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目标定這麼高,都這麼有信心?,歡迎閲讀。
2023,全年汽車產銷分别達到了 3026.1 萬輛和 3009.4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1.6% 和 12%,產銷量和出口均創歷史新高。
對此,行業給出了一個比較積極的預判,比如 2024 年產銷突破 3100 萬輛,盡管現在身處亂戰,但是車企面對這樣一個比較積極的預期,在年初制定目标之時,有的想要穩中求進,有的則給出了一些比較激進的預判。
"
傳統品牌,得有新突破
據目前能夠查到的數據,2023 年國内主流傳統車企當中完成目标的是比亞迪、吉利、岚圖。可見現在的市場并不好過,那麼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品牌正在連續經歷年度目标不達标的問題,這個時候有什麼規劃?如何在市場當中尋求新的突破?
比亞迪在 2023 年銷量突破了 302 萬,中國國内市場銷冠、全球新能源銷冠的雙料冠軍,而且也順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的 300 萬目标,現在王朝和海洋兩個網構築起了整個銷量的基盤,而且騰勢、仰望、方程豹也有了向上衝高的動力。
有消息稱比亞迪想要在 2024 年将銷量突破到 450 萬台,這對于現在的車企來説确實是一個不太敢想的數據,那麼對于比亞迪來説,就需要思考國内市場新的增量還有什麼,此外比亞迪現在也正在開拓海外市場,相對于卷得厲害的國内市場,去海外尋找一下舒适圈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有意思的是,在眾多車企當中,還有一家車企将目标定在了 400 萬,這就是奇瑞。在今年如果梳理奇瑞的每一次發布會,都會聽到一句很熟悉的話:奇瑞要不客氣了。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奇瑞在新能源轉型階段一開始沒有跟上節奏,但是現在要開始發力,将會在 2024 年主推產品、主攻新能源市場,那麼其将目标定這麼高,顯然是想要和比亞迪掰一掰手腕。
但是奇瑞在 2023 年銷售的數量其實還沒有突破 200 萬,為 188.1 萬輛,那麼新年直接翻一番的底氣在哪兒?可能是新的一年當中要發布的 20 餘款新車,以及在國内外市場遠超行業增長率的增速表現,如果前期消費者對產品表現出了足夠的認可,產品頁表現出足夠的可靠表現,這樣的豪言壯語或許有實現的可能。
其他的一些傳統車企相對就比較求穩,例如吉利汽車 2024 年的銷量目标為 190 萬輛,相對于 2023 年的 165 萬輛增幅為 12.66%,對于這樣一個目标其實達成起來的難度并不算太大,新能源方面多品牌的戰略已經開始收獲成果,不同類型的產品對于燃油車基盤的替換,或者説是新能源市場的增量都能夠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
再有長城也把目标定在了 190 萬這個數字,雖然 2023 年銷量只有 123 萬,但是通過這一年的表現,給人的感覺是此前能夠在市場打出爆款的長城回來了,不再是前兩年那個搞不清自己發展路線的長城,產品回歸硬朗,家族的特征再次顯現,越來越多的越野元素出現在家用車上面,這也讓產品除了面對大眾消費者的同時,也能夠針對細分市場的需求進行滿足。
再有長安 2024 年的目标定在了 280 萬輛,相較于 2023 年同比提升不到 10%,長安的這幾年銷量一直都是穩中有升,2022 年的 234.6 萬輛、2023 年的 255.3 萬輛,所以對于 2024 這個目标,其實是比較容易達成的,而且長安在 2024 年也有較多的新品推向市場,熱度、銷量應該都不是問題。
以上提到的這些品牌其實在 2024 年可能都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加強出海這項業務,現在中亞南美市場當中,中國品牌基本上已經站穩,再有現在東南亞這個香饽饽,從中國市場這片血海當中脱離出來,尋找新的藍海其實是個必然。
新勢力,口氣夠大
前面提到的這些傳統品牌大多以穩為主,就算是抬高目标,也是穩中有升,但是新勢力車企就不一樣了,梳理一下它們的目标,對增長有預期的是真往高了抬,一點不含蓄,也一點不客氣。
理想是 2023 年交付量最高的新勢力車企,37.60 輛,同比增長 182.2%,新一年的目标直接翻了一倍還多,其要在 2024 年賣出 80 萬輛,其能夠與蔚來、小鵬拉開差距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不受純電技術制約,第二、產品定位夠準。
但是進入 2024 年之後,理想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問界的勢頭起來了,不管之前李想稱最害怕華為、曾被華為打懵這些話是不是噱頭或是誇張意味,但是現在的事實是,在新的一年當中,要和 M7、M9 直接厮殺,同為增程、同為中大型 SUV,在華為的加持下,理想還能火多久?
之前有的時候總覺得新勢力的路走窄了,一個是把純電當成了新,另一個就是產品單一,放在新能源轉型初始階段這些牌子還能活下來,但是現在新能源技術路線多點開花的情況下、相對于純電有了更多沒有焦慮的技術解決方案下,這可能就走到了死胡同裏,這一點其實通過理想這一個品牌就能得到驗證。
一些新勢力品牌在過去的一兩年當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光是靠電動化一條腿走路根本走不利索,于是我們看到很多品牌抓住了增程這樣一個技術門檻略低,卻能夠帶來明顯的使用效果提升的新能源技術。
這樣的好處就是一千公裏續航進入了普及階段,不再有焦慮、不再有用車的局限性,進而讓產品走進越來越多的大眾消費視野。這一點其實就是新勢力非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打破小眾圈層的限制,才有長久發展的機會。
哪吒在 2022 年迎來了高光時刻,但是在 2023 年卻沒有保持住,這一點的原因或許是大廠的產品侵占了哪吒原本的生存空間,但是在新的一年當中可以看到哪吒在主推增程和新車,這一點和前面提到的思路相吻合,再加上出口的勢頭逐漸起來,哪吒可能會止住下降的局面。
零跑在 2023 年的目标是 20 萬,但是實際賣了 14.4 萬,而 2024 年的目标不降反增,直接又提了 10 萬台,如果想實現這個目标,零跑要做到月銷 2 萬台以上,有新車、又便宜,還和 Stellantis 集團籤了協定,很可能強化一下出海的能力,這麼看這個目标倒是有實現的可能。
再有一點就是科技企業入局之後,經過 2023 年的發展,看到了一些光明的前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背後有着華為支撐的 " 各種界 ",作為最先被華為賦能的問界也在 2023 年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還記得之前賽力斯一直在市場當中不温不火,要説沒知名度吧,也不是,畢竟車已經擺在了華為的門店裏,但凡是對汽車有點了解的也知道這個牌子,但是你要説有沒有量?那确實轉化率并不高,很多消費者都持一個觀望的态度。
但是在去年華為通過手機芯片這一波熱度帶起來之後後,算是再次激活了旗下多品類消費品的市場活力,這其中就包括問界。問界在 2023 年總共交付了 9.44 萬輛車,這波熱度起來之後銷量直接進入月銷過萬的陣營,而且後續新 M7 和 M9 的訂單量或許要比很多人預期高很多。
這種勢頭被認為會在新的一年延續并持續發酵,于是問界給 2024 年定下了 60 萬的新目标,不光車要 " 遙遙領先 ",這麼看這銷量增長預期更是遙遙領先。綜合看下來,M7 将會是問界是否能夠實現目标的關鍵,既要幹掉理想,還要穩住自己的市場。
現在官方給出的數據是新 M7 的大訂已經超過了 12 萬,進入到 2024 年後,這一車型的交付能力也将達到每月 3 萬輛。至于能不能達成還要看 M5 和 M9 兩款車能不能成功助問界一臂之力。
當然,制定目标的時候有增就有降,像蔚來相較于 2023 年 24.5 萬輛的目标,2024 就下調了一丢丢,調整到了 23 萬輛,原因也是其在去年全年只賣出了 16 萬輛的成績,這其中的原因就像前面提到的,單走純電一條路在當下的時間段當中根本做不大,畢竟剛需這件事就沒辦法輕易解決,更不要説取代燃油車。
市場容得下這些增量?
總體來看,大家似乎都對 2024 年充滿期待,這将是更卷的一年,也是車企想要繼續發力的一年。
但是粗略算下來,如果這些車企的目标都實現了的話,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可就不光光是在 3000 萬這個級别上浮動了,而是要直接邁入到 4000 萬,這其實是一個不太現實的數字,畢竟國内市場就這麼大,這個數字根本裝不下。
最前面提到的產銷 3000 萬其實是一個超過預期的數字,那麼對于 2024 年來説,產銷能夠在 3100 萬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預期,而且在 2023 年有幾個完成目标的車企?一只手可能就已經數得過來。
所以説這種給自己定下高目标的車企,更像是通過這一途徑為自己打氣,也是壯一壯自己的門面,給到消費者這樣一種感覺:一看這目标定的高,這看着就像是有底氣。畢竟消費者買車還是會更加偏向一些有實力的大廠,這可能也是面對市場内卷的一個小小套路吧。【iDailyc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