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離開“吉利系”一年,易寒回歸smart,全面負責中國區銷售等業務,歡迎閲讀。
1 月 9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 smart 官方獲悉,易寒已回歸 smart,正式出任 smart 中國區 CEO 一職,全面負責 smart 在中國的銷售和市場營銷工作,并向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銷售、市場及售後副總裁張明霞匯報。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易寒)是因為家庭原因回到杭州的。回歸 smart 後,他主要負責中國的業務。之前易寒從 smart 離開時就是目前這個職位,他離職後這一職位由張明霞兼任。"smart 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公開信息顯示,易寒曾在吉利體系内深耕多年,先後擔任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兼品牌與市場總監、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等職務。
負責吉利汽車相關業務期間,易寒曾幫助吉利從多品牌回歸單一品牌,被認為是吉利年銷量由 40 多萬輛攀升至百萬輛的重要推動者之一;2016 年,易寒被調入沃爾沃汽車,負責沃爾沃汽車在中國的落地以及產品的推廣工作;之後,易寒又負責剛剛誕生的領克品牌。在其帶領下,領克在兩年内完成了品牌發布到推出 01、02、03、01 PHEV 車型,以及 "Co 客大會 " 等一系列工作;2019 年,易寒代表吉利方負責 smart 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營銷業務;2022 年 7 月,吉利推出全新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雷達,易寒以雷達汽車首席業務增長官的身份亮相品牌發布會;直至 2023 年年初,易寒從 " 吉利系 " 離職并加入小鵬汽車,成為小鵬汽車第一個傳統汽車行業出身的營銷副總裁。
離開 " 吉利系 " 一年後,易寒回歸 smart,背後則是 smart 品牌欲在中國市場進一步發力。自誕生之初,smart 就堅持 " 中歐雙核,全球布局 " 的戰略,以中國和歐洲市場為主,其他海外市場為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當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車市場。中汽協方面預測,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 900 萬輛,同比增長 35%。這意味着,對于任何一家汽車品牌來説,只有将中國市場的銷量做扎實,才有輻射全球的底氣。
官方數據顯示,2023 年,smart 全球累計交付近 7 萬輛,業務覆蓋中國、歐洲、中東、東南亞、南亞等 22 個國家及地區。具體來看,smart 精靈 #1 已在歐洲十國上市并交付,在去年 11 月收獲近 4000 輛的訂單;在東南亞,smart 深化與寶騰集團的戰略合作,更新東南亞戰略地位,探讨在海外構建生產能力可能性;在中東和南亞,smart 已在多地擇定合作夥伴,進一步推動產品上市落地。
反觀在中國市場,smart 于 2023 年累計交付超 4 萬輛新車,平均月銷量為 3000 輛。這樣的成績,對 smart 這個由吉利和奔馳雙重加持的品牌來説,并不十分出彩。作為參考,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2023 年累計交付 37.6 萬輛汽車;蔚來累計交付約 16 萬輛新車;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約為 14.16 萬輛;零跑、哪吒和極氪等品牌,2023 年的銷量也都超過了 10 萬輛。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着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的易寒,重掌 smart 在中國市場的業務,顯得格外重要。但在 " 内卷 " 加劇的競争下,他所面臨的挑戰并不小。
"2022 年是 smart 品牌全面煥新,2023 年是品牌全速運營,2024 年則是 smart ‘全網域躍遷’,方向包括品牌、產品、服務、研發五個核心領網域。與之前的五年相比,企業要上到一個新台階。今年,smart 的新產品會進入品牌從沒進入過的更大細分市場。" 上述 smart 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規劃,2022~2025 年,smart 每年會帶來一款全新產品,并進入全新細分市場。随着 smart 精靈 #1 和 smart 精靈 #3 的上市,smart 還将在未來兩年發布兩款全新車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在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領網域,smart 首次對外發布了智能駕駛戰略,smart Pilot Assist 2.0 在去年 10 月上線,而 smart Pilot Assist 3.0 将在 2024 年底前上線。此外,smart 方面還宣布,将成為全球首個搭載 AMD V2000 芯片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在自營充電補能網絡方面,smart 正同步鋪開目的地充電、商超直流快充和跨城 800V 直流超快充三種業态。目前,smart 自建充電站試點項目已陸續上線,首座商超快充已落地重慶,首座目的地充電站在崇禮啓用,首座 800V 超快充站點已落地上海投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