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孩子公共場合哭鬧,共什麼情?講什麼理?請先把他抱走,歡迎閲讀。
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相信是最讓家長們頭疼的事之一。
五一假期帶孩子出門,娃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比如,逛商場,鬧着買玩具;遛公園,吵着要多吃一個冰淇淋……
一旦家長不答應,孩子就開始耍賴,剛要講道理,就開始嚎啕大哭,撒潑打滾……
圖片來源:giphy.com
面對此情此景,共情講道理,孩子不會聽;當眾硬碰硬,也很有壓力……
這時不妨先把孩子抱走,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孩子發泄情緒;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原地讓孩子滾一滾發泄一通,也未嘗不可。
不過有的家長會采取不溝通、不安撫的「冷處理」方式:在一旁冷靜觀望,或者幹脆玩起手機或者錄起視頻……
真心不建議家長們采取這種置之不理的「冷處理」方式,因為——
不溝通、不安撫的「冷處理」方式
會刺激孩子,加劇情緒爆發
孩子倒地撒潑,一下子就把家長們推入尴尬的境地:一邊腎上腺素飙升,火氣上湧,一邊又感到深深無力。
為了不縱容孩子的行為,做不動手的父母,很多年輕的家長們希望通過「冷處理」的方式來和孩子説不。
「冷處理」對孩子來説,反而是一種「刺激」,會加劇情緒爆發。
為什麼這麼説?
孩子在撒潑發脾氣時,大腦會產生壓力荷爾蒙,讓娃呼吸急促、怒火上湧、失去理智。
在幼兒階段,大腦中控制情緒和思維的前額葉皮層發育還不成熟,調控壓力荷爾蒙的能力還很弱。
這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情緒,但表達和處理情緒的能力卻不成熟,只會用哭鬧撒潑這種「粗暴」的形式來應對。
此時的娃本就已經情緒崩潰,家長卻置之不理,加上旁人的側目,「冷處理」就變成了一種「冷暴力」,孩子的壓力荷爾蒙會在短時間内再次暴增,崩潰的情緒自然越演愈烈。
當家長看着哭鬧打滾的孩子,以為娃企圖要挾我們時,他們不過只是一個無助的寶寶——「我不能控制我自己,我需要爸爸媽媽幫我 」
如果家長公開斥責孩子,或者帶有情緒,連拖帶拽地轉移孩子,并且拒絕和孩子在言語上進行溝通與幫助,還會引發孩子更大的情緒風暴。
孩子撒潑哭鬧時
家長可以這麼做
家長們與其和孩子硬碰硬,不如深呼吸,平復情緒,帶孩子做個「情緒暫停」。
具體怎麼做,我們給家長劃 3 個重點:
觀察周圍環境
判斷要不要把娃抱離事發地
如果孩子周圍環境比較安全,可以不用抱走,也不一定要讓孩子站起來,但最好告訴孩子:
爸爸 /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如果你不願意起來,可以躺一會兒,我會一直陪着你
如果孩子在人流較多或交通比較繁忙的馬路上倒地撒潑,一定要立即把他抱到安全并且隐私的地方,比如人流稀少的牆角或者走廊中。
離開當下引發孩子情緒風暴的第一現場,能幫孩子從「失控」的情境下轉移出去。
也能幫助家長們遠離被其他人目光匯聚、指指點點的處境,從尴尬、無助、火冒三丈的情緒中盡快抽離出來。
肢體安撫,緩解孩子情緒
孩子經歷情緒風暴時,體内的壓力荷爾蒙爆表,噌噌噌地往上漲。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簡簡單單的擁抱,握住孩子的小手,又或者摟住孩子的肩膀。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這些温柔的肢體接觸能夠讓孩子體内釋放愛的荷爾蒙——催產素,緩解寶寶崩潰的情緒。
安撫不代表是妥協,而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在你身邊,我是來幫助你的。
允許孩子發泄情緒
陪孩子做好情緒調整
家長不管是陪孩子原地撒潑,還是把孩子抱到安全隐私的角落,目的都不是讓孩子立馬停止哭鬧。
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暫停」的環境——一個可以調整自己的環境。
在情緒「暫停」的環境裏,家長要做到充分的温和陪伴,讓孩子感到足夠的安全感。
我把你抱到這裏,是因為想幫助你冷靜下來,我們可以談一談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如果你想哭,我會在這裏陪着你。如果你覺得好了,就告訴爸爸 / 媽媽。
讓孩子知道,這裏有爸媽的陪伴,可以充分發泄自己的情緒,等這一陣情緒風暴過去後,「暫停」也就随之結束了。
不想孩子動不動倒地撒潑
做好事後復盤很重要
孩子的情緒風暴後并不是終點,更是一個起點。
孩子撒潑打滾時,需要發泄情緒;風暴剛剛結束時,「理智」還沒有完全回歸,直接講道理很可能會戰火重燃。
等孩子心情完全平靜下來、注意力已經轉移之後,咱們再講道理,娃更容易聽得進去呀。比如晚上睡覺前的親子聊天時間,就是一個復盤的好時機。
舉個例子來説,孩子白天因為爸媽沒有買玩具而撒潑打滾,就可以參考這樣的步驟來復盤:
由家長來回顧白天的經歷
寶寶還記得白天在商場都發生什麼了嗎?爸爸媽媽沒有給寶寶買玩具,寶寶生氣了,還躺在地上哭了。
爸爸媽媽看你在地上哭,我們也很着急,想幫助你。後來你自己慢慢平靜下來了,你看我們也是可以控制好自己情緒的嘛!
給積極的行為做正反饋,引導寶寶説出自己的想法
當時看到寶寶生氣了,最後你自己能平靜下來,我要為你點贊。
現在你已經不生氣了,能不能用平靜的語氣告訴我們,寶寶當時在想什麼?想和爸爸媽媽説什麼?
等孩子表達完想法,再和孩子共情講道理
嗯,我完完全全了解你的想法了。
爸爸媽媽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今天這個玩具不能買,不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愛寶寶了,而是家裏已經有很多同類型的玩具了。
我們明天可以一起整理一下,把寶寶想玩的玩具都拿出來,再看哪些沒買過寶寶又特别想要,爸爸媽媽再去和寶寶一起買回來玩好嗎?
復盤要改正的行為,下次可以怎麼做:
你看白天寶寶還要掉金豆子,躺冷地板,爸爸媽媽根本弄不清寶寶想説什麼。
爸爸媽媽要告訴你的是,溝通方式有很多種,但你躺在地上哭鬧,爸爸媽媽是沒有辦法知道你想做什麼的,下次你如果想和我們溝通,是不是也應該用嘴、用語言説出來溝通呀?
比如你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我很生氣」,或者幹脆跺跺腳,讓爸爸媽媽看到你很生氣,好不好?
和孩子一起復盤,不是為了批評孩子,而是通過這種形式,讓家長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形式,讓孩子了解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復盤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孩子也不會因為一兩次復盤,就能改變動不動撒潑打滾的習慣,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和孩子的反復練習。
本文專家
王冰玉
合作專家
波士頓大學 學前教育碩士
蘇靜
審核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
策劃制作
監制:大力
策劃:美麗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