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劉靜瑜:一定要做領跑者,歡迎閲讀。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任娅斐
編輯|馬吉英
頭圖來源|受訪者
劉靜瑜極其重視效率,相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2024 年,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帶領公司 All in 儲能市場,同時抓住商用車特别是重卡機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 成績單 "。
2024 年,中創新航營收 277.5 億元,同比增長 2.8%;淨利潤為 8.44 億元,同比增長 93%;單月出貨量突破 10GWh,創歷史新高;儲能獲全球最大儲能項目訂單并實現交付,儲能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來源:視覺中國
中創新航是國内最早布局動力電池的企業之一。2018 年 7 月,劉靜瑜臨危受命,接任中創新航董事長,開啓大刀闊斧的變革。經過 3 年調整,中創新航市占率迅速提升,從 2018 年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九,到 2021 年排名第三。2022 年 10 月,中創新航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動力電池企業。
高工產研(GGII)數據顯示,中創新航位列 2024 年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名、2024 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第五名。國際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4 年中創新航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躍升至第四位,成為全球前十榜單中增速最快的中國企業之一。
劉靜瑜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是使命感讓她堅持至今。" 這個使命感是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如何帶領企業行穩致遠,讓每位員工實現人生價值的責任;是作為產業鏈主,如何帶動整個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是作為中國的企業家代表,如何讓中國智造在國際上更有話語權的責任。"
快速卡位,AII in 商用車和儲能
在劉靜瑜看來," 新能源行業發展迅速,慢會成為風險。" 動力電池企業集體發力儲能,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國内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 TOP10 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锂能等多家企業已進入儲能市場并取得顯著成績。
中創新航在儲能領網域的發力也十分明顯。2024 年 8 月,中創新航發布了三款 " 至久 " 系列儲能新產品及配套電芯,其第二代 314Ah 儲能電芯是行業内首次實現量產產品循環壽命 15000 次,并實現前 1000 圈 " 零衰減 " 的產品。據了解,該款電池單月出貨量超過 5GWh,已躍居全球第一。此外,為了拓展市場,去年中創新航拿下了沙特全球最大儲能項目,訂單容量高達 7.8GWh,相當于 2023 年度中國儲能電池整體市場規模的 36.3%。同年 11 月,中創新航與陽光電源籤署了歐洲最大的儲能項目,訂單容量達 4.4GWh。
來源:視覺中國
而在商用車領網域,劉靜瑜表示,去年公司快速從組織、人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資源,2024 年實現了國内 TOP15 車企全面進入,部分戰略客户占比超 60% 以上,商用產品交付同比增長 200%。" 對于增長市場快速卡位的決策,決定了一個企業發展的生死。如果在市場快速成長期,你沒有抓住機會,公司發展肯定會滞後。" 劉靜瑜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激活創新
過去一年,AI 迎來大爆發,技術的快速演進也給中創新航在内的動力電池行業帶來衝擊。
" 人工智能正成為推動產業更新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與新能源的碰撞,正在掀起一場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在劉靜瑜看來,通過大數據模型的挖掘,會大幅度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她透露,過去一年,中創新航已經将原來的信息技術中心更新為數智中心,将精益運營數智化列為公司重大關鍵任務。以數智化技術去賦能研發平台、構建 " 技術 + 產品 " 的硬實力;以數智化技術賦能生產制造,構建大規模、高效率的智能制造水平;再以數智化技術打造強大的服務體系,讓客户更滿意。
但劉靜瑜也坦言,進入數智化時代,思維邏輯、工作方式方法都面臨新挑戰。為了應對變化,過去一年,中創新航在持續進行技術突破的同時,也在嘗試從思維和組織層面進行改變。
思維上,劉靜瑜提出了創業者精神、把對的事情一次做對。在她看來,思維創新的邏輯和思考方向一定要對," 因為很多企業内耗太嚴重,這個嚴重不是自己内耗,而是有部門邊界,有自己工作的邊界和自己對事物理解的邊界 "。所以,創業者精神更深層次内核便是,凡事從第一性原理出發,不斷思考為什麼要做,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麼去做。
劉靜瑜強調,尤其是團隊負責人,要将 " 創業者精神 " 貫穿工作始終,在目标清晰的前提下,還要讓團隊知道怎麼幹,怎麼制定最佳方案,如何高效執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 1+1>2 的效果。在劉靜瑜看來,如果目标不明确、不清晰,團隊排兵布陣就會朝着錯誤的方向行進,是對資源和能量的極大消耗,最終只會毀損價值。
組織層面,劉靜瑜提出要構建敏捷的網狀組織。為更高效資源布排和達成目标,去年,中創新航從過去的職能型組織轉向矩陣式組織,成立 4 個事業部,分為乘用車、商用車、儲能以及船舶 4 個業務平台,并正朝着項目牽引的敏捷網狀組織方向轉變。
組織運行模式轉變效果顯著,劉靜瑜已經很明顯看到了變化," 現在公司内部動起來非常迅速 "。
但她仍然強調,敏捷的網狀組織下,大家需要厚植兩個思想:一是 "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 ——橫向打破邊界、高效協同,縱向深入基層,到問題產生的現場去深究根因、系統解決;二是 " 消除浪費 " ——消除組織運行的中間環節、等待環節,将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用最直接的方式開展工作。
" 我的終極目标是奉獻 "
" 企業的發展最終是為了什麼?我們要到哪裏去?" 這是劉靜瑜每天都會思考的問題。
短期來看,未來三到五年,從數字結果上來講,劉靜瑜希望公司的電池裝載量能跻身全球前三;從能力上來講,要在數智技術應用、產品 + 服務的效能提升、客户滿意度上做到第一。
因此,2025 年中創新航會繼續在技術上再突破。一是固态電池方向,中創新航已經率先推出了 400Wh/kg 的固液混合技術,并在去年發布了能量密度高達 430Wh/kg 的全固态電池。二是圍繞用户體驗,重點關注兩個技術,一是快充,二是續航。
但将時間拉到更長,劉靜瑜希望中創新航能扮演 " 領跑者 " 的角色," 因為做領跑者才能夠幫到更多人,才能夠讓產業方向不跑偏,才能夠引領整個生态更健康。對于大企業來講,終極目标就是要奉獻,就是社會責任 "。這恰恰也是劉靜瑜始終堅持的人生信條," 創新、勇敢、實幹、奉獻 "。
" 我很不喜歡去幹浪費生命的事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怎麼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最大的價值,一定是要往前跑,做個領跑者。" 劉靜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