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沒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有問題還是會倒查,歡迎閲讀。
針對媒體有關 IPO 倒查 10 年的説法,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 2 月 23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防範打擊财務造假、欺詐發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目前沒有 IPO 倒查 10 年的安排,媒體出現這方面説法,體現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質量的關心關注。
其實,對 IPO 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倒查 1 年也好,10 年也罷,20 年也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問題,就要查,不管倒查多少年,也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并将造成的損失,從違法違規者身上補回來,還給投資者,還給國家。
事實上,在資本市場,所以有這麼多違規者,特别是上市公司,敢于從 IPO 開始就嚴重違法違規,都在于一個 " 嚴 " 字,嚴了,就沒人敢違法違規了,不嚴,自然敢去違法違規。而從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在查處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方面,确實是寬容過度、處理過松,即便處罰,也是蜻蜓點水,甚至是罰酒三杯。特别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幾乎沒有過賠償先例,而只是對上市公司象征性地罰點款,或對企業責任人做出一些温柔處罰。
為什麼對康美藥業财務造假事件的處罰,剛剛觸及到獨立董事,就引發一輪獨立董事辭職潮,不正是説明上市公司财務造假有多麼嚴重,如果順藤摸瓜,把有獨立董事辭職的企業認真調查一下,肯定問題一大堆。不然,獨立董事們這麼緊張、這麼害怕幹嘛,説明他們對企業财務方面的問題是知道的,只是為了一點點的報酬,也為了讓企業能夠長期聘用其擔任獨立董事,放棄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幫助企業财務造假。在查處 IPO 問題時,對獨立董事的行為,也要一并查處。
在 IPO 階段就出現違法違規問題,實際就是帶病上市,一旦進入資本市場,就意味着資本市場進來一個攪局者了,這樣的企業多了,資本市場的生态就會越來越差。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那些打着新科技、新業态、新理念概念進入市場的上市公司,可以説相當一部分都是套現,而不是為了通過上市讓企業能夠更好發展。如果倒查一下,這些公司很多都存在财務造假,或者資本扮靓業績的現象。而在上市之後,又通過各種概念把股價炒上去,以便于資本投資者、大股東等減持套現、轉移财產。
為什麼輿論和公眾如此關注 IPO 倒查 10 年,就是因為受上市公司之苦久矣,被上市公司、特别是大股東等傷害久矣,如果再不對這些違法違規企業、大股東等進行處罰,投資者的信心真的要被徹底打垮。去年底到今年初股市出現持續大跌,就是因為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造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務造假等問題的查處,就顯得極其重要而緊迫。如果能夠通過倒查,将過去的問題也給予大力調查,對提升廣大投資者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對問題 " 零容忍 " 呢?毫無疑問,讓投資者等幫助提供線索,監管機構按照線索深入調查,一方面,将問題查清楚,對責任企業和責任人予以嚴厲查處;另一方面,按照情節輕重,為投資者開通損失賠償通道,讓違規企業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從而給其他企業以震懾。
要知道,單純依靠現行制度的罰款等處罰,根本不會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視,也不會阻斷拟上市公司繼續造假。只有上升到投資者賠償高度,讓違法違規企業和實際控制人傾家蕩產,才能真正起到震懾作用。所以,必須把投資者損失賠償放在最重要位置,迫使上市公司主動遵守市場規則、遵守财經紀律、遵守财經法規,做一個真正的規範性很好的上市公司,讓獨立董事、中介機構等也都能自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共同把資本市場秩序維護好、生态改造好、市場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