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扒完這些細節,誰還罵她…,歡迎閲讀。
編輯:左靜
都是拍攝 " 被侵犯 " 的畫面。
這是張藝謀執導的《第二十條》,趙麗穎飾演的聾啞女性被強暴後的畫面⬇️
這是賈玲執導的《熱辣滾燙》,飯店老板性騷擾女員工的畫面⬇️
能察覺出什麼不同嗎?
男導演的鏡頭習慣聚焦于受害者痛苦掙扎的慘狀。
女導演的鏡頭對準的卻是施害者猥瑣油膩的嘴臉。
當鏡頭緩慢推進,猥瑣男的面目占據螢幕。
這一刻,所有觀眾都在凝視這個犯罪的男人。
因為女性導演在創作者有性别視角,她們清楚一點:
" 痛苦不應該被賞玩,罪惡才應該被書寫 "。
凝視的對象從女性變成了男性。
" 撈女 " 的角色設定變成了 " 撈男 "、" 擦邊 " 的标籤也從女性身上摘下貼在了男性身上。
這系列的設定并不突兀,因為它真實存在。
但是以往以男性導演為主的電影題材中,他們幾乎都處于隐身狀态,這一次被女性導演拎出來刻畫、審視。
這種颠覆,或許才是很多男性觀眾看電影時隐隐感到不适,破防以後狂刷低分的原因之一。
除了置換審視與被審視的性别,将男性角色安放在被凝視的位置上。
《熱辣滾燙》在塑造女性角色時,也有獨到之處:
不回避她們的復雜性。
女性不再局限于純潔聖女或者邪惡蕩婦的二元對立,而是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
張小斐飾演的妹妹離了婚,控訴前夫時被樂瑩點破她出軌一事。
她辯稱自己出軌是因為有魅力,順帶擠兑姐姐幾句。
姐妹不和,妹妹做菜示好也只是為了從樂瑩手中拿走房子。
大打出手以後,樂瑩為了侄女還是把房子給了妹妹。
結果打了人的妹妹沒有愧疚沒有不好意思,反而理直氣壯地吐槽:" 早就該籤字了 "。
瘦身後的樂瑩回到店裏,妹妹看到她的變化,也只是潑冷水 " 趁減了肥找個好男人嫁了,就算她赢了一次 "。
她還以為姐姐是想赢過她,不肯承認姐姐的進步和蜕變。
直到樂瑩登上拳台打拳,她才意識到了姐姐口中的 " 赢一次 " 指的是什麼。
當所有人都鼓掌時,她也只是坐着,神色復雜地看着⬇️
這種親姐妹之間互相較勁的微妙心理,電影刻畫的很細致。
也沒有為了大團圓式結局而刻意美化它。
因為影片想表達的是樂瑩和自我的和解,并不需要通過姐妹和解實現 " 包餃子式 " 的大團圓結局。
李雪琴飾演的閨蜜,同樣是個胖乎乎的女孩,倆人曾經因為共同被排擠而成為好友。
一路走來互相扶持,15 年的友情中,肯定也真心對待過彼此,只是比起閨蜜情,她更在乎愛情。
所以她 " 知三當三 " 撬走樂瑩男友,揣着孕肚準備奉子成婚。
準備攤牌的時候叮囑男友説話委婉點,理由居然是她還想讓樂瑩來當伴娘,以此堵住别人罵她小三的嘴。
自私自利到有點不要臉的程度,又會在窗户紙捅破時麻溜跪下求饒。
喜劇效果拉滿,讓人氣到想笑,跟傳統叙事刻畫的 " 小三形象 " 比起來,這個閨蜜甚至顯得有點可愛。
楊紫飾演的表妹豆豆,在樂瑩因為打架被扣在警局時,冒着風雨來接她。
説要把傘留給她,説自己騎電動車回去。
還安慰姐姐,就算她不願意上自己的節目也沒事,最多自己的轉正要延後罷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個善良、熱心的好妹妹時,電影又埋下了伏筆。
風雨裏,豆豆看似在擁抱樂瑩,實則是用借她的衣服擦手。
豆豆做的一切都是設計樂瑩,利用她心軟的特點,哄騙她答應上節目。
通過惡剪讓樂瑩出糗,為了自己事業高升犧牲親人。
最後丢下一句:" 要不是節目需要她當素材,誰願意理這種親戚。"
于是黑手印成了血手印。
豆豆背叛讓樂瑩失去了最後一絲光,最終将她推下了絕望深淵⬇️
樂瑩對她們的态度都是聽之任之,任由她們将自己搓扁捏圓。
把房子給了不講理的妹妹,自己收拾東西搬出去住。
把男友讓給閨蜜,自己退出,還去他們的婚禮當了伴娘。
配合表妹上了自己原本很抵觸的節目,在節目中被消費、被攻擊 ……
樂瑩的抉擇反映的正是創作者的态度,對這幾個有缺陷的角色,沒有鼓勵,也沒有喊打喊殺的一味批判。
只是一種呈現和旁觀的狀态:
你看,生活中就是有這樣的女人,她們復雜晦暗又鮮活。
她們無需背負更沉重的道德要求,可以是不完美的人,可以像男人一樣犯錯,可以不受規訓。
從這個角度看,就能明白《熱辣滾燙》和原版《百元之戀》的區别。
兩部電影雖然乍一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 32 歲的廢柴女通過拳擊改變人生狀态的勵志故事。
但原版電影導演武正晴、編劇足立紳均為男性電影創作人。
相較之下,女性創作者的筆觸來得細膩温柔許多。
原版安藤櫻飾演的女主活在一個充滿惡人的環境中,和父母倆人 " 斷親 ",幾乎沒有聯系。
被店長強奸之後報警,警察不處理,犯罪者逍遙法外。
反觀樂瑩,不管是媽媽轉賬的 2000,或者父親來看望她時父女倆的酒桌談話,她的親情線顯然温和多了。
" 挖牆腳 "、" 鹹豬手 " 等遭遇,也比原版平和多了。
兩個女主對 " 赢一次 " 的解讀全然不同,人生抉擇也全然不同。
拳擊比賽以失敗告終,安藤櫻飾演的一子向男教練不斷哭訴 " 好想赢,好想赢啊 " ⬇️
最後跟傷害過她的男教練手拉手,順從的走了⬇️
而賈玲飾演的樂瑩呢?
原本她是一個 " 空心人 ",生活找不到意義,也從不發朋友圈⬇️
為了拳擊比賽她辛苦減重訓練,最終還是沒能逆襲,被對方打倒。
但她很開心,因為比賽中用自己擅長的左拳擊中了對手。
于是當教練安慰她失敗不要緊時,她小聲嘀咕了一句 " 已經赢了 "。
之後,她發了 32 年以來第一條朋友圈⬇️
最後走出拳館,面對想重修舊好的男教練。
樂瑩拒絕了對方發起的 " 吃牛蛙 " 邀約,開始表達真實心聲,坦白自己其實不愛吃牛蛙。
至于下次邀約與否,她只説 " 看心情 "。
電影定格在她獨自轉身,回家路上小跑着練拳的背影。
四兩撥千斤地暗示了截然不同的人物命運:
一個女人的最終歸宿不是男人,而是更強大的她自己。
電影不是渲染身材焦慮,也不是 " 得漂亮者得天下 " 的邏輯。
《醜女大翻身》刻畫復仇爽感,都會大寫加粗旁人對她蜕變的反應,但影片中樂瑩瘦身後的情節篇幅只有四分之一。
大量的鏡頭都在刻畫蜕變的過程,最打動人的是她揮拳速度和眼神的變化。
從這樣⬇️
到這樣⬇️
樂瑩被劈腿,而男友出軌對象也是一個胖女孩。
這樣的設定妙就妙在,它把 " 出軌 " 一事的重點從 " 女性因為身材顏值差異被抛棄 " 挪回了 " 男人見異思遷始亂終棄 " 的本質。
兩個被性騷擾的女店員都是長衣長褲的衣着,很普通低調的外表。
也是在強調被騷擾跟女性身材外貌衣着無關,該被讨伐的是施害者,少一點 " 受害者有罪論 "。
樂瑩去健身房報名,盡管她反復強調自己是想打比賽,但沙溢飾演的健身房老板還是固執地默認她就是想減肥。
一針見血地揭示:
女性渴求力量與榮譽,總會被男性解讀成對美麗的追求。
電影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擺脱了 " 胖跟醜畫等号 " 的傳統叙事。
沒有故意醜化誰或為了突出對比,把鏡頭聚焦在女主的雙下巴、" 遊泳圈 " 上。
片中的樂瑩是頹廢但并不醜惡,因為善良細膩,反而讓人覺得可愛可憐。
" 兩個蘋果一大一下,朋友管你要,你給哪個?"
從前的樂瑩 " 兩個都給 ",因為如此渴望被擁抱。
習慣讨好他人委屈自己,就算被擁抱時撞傷腳踝,她也選擇默默隐忍。
正是因為這種性格底色,才讓她陰差陽錯的 " 愛上了昊坤 "。
影片一開頭昊坤對着玻璃欣賞自己,她卻誤以為對方在看她。
這是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被看見。
包括她跳樓自殺卻毫發無損,最後站在鏡子前放聲痛哭。
" 怎麼一點傷也沒有,好疼啊 ……"
言外之意,都是希望有人洞察且擁抱自己的傷痕與脆弱。
樂瑩聊到為什麼渴望拳台時,説過這麼一句台詞:" 兩個人打的那麼激烈,最後還能擁抱。"
或許 " 擁抱 " 才是她内心的期許。
只是這一次她傷痕累累,卻已經不需要向誰展示傷口、乞求憐愛。
一如影片最後,她和昊坤實現了身份置換。
落魄失意的昊坤經過健身房,看着刻苦訓練的樂瑩,執着追求 " 赢一次 " 的夢想。
這一次,她眼裏只有專注,閃閃發光。
表面上看,她是從 200 斤成功瘦身。
實際上,她殺死了曾經那個讨好型人格的自己,擺脱了向外尋求愛的心态。
再問她兩個蘋果給哪個,她只説:" 看心情。"
而這正是賈玲想通過電影傳輸的觀點:遵從内心,學會愛自己、取悦自己。
電影裏,她也埋下很多有温度的細節:
電影開篇海報上的 "Yolo",意思是 "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 " ⬇️
樂瑩微信用的頭像是一只小狗。
這只狗狗是賈玲在《你好李煥英》片場撿到的,全程陪伴、見證了她的減肥過程⬇️
樂瑩變成女拳手後出場比賽的白色背心,用英文寫着 "That ’ s Li Huanying ’ s daughter"(這是李煥英的女兒)。
第一部電影獻給母親,第二部電影獻給自己⬇️
還有種種體現女性導演細膩心思的細節⬇️
其實不管是内容表達上獨特的女性創作視角,或優秀的票房表現,賈玲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實現突破和新生的既是樂瑩,也是賈玲。
(樂瑩連讀就是 " 玲 ")
電影之外,從相聲小品演員到國内頂尖女性導演。
從 200 斤胖妞到渾身腱子肉,動物流健身,硬拉自重兩倍。
電影播出後,圈内也有許多女藝人發文支持賈玲,或為了電影發聲。
楊幂叫爸爸包場⬇️
希林娜依高發文安利電影⬇️
女性電影人抱團取暖。
才能在男導演壟斷話語權的圈子裏,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們笃信," 謀女郎 " 之後,終将湧現更多的 " 玲女郎 "。
最後一句
當初《你好李煥英》上映,她説票房超過 30 億,就瘦成一道閃電。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一個包袱時,她卻在默默努力。
大基數減重 100 斤、不斷刷低體脂率、練出肌肉馬甲線 ……
這個過程經歷過什麼,或許只有她自己知道。
總而言之,温柔且堅定的玲姐,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