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馮唐:從商鞅變法,看管理心法,歡迎閲讀。
《更新書堂》· 第 397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磨鐵出品書籍
《勝者心法》 馮唐 著
責編 | 金木研
第 7710 篇深度好文:3110 字 | 13 分鍾閲讀
《資治通鑑》是北宋政治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涵蓋十六個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三百萬字的容量。
清代詩人王鳴盛曾評價," 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以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
它不是普通的歷史書,是古往今來無數帝王将相必讀之書,康熙,曾國藩,金庸,任正非全都熟讀《資治通鑑》,偉大領袖毛澤東更是讀了 17 遍。
它不描寫單一王朝,而是以王朝興替為主線,它跳出了對于王朝興衰的同情,是一部思想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
就像意大利史學家克羅奇在《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提出的,"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在内卷焦慮的當下,年輕人也可以在閲讀《資治通鑑》的過程中,把心安頓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可《資治通鑑》原文,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現代人,很難讀懂,也讀不下去。
這就需要有人把他降維,用白話的方式進行講述,最好還能加入個人的理解。
比如同樣是高管的馮唐,就會從管理學的角度讀《資治通鑑》,用 " 案例法 " 的形式講古代勝者的成事之道,告訴你如何在現代場景下使用歷史智慧。
他説," 一生只讀一部書,就讀《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一把破局的好工具。"
至于普通人能從《資治通鑑》中獲得什麼?
馮唐總結了四點。
第一,懂歷史。學歷史是為了懂人性,一千三百多年内的時間裏,循環發生的一切,就是颠簸不破的人性規律。
第二,懂管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第三,懂成事。《資治通鑑》講道理的時候非常少,裏面全是豐富的實例。對于成事來説,實例大于理論。
第四,懂文化。三家分晉,将相和,紙上談兵,這些歷史典故知道的越多,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就越多。
總的來説,讀懂《資治通鑑》裏的興衰,權謀,人性,你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比如,一千多年前的商鞅變法,我們依然能從中看到管理學的奧秘。
一、破局的關鍵是用人
如果把戰國七雄,比作七個公司,為什麼秦國能收購所有的公司,一統天下?
關鍵就在于用人。
從規模來看,秦國遠在西北,和少數民族雜居,被中原正統各國孤立,在七雄裏只能算是小公司。
春秋五霸的秦穆公,是秦國第一個勵精圖治的國君。
他死後的兩百年,秦國缺少一個好領導,公司一落千丈。
直到秦孝公一聲疾呼,全天下的人才,都到我這來,教教我如何把公司發展壯大。
管理學經常遇到一個兩難的處境,如果你面對困局,面對沒有德才兼備的曠世奇才,用不用他?怎麼用他?
首先,你要思考幾個關鍵的問題。
1. 用曠世奇才前,你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曠世奇才的能力,能幫他撐起一片天。
2. 能不能有足夠穩固的權利基礎,足夠的定力承受非議,甚至冒着 " 政變 " 的危險支持這樣的人。
3. 你有沒有防範能力?如果曠世奇才反過來吃你,你有沒有辦法鎮住他?
權利,定力,包容力,防範能力,這四種能力不可或缺。
而商鞅,曾是衞國的王族,他喜歡刑名之學,跟着魏國的丞相公叔座。
公叔座生病後,魏惠王問商鞅,如果丞相久病不好,國家應該教給誰呀?
公叔座推薦了商鞅,還説如果你不用,一定要殺了他,别讓他離開,讓别的國家用了。
公叔座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把這件事兒告訴了商鞅,并勸他快跑。
商鞅卻説,魏慧王不能根據你的建議用我,怎麼會根據你的建議殺我呢?你好好養病,我安安靜靜的做自己。
果然,魏惠王也和身邊人講過這事,覺得公叔座自相矛盾。
這表面上是溝通問題,深層次上,其實是心胸的問題。
當商鞅聽到秦孝公的招賢令之後,就西入秦國,和秦孝公講了富國強兵之術,秦國的興盛之路,就此鋪開,變法的好戲也開始了。
二、成大事者不與眾謀
商鞅來到秦國,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關鍵的一個事件,自然是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讓小公司秦國,迅速成為巨頭,并壟斷整個行業,統一六國,建立了秦朝。
漢承秦制,直到唐宋,都很大程度沿襲了秦漢所形成的官僚制度,這就是商鞅變法給後世的意義。
那麼在商鞅的改革之中,我們今天做管理的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借鑑呢?
1. 如何快速在新公司站穩腳跟
如果你是一把手,要怎麼安排自己的得力幹将?
首先給他合适的位置,不能顯赫,但要非常重要,要讓他直接向你匯報,千萬别隔着另外的人。
如果你是奇才,得到了位置,你最該采取的工作方式又是什麼呢?
你的領導,團隊,下屬一定會找你找你商量棘手復雜的事情,這時候你要抑制衝動,不能全憑自己的判斷。
要問問部門裏的 " 老人 ",尤其是經過觀察,有一定操作且正直的人。
作為新人,降低風險是給自己負責,也是對把你招進來的領導負責。
總之,先站穩腳跟,安定下來,一上到就大刀破斧,最後很容易雞飛狗跳。
2. 讓一把手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
作為一個沒做出什麼成績的外來年輕人,讓老板秦王決定變法,而且動的是貴族的利益。
那麼,最關鍵的其實是一句話,讓一把手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
在大變革之前,一定要做好一把手的思想工作,讓他知道可能會遇到什麼風險,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另外,要把一把手尊重的主要反對者叫過來,大家當面談談。
商鞅就找來了秦孝公身邊最反對變革的甘龍叫來,辯論了一番。
因為最開始講戰略,講計劃,講方法的時候,不需要眾人參與意見,找到關鍵人即可。
商鞅最後扣回了領導最關心的問題,強國,一下插到了秦孝公的軟肋上。
3. 有智慧的人制定策略,一般的人去執行
變革最開始,不跟一把手溝通,有問題;溝通太細,也有問題。
核心團隊想明白,主要的人提不出太大意見,那就幹;
智慧的人制定新的方式、方法,傻人、笨人按部就班去做;
賢者會改變世俗,不學習、不努力、不破局的人會被束縛。
4. 哪些人需要參與決策
管理是門軟科學,有一定模糊地帶,但有一個總體原則,保持平衡。
如果事事跟所有人商量,實行絕對的管理民主,但絕對不對,效率很低;一把手一個人説了算,也不對。
保持平衡,就是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于不同的事情,讓不同範圍内參與決策。
制定戰略的人不多,ceo、總部主要職能的一把手,利潤中心的一把人,大家一起制定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
記住一個原則:下探一層。做戰略,下面一級利潤中心一把手能夠清楚你為什麼這麼做。
一級利潤中心的商業計劃、全面預算,一級利潤中心的中層要明白。
三 成事方法論:業績第一
那麼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對管理人士又有什麼借鑑意義呢?
業績至上是商鞅變法最關鍵的一點。
第一條,把人民一什一伍編制好,到底有多少人?哪些人是一組?
變法之後,你們就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
大家共同進退,甚至互相揭發,彼此要多留意一點。
這是商鞅變法第一條,一個最重要的一條。
第二條,對外軍工第一。有軍功,就可以受賞。但軍功只是對外,如果你把好鬥用在團隊内部,就會受罰。
第三條,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幹得好,贖回奴隸身,做回自由人,幹不好,不幹活的,就将會被收成奴隸。
第四條,是前三條的延伸,即使你是貴族,如果你沒有軍功,不能當大官,只能和庶民一樣。
套用在現代公司上,就是鐵飯碗不在了,即使你是領導,也要有業績才行,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一輩子。
這一條,讓中國歷史就此改編。
商鞅變法前,中國和西方很像,王之下,有貴族。王的權利很大程度上被貴族分享。
所以,商鞅變法即便沒消除貴族,也至少砍了他們一條半腿。
馮唐總結商鞅變法,總體上有三個核心 " 軍功、王權、集體 ",只有王權領導下的集體去争取軍功這一條。
同樣,如果你把他用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上,結論也呼之欲出。
那就是,老板領導下的集體,去争取業績。
《資治通鑑》就是這樣一部書,不論你是帶團隊,還是談合作,遇到有疑問的時候,想想《資治通鑑》裏沒有有類似的案例,是怎麼處理的,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結果是什麼,可能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這本《勝者心法》,就是教你古為今用,把學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