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生猛離婚劇媲美大S離婚瓜,劇情炸裂反人性,扯爛婚姻遮羞布,歡迎閲讀。
大 S 汪小菲的 " 連續劇 " 又上演了。
起因是大 S 終于發聲。
寫了一條微博,講述自己憤怒的原因,比如對方拿《哈利波特》精裝版砸她,或者收到大量汪和女性的不堪入目的照片,并稱之後 " 全權交給司法和法律 "。
相當有感染力。
汪于是回應。
并發出了大量聊天截圖,把焦點放到了孩子的撫養權上面。
熱搜 +N。
這件事裏的誰是誰非倒也沒那麼難分辨,但是 Sir 在吃瓜之餘,也看到了這樣一條評論:強烈建議有片方把這家人的故事拍成連續劇!
真的會有人拍嗎?
Sir 倒是覺得,或許有人拍了,而且剛剛播完了。
TVB 的最新劇集:
婚後事
當然,《婚後事》不可能真的是照着大 S 汪小菲一家人拍的。
這是個原創的故事。
但故事裏男女雙方離婚的原因,和後續的争執,不但與 S 家的情況相近,也與現實中,很大一部分夫妻的情況類似。
也是如此。
劇集播出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以至豆瓣評分一度飙到了 8.7(現在 8.3)。
渣男的所謂深情。
妻子的所謂絕情。
或許那些被呈現在大眾面前的面具下,隐藏着更真實的人性。
01
《婚後事》説的是一個離婚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标準的中產夫婦,丈夫潘善仁(羅子溢飾)是大學講師,懷才不遇,妻子張明芯(陳自瑤飾)是外籍雇傭中心老板,負責家庭開銷,他們還有一個十歲的女兒。
看起來幸福美滿。
但突然有一天,妻子張明芯把丈夫潘善仁趕出了門,并向法院起訴離婚。
為什麼?
潘善仁想不明白。
在他的眼裏,自己明明是那個世間罕有的深情好男人,時刻向妻子表達愛意,對女兒又無比的體貼。
唯一做錯的事,就是出軌了一次。
可是啊。
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己也很鄭重地道歉了,而且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可妻子呢,怎麼又突然間不依不饒了?
那個曾經温順的女人,怎麼變成了一頭猛獸?
更可怕的是。
妻子居然想方設法地要取得孩子的單獨撫養權,并為此污蔑我?
不懂,委屈。
在潘善仁這裏,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問号。
老實説,Sir 在看第一集的時候也不理解。
還想着,如此誠心誠意痛改前非的男人,即使不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倒也不必趕盡殺絕吧,畢竟你們在法庭上雞飛狗跳地互相指責,對自己的女兒傷害更深。
可等到第二集。
Sir 忽然間明白了妻子為何執意要離婚的理由。
説白了,她已經看透了他的本質。
潘善仁為什麼不停地道歉?
其實是出于他的自我構建,他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也正是如此。
他非常熱衷于 " 風骨 " 這樣的詞,以至于明明連法律援助的分擔費都出不起,卻不惜在好友為了挽救自己離婚官司而組的人脈局中拂袖而去。
但這只是表面。
而内在呢?
他明明信誓旦旦地跟妻子保證沒有再想起 " 小三 " 半分半秒,但私底下,卻在寫着一本名叫《婚後事》的小説,回味着和小三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咀嚼着自己的糾結與掙扎。
于是在妻子眼裏。
這就是一個出爾反爾、出軌還謊話連篇的渣男。
他的所謂深情。
只不過是對自己過去時光的戀戀不舍罷了。
但,這就是全部嗎?
不不不。
《婚後事》最有意思的是,它通過六個人的不同視角來看這樣一段故事,這裏有夫妻雙方,有女兒,有丈夫的朋友,也有妻子的朋友,還有小三,不同的人看到的 " 事實 " 截然不同。
比如張明芯。
有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張明芯會演得那麼誇張,那麼瘋?
對丈夫的咆哮、對嶽父的言辭幾乎稱得上刻毒,對女兒則是嚴加管教到喪失人情味,在離婚官司中也是用盡各種手段,只為奪取女兒的撫養權。
至于嗎?
體面呢?
可在張明芯的母親眼裏。
自己的女兒不過是受盡委屈。
潘善仁不願意放下身段去賺錢,女兒才要去拼事業撐起這個家;潘善仁父親嗜賭成性,女兒甚至要幫他還債;潘善仁出軌,女兒也是盡量地在容忍他。
可是呢?
換來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吵罷了。
是的,每個人似乎都在堅定地相信着自己看到的現實。
也正是如此。
最終導致了整個離婚的過程中雞飛狗跳,雙方不但撕破了臉皮,比如妻子把丈夫的小説公開,引來網友對丈夫的網暴,或者丈夫偷偷把女兒帶走,試圖離開香港。
一場又一場的大戲接連上演。
讓人看到了婚姻裏的一地雞毛。
02
當然,如果拿這個故事對應大 S、汪小菲的話,可能就有很多人會不樂意了:為什麼那麼美化某某某?
因為説到底。
劇集説的是 " 理解 ",而現實中,我們要的是立場。
而這。
恐怕也是影視作品與輿論話題最大的區别。
但《婚後事》為什麼選擇多人視角?
你當然可以説這是藝術上的選擇。
就像《羅生門》《小姐》或者《告白》,多重叙事下,愛情的懸疑感和犯罪題材的迷惑性會讓觀眾置身于猜測與恍然大悟的空間裏。
這增強了故事的可看性。
但對 Sir 來説,《婚後事》選擇六人視角的原因卻不是為了 " 看點 "。
更多地。
是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婚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編劇黃秉怡在接受專訪時曾坦言,這部劇受韓劇《夫妻的世界》啓發。
她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離婚故事都是男女各執一詞,覺得對方是加害者,《婚後事》便采用此角度,巧妙地将多視角的技巧運用于此。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哪怕是一些板上釘釘的東西,其實也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 " 順理成章 "。
比如,單説 " 出軌 " 這段。
在潘善仁眼裏。
是對方無時無刻不在用青春的肉體在勾引他。
可在 " 小三 " 的眼裏呢。
這就是一個浪漫的、克制的、沒有未來的愛情。
在 " 小三 " 的好友眼裏。
這又是一個熱烈的女人,相信愛情的痴狂。
而在大眾的眼裏呢。
她又是一個标标準準的蕩婦。
到底哪個才是真相呢?
或許這個世界并沒有什麼單一的真相," 文青 "" 蕩婦 "" 痴情 "" 誘惑 ",每一個都是她,但每一個又都不是她,所謂真相,存在于不同人的心裏。
而當我們堅定地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時。
其實實質上,已經排除了自己看到更多側面的可能。
就像潘善仁的女兒潘悦。
很多人也覺得她呱噪,覺得她撒謊成性,絲毫不懂得理解大人。
可在她的叙述中。
我們才知道她的謊言其實是她用盡全力,不讓父母分開的努力,而她的不理解,也不過是以為愛可以治愈一切,那不堪一擊的嘗試。
可最終呢?
我們也會發現,似乎每個人都在 " 關心 " 她,可每個人也都并不關心她。
一個片段 Sir 印象深刻。
那是潘善仁與張明芯離婚後,面對爸爸媽媽的噓寒問暖和學業上的要求,她不再笑臉相對,也不再想讨好他們,不再想當一個乖女兒。
在媽媽上班之後,女兒問保姆:你會一直陪在我身邊嗎?
保姆回答:當然。
可是下一秒,保姆接到了家人的視頻,手機那頭傳來小孩的嬉笑聲,而她對着螢幕,喜形于色。
潘悦蜷縮在她懷裏,顯得那麼孤獨。
或許這就是編導的用意。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説當你做一件絕對正确的事情時就不會給無辜的人帶來傷害,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關系中的一員。
就像劇集開頭説的。
" 愛情世界,不分好人和壞人,以愛之名,每個人都可能是加害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當我們熱衷于給人貼标籤,諸如綠茶婊、渣男、大婆教、下頭男 / 女、小三、軟飯男時,往往沒把 TA 當成真正的一個人來看。
沒錯。
扁平化的理解,的确更有利于提高人際交往的效率。
但那肯定不是 " 人 " 的全部。
03
那麼問題來了,就像觀眾所説的那樣,《婚後事》是一部恐婚宣傳片嗎?
這樣去想似乎有些道理。
就像我們看到大 S 一家 " 連續劇 " 的時候也難免會想,夫妻雙方撕破臉皮來,會揭露出這段關系私底下的多少不堪,這讓人對婚姻多了一份擔心。
那些山盟海誓的美好。
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可實際上,Sir 卻以為,編導的用意并不在于戳破婚姻的虛偽,而是把婚姻的真實攤開來給你看,它戳破的,是我們不切實際的想象。
沒錯。
婚姻早已不是什麼浪漫的代名詞了。
越來越多人也已經不相信愛情、婚姻、家庭三位一體的浪漫愛神話,年輕一代的我們愛無能,恨無能,快餐式的愛情已是常态。
但與此同時。
我們在提到婚姻時,卻也無時無刻不賦予其理想化的想象,就像那些誓詞,比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説 ",聽起來又太過美妙、莊嚴而沉重。
一邊不相信婚姻。
一邊又太過于相信一生一世的諾言。
以至于當我們真切地看到婚姻的一地雞毛時,總是會產生一種巨大的落差感。
這樣的落差讓我們望而卻步。
就如戲中的潘善仁與張明芯夫婦,也就如戲外萬千對夫婦,甜言蜜語随着廚房下水道裏的污水一起被衝去,結婚照片丢在路邊的垃圾箱裏。
那時候。
便會迎來無法承受的痛苦。
所以啊。
有時候,我們恐懼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我們被這世界灌輸的,以為的 " 婚姻 "。
真正的婚姻,其實并沒有那麼 " 美好 "。
説到這裏,Sir 想起了一部同樣説離婚的電影。
《婚姻故事》。
表面來看,《婚姻故事》裏的離婚,相比于《婚後事》要 " 體面 " 得多。
但有這麼一個細節 Sir 記憶深刻。
那是他們坐律師樓裏,讨要孩子的歸屬和探視時間時,上一秒還是劍拔弩張,但下一秒點外賣時,妻子還是記得丈夫喜歡吃什麼,口味是什麼。
當説到一句好笑的梗時,兩個人還是會相視一笑。
他們之間還有 " 愛 "?
有。
只不過這份 " 愛 ",早已不是情侶之間的 " 愛 " 了,甚至與其説這是愛情,不如説,是親情而已。
婚姻的殘忍之處也在于此。
哪怕再美好的愛情,也會随着婚姻裏的習以為常而慢慢瓦解。
而當愛情沒了。
婚姻,便成了 " 習慣 "。
有解嗎?
無解。
畢竟,人的天性就是自私,這樣的矛盾《婚後事》給不了你答案,《婚姻故事》給不了你答案,圍觀明星夫婦的撕逼大戰也給不了你答案。
但有一點,就像 Sir 曾經説過的那樣:
只有當你承認了愛情的脆弱,人性的猶疑,婚姻的挑戰。
你才可能接近愛情。
也只有想象到婚姻所能帶來的一切不堪,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天生的自私根性,再去看 " 婚姻 ",才能得到屬于自己的,關于婚姻的最優解吧。
所以説到底。
我們所謂的 " 恐婚 ",只不過是不想讓愛情的歸宿,變得不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