591 元,在 31 省份中排名第 12 位。到了今年一季度,安徽上升到第 9 位,超過了三個省份。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其經濟結構的優化更新與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表示,近年來,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網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以汽車產業為例,2024 年安徽汽車產量達 357 萬輛,同比增長 40% 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 94.5%,達 168.4 萬輛。這些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從業人員規模的快速擴大,也有效推動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同時,農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也不容忽視。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安徽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352 元,名義增長 6.2%,實際增長 6.0%,增速高于城鎮地區(名義增長 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5.0%)。
" 近年來,安徽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與產業帶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與農民收入的增加。" 袁帥説。
位次發生變化的,還有呈現膠着狀态的廣西和河北。
2024 年一季度,河北、廣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為 8729 元、8721 元,兩者相差僅 8 元。今年一季度,二者位次反轉,廣西升至第 20 位,僅比河北高 1 元。
而從區網域對比角度來看,各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目前仍呈現出明顯的 " 西快東緩 " 特征。
時代周報記者計算發現,2025 年一季度,西藏以 8.12% 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領跑全國。此外,新疆、甘肅、貴州、廣西、四川等西部省份增速均超 5.5%,而東部及中部多數省份的增速主要集中在 4.5%~5.5% 區間。按此趨勢,未來我國區網域間的居民收入差距将進一步縮小。
二、誰花得多:江蘇、浙江增速領跑
再來看消費數據。
在一季度 31 省份人均消費支出排名中,上海、北京和浙江穩居前三,緊随其後的江蘇、天津、廣東和福建分列 4 至 7 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名次序列與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區排名完全吻合,直觀印證了 " 收入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 " 的説法。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制圖:李杭)
在一季度人均消費支出排名前七的地區中,江蘇以 7.63% 的同比名義增速領跑,浙江緊随其後,增速達 6.49%。
與之相吻合的是,江蘇和浙江的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 " 社零 ")增速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一季度江蘇社零總額達 12406.1 億元,同比增長 5.6%,比去年全年加快 1 個百分點;浙江社零總額達 9293 億元,同比增長 4.5%,增速比去年全年提升 0.5 個百分點。兩地均展現出了強勁的消費活力與增長韌性。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上海和北京兩座城市的人均消費支出增速明顯承壓。
數據顯示,2025 年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3332 元,同比增長 2.3%。同期,北京社零總額為 3458.6 億元,同比下降 3.3%。其中,汽車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下降是社零下降的主要原因,二者分别下降 19.9% 和 24.9%。
上海在消費領網域同樣面臨壓力和挑戰。據時代周報記者計算,2025 年一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增速為 2.75%,顯著低于全國 5.2% 的平均水平。
事實上,一線城市消費市場的承壓态勢自 2024 年已逐漸顯現。2024 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社零總額增速分别為 2%、-3.1%、0.03% 和 1.1%,普遍處于低位。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在相關文章中指出,一線城市消費顯著走弱,除了短期擾動,本質上源于房價下行壓力等多重衝擊。
他表示,由于一線城市房價跌幅大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居民财富中房地產和金融資產占比較高,資產縮水對消費傾向形成明顯抑制。同時,就業市場壓力加劇導致工資性、經營性收入增速顯著下滑,進一步削弱消費能力。
不過,他也指出,随着 2025 年一攬子政策發力、房地產出現止跌回穩迹象、金融市場活躍度提升,一線城市房價跌幅可能收窄,居民就業收入壓力、信心等也有望好轉。預計 2025 年一線城市消費增速雖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全國的差距将有所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