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靠聊天,他募了 28 億,歡迎閲讀。
這年頭,投資人轉型自媒體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但如果把一切反過來," 自媒體的盡頭是投資人 ",叙事還會成立嗎?
這看起來很像一個開腦洞式的思考題,但就在最近,這條倒反天罡的叙事線卻出現了一個真實且重量級的案例:一位名叫 Harry Stebbings 的英國播客主理人,在 10 月初完成了一只風險投資基金的募集,整體規模高達 4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8.5 億元)。
還記得我寫過一篇《一個人募資 80 億》嗎?一位 " 個體户 "Solo VC,在 2023 年全球 VC/PE 募資都極其蕭條的情況下,單槍匹馬在有限的資金中,從各大機構嘴裏、LP 的手裏," 搶 " 到了 10.95 億美元——還超募了 20%。
相比之下,同樣是 Solo,4 億美元盡管不算少,但絕對犯不上再寫一篇文章。應該關注的是,在當下的股權投資市場,優質内容的作用也許遠遠被人低估了。而又該怎麼定義 " 優質内容 " 呢?
看了 Harry Stebbings" 成事兒 " 的過程你就能明白,核心只有兩條:一是得有貴人,二是内容裏面得有 " 人 "。貴人好理解,時也命也。有 " 人 " 的意思當然不是説選題、技巧、分析、理性的思維過程等不重要,而是説想要真正同市場對手方連接起來,内容裏頭得有 " 人 "。
先來介紹一下 Harry Stebbings 和他的播客欄目。
Harry Stebbings 的欄目叫 "20VC"。"VC" 就是風險投資的意思,暗示他的對談嘉賓都來自于創投圈;"20" 是 20 分鍾的意思,是他每期節目的時長,同時也是倫敦上班族們平均的通勤時長。
之所以選擇做播客,是因為他曾經通過一檔叫做《4-hour Body》的欄目,順利地完成了減肥;之所以選擇創投行業,是因為他本身就對硅谷文化感興趣,同時 " 創投 " 這件事離錢近,更容易商業化—— 2020 年他的母親被确診 " 多發性硬化症 ",一種嚴重影響視覺和聽覺的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費用高昂,Harry Stebbings 需要提前進入社會補貼家用。之所以開始全職做播客,是因為他請到了扎克伯格的妹妹、蔻圖的合夥人艾麗爾,當期下載量突破了 10 萬,欄目一炮而紅,讓他看到了成事兒的可能。
嘗試向職業投資人轉型,起點在 2018 年,也就是 Harry Stebbings 開始全職做播客的一年後,契機是欄目邀請到了英國知名投資機構 Accel 的合夥人 Fred Destin。
倆人在欄目裏相見恨晚,Fred Destin 覺得這小夥子性格有感染力,腦瓜子聰明,學啥都快,也深受他為母親治病的孝心感動;Harry Stebbings 則覺得眼前的老前輩視角敏鋭、頗具洞察,同時還平易近人。于是倆人很自然地在欄目錄制之後繼續保持的 " 高頻 " 的互動,進而順利結成了 " 師徒 " 關系。最終在 2018 年 6 月 Fred Destin 正式宣布和 Harry Stebbings 共同發起一只全新的風投基金 Stride.VC,整體規模為 4000 萬英鎊。
2020 年,Harry Stebbings 嘗試獨立操盤一只基金。那年,他推出了與自己播客同名的早期種子基金 "20VC",整體規模為 830 萬美元。定位上,Stride.VC 的主要活動範圍是英國與法國市場,偏好新興電商;而 20VC 則把視野放在了美國硅谷,用 " 跟投 " 為潛力項目們錦上添花。根據 Harry Stebbings 的説法,他的這只基金大受歡迎,前後花了四周的時間就獲得了超過 3 倍的超額認購。
你瞧,不一樣的是,國内不止一位 LP 跟我説過,那種只會跟投的 GP 不能投,一些 GP 朋友話裏話外也瞧不上跟投為主的同行,何況将跟投作為主策略的基金呢?高下不好評判,但募資這事兒,也只能結果説話了。
2021 年 6 月,進步神速的 Harry Stebbings 募集完成了第二只基金。相比起第一只基金,第二只基金屬于 " 全方位更新 ",LP 列表裏出現了麻省理工學院、Spotify 的早期投資者 Shakil Khan 這些閃耀着光芒的名字, 整體規模也達到了 1.4 億美元。相應的,他的投資目标也從第一期基金的單筆 25 萬至 75 萬美元之間的早期輪次,放大到了單筆 100 萬至 500 萬美元之間的 B 輪融資。
也就是説,2024 年 10 月完成募集的這只 4 億美元規模的基金,實際上已經是 Harry Stebbings 的第三只基金,是他作為 " 職業投資人 " 的集大成之作。這一階段,他的播客在 TikTok 和 YouTube 上的累計播放量印超過了 5000 萬,他的 portfolio 裏已經擁有了 Clubhouse 這樣的明星項目,他的 LP 列表已經囊括了 Accel、Benchmark、Founders Fund 這些頭部機構的合夥人們以及 Canva、Spotify 等獨角獸公司的企業家們。
因此在定位上,這第三只基金的格局更加宏大:這只基金将主要用于歐洲的早期項目,因為 Harry Stebbings 現階段人們下意識地對歐洲市場看衰,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Make 歐羅巴 Great Again",他也看到了一些 " 了不起的歐洲公司 " 和一些 " 了不起的歐洲員工 "。
根據他的反饋,歐洲市場的投資機會仍然 " 大受歡迎 ",因為他的 LP 們有一半都來自于美國。這些來自美國的金主們,又有一半是機構投資者。
當然正如我開頭的那樣,當 Harry Stebbings 帶着獨特的人設完成如此規模的基金募集,人們的注意力早就不在 " 歐洲市場到底能不能 Great Again" 了。人們更關注的是,Harry Stebbings 能夠如此順利地轉型成職業投資人,到底會對風險投資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的路徑是可以被復制的嗎?
先看國内創投圈更主流的路徑,投資人們都在各種渠道争當網紅。
前有 " 消費王 " 王岑成功從紅杉合夥人轉型為抖音頂流,熱度高到江湖傳聞他 " 當主播賺的錢已經超過了當投資人賺的錢 ";後有投資機構們紛紛下場做播客,藍馳、真格、砺思這些有頭有臉的機構都開了自己的小欄目,其中一些欄目的制作預算據説能有大幾十萬。
我朋友圈裏格局打得最開的應該是青山資本的張野老師。他搞音樂、玩攀岩,跑會的時候主辦方更願意把他安排在李佳琦的身邊。前幾天他幹脆領着自己的音樂廠牌青山音樂 CHINA EDM,給 ELLEMEN 拍了一組定妝照,純走西海岸匪幫風。乍一看根本想不起他的 " 金融男 " 底色。
至于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為什麼我們會習以為常?這兩個延伸話題也早就成了 " 顯學 "。創投行業正在迭代,人才出現了周期性的過剩,金融行業本身富有 " 話題性 ",需要找到辦法把自己從 " 内耗 " 中拉出來,這些都是原因。
包括我們編輯部去年在投中吐槽大會,讨論《" 質疑王岑、理解王岑、成為王岑 "》的時候,董師傅就認為 " 做自媒體 " 或許也能成為一條 " 投資人職業生涯的新路徑 ",因為 " 内容 " 實際上也能夠成為一個項目敞口,能夠幫助王岑老師接觸更多中小企業主朋友,繼續積攢疊加資源或者 LP 資源——如果未來消費賽道出現了新的機會,他不僅随時能殺回來,還能更好地殺回來。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答案或許很悲觀。與王岑老師最大的不同是,Harry Stebbings 純純外行出身,大學本科是法學專業,在成為全職主播之前也沒有任何工作經歷。在開始風險投資之後的所有采訪裏,他對自己 " 技術 " 上的欠缺毫不避諱,非常坦誠地表示自己的投資方法論就是 " 相信市場是由偉大的創業者所創造的,決勝的關鍵就是在先于其他人發現他們 "。
同樣,作為非媒體科班出身的自媒體紅人,他的方法論就是 " 找紅人蹭流量 " ——自己的自媒體成功起點,是欄目成功邀請到了扎克伯格的妹妹、蔻圖的合夥人艾麗爾;自己轉型投資人的起點,是因為他發現當 "Sam Altmans 和 Marc Benioffs 出現在了你的節目,那些創業者就确實很想拿你的錢 "。
而這樣的前提也讓 Harry Stebbings 的故事細品起來會很老套,他的成功似乎再一次證明了 " 風險投資 " 最重要的資源是人脈網絡,其次是周期環境,最後才是精确的數學工具以及對目标賽道的深度理解。
當然,積極的方面也不是沒有。最起碼 LP 們對 Harry Stebbings 的認可,證明了行業已經形成了共識," 自媒體是當下尋找項目的最有效媒介之一 "。馬斯克的親密戰友、Uber 的天使投資人 Jason Calacanis 就曾經旗幟鮮明地表:
" 如果你是一名擁有足夠表達欲的風險投資人,那麼自媒體就是你與世界各個角落建立聯系、讓每個人都知道你想法的絕佳媒介 " ——他從 2009 年開始做自媒體,目前擁有兩檔訪談欄目,《This Week in Startups》和《All-In》。
同樣嘗到甜頭的大佬還有特朗普的女婿、知名天使投資人 Jared Kushner。他創建的 Affinity Partners,整體資產管理規模高達 30 億美元,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沙特主權基金,可以説大腿異常粗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很難得到硅谷創業者的認可,直到他連續做客了《All-In》和另一位知名播客主理人 Lex Fridman 的欄目,情況才得到明顯改觀。
以至于在接受《紐約 · 時報》專訪的時候,Jared Kushner 還點名感謝了這兩名主理人,稱他們的存在 " 意義重大 "," 為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領網域 "。
但一體兩面的是,當自媒體渠道的增量價值成為共識,機構就會自己做這件事。A16z、紅杉、Accel 等機構都開辟了自己的官方自媒體賬号,其中 A16z 在 2010 年專門引進了一位運營合夥人 Margit Wennmachers,組建了媒體戰略部門。與紅杉低調地成為 " 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 " 形成鮮明對比,Margit Wennmachers 公開表示:" 我們希望(A16z)成為人們了解情況的首選場所,我們要為任何正在構建、制造技術或對技術感到好奇的人構建未來。"
雖然從結果來看,A16z 的嘗試并不算太成功,他們自建的媒體平台 Future.com 已經停更了很久,但從募投的情況來看,A16z " 全員自媒體 " 的策略無疑又是有效的,這就再一次凸顯了 " 人 " 的重要性,而這又是很多機構主導的自媒體意識不到的。
這時候我們再來回答第一個問題,Harry Stebbings 這樣的投資人出現,會給投資行業帶來什麼影響嗎?
大概率也不會。并且他也在募資完成後的後續采訪中明确表示,他的預期也是 "1% 的被投企業貢獻了 90% 的收益 "。他甚至還反(國内從業者們)直覺地表示:他覺得歐洲還沒有接受 " 風險投資 " 擁有如此低的成功率,他希望自己的存在讓 " 歐洲父老鄉親們正常看待失敗,鼓勵大家進行更多嘗試 "。
單純以這兩句話出發,一切顯然什麼都沒變,一切變化也都為之尚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投中網 ",作者:蒲凡,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