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大連1号—連理衞星成功在軌釋放,歡迎閲讀。
IT 之家 1 月 20 日消息,大連理工大學發文宣布,1 月 18 日 14 時許,大連 1 号 — 連理衞星從天舟六号貨運飛船成功釋放入軌,圓滿完成在軌釋放任務。實施三軸穩定控制、太陽帆板展開後,衞星進入正常工作模式,按計劃向地面傳回拍攝目标影像等數據,正式開啓在軌科研任務。
IT 之家注意到,大連 1 号 — 連理衞星重約 17kg,主要任務是驗證基于 OpenHarmony 的實時作業系統、基于金屬 3D 打印技術的超輕型微納衞星部署器、亞米級對地遙感成像、先進綠色無毒 HAN 推進系統以及高性能衞星部組件等一系列創新技術。
大連 1 号 — 連理衞星在空間站組合體位置示意圖(圖源大連理工)
OpenHarmony 在實時任務調度、中斷管理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除了大連 1 号 — 連理衞星,該作業系統還被用于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國和比利時(瓦隆)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 " 微納衞星系外行星探測關鍵技術研究 " 衞星平台以及其它十餘顆衞星任務。
團隊撰寫的 OpenHarmony 星載實時作業系統團體标準,有望成為全球首個衞星實時作業系統标準。
大連 1 号 / 連理衞星總指揮、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于曉洲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比于其他作業系統,OpenHarmony 的優勢主要有三點:
OpenHarmony 是國產作業系統,相比于國外的作業系統,OpenHarmony 在技術支持上要好很多,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難題都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解答和處理,能夠大幅減少研發的工作量,讓團隊專注于攻克更復雜的難題;
OpenHarmony 适配的芯片和處理器更豐富,可以适用的衞星類型更廣,相比于 " 裸跑 " 的衞星,搭載 OpenHarmony 的衞星在效率和穩定性上更好;
OpenHarmony 在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輸出速率上更占優勢," 以衞星裏面的集成了太陽敏感器、磁強計以及陀螺儀的一體姿态測量系統為例,采用 OpenHarmony 優化後,系統平均響應速度大幅提高,從原來的 2Hz,提高到了現在的 20Hz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