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世紀審判:微軟如何打赢收購動視暴雪的反壟斷官司,歡迎閲讀。
北京時間昨天(7 月 11 日)深夜,美國北加州聯邦地區法院判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不構成壟斷。至此,世界各國和地區多數監管機構都已經批準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之前持反對意見的英國競争和市場管理局(CMA)也進入重新談判階段,長達一年半的各國和地區反壟斷調查案就此進入尾聲。微軟掃清了收購動視暴雪的原則性障礙,這場金額高達 687 億美元的收購大戲即将落幕。
為了獲得各國和地區監管機構的批準,微軟以合同的形式對其他遊戲公司做出了讓步,對于最核心的 " 使命召喚 " 系列,微軟也承諾該系列會繼續登陸其他主機,這些條件換來了各國和地區監管機構的批準。另一方面,對于合同與承諾并不滿意的索尼則試圖阻止這次收購,雙方在各國監管機構和法庭上角力,因此流出了很多難得一見的内部細節,值得玩家回顧。
問題的產生
微軟在 2022 年 1 月 18 日正式公布了這項高額收購,因為數字過于龐大,這一收購案從公布初始就吸引了世界各國和地區監管機構的注意。微軟在收購後會如何處理 " 使命召喚 "" 暗黑破壞神 " 等熱門系列,是變為 Xbox 獨占還是和其他主機或平台繼續分享?這個核心問題關系到微軟是否涉及壟斷,監管機構自然對此表示重視。
微軟和動視暴雪都是美國公司,倘若美國法院判定此案涉及壟斷,收購會直接失敗。倘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判定壟斷,雖然不能直接阻止收購,但兩家公司需要有一家在法律上退出該地業務。假設這種情況發生了,微軟在遊戲外的業務更復雜,退出直營的一方将是動視暴雪,微軟需要将動視暴雪在當地的遊戲經銷交給第三方公司代理。
微軟為了表示自己并無壟斷之意,與多家公司籤署了 10 年遊戲授權合同,将微軟和動視暴雪的遊戲授權給不同的主機和雲遊戲平台。通過出讓這部分利益,微軟通過了全球大部分機構的審查——過程中則免不了許多曲折。
大戰的前夕
根據美國法院公開的内部檔案,微軟在 2021 年 4 月列出了 8 家收購目标備選公司,其中有 5 家是 Zynga 和 Niantic 等手遊公司,但剩下的 3 家傳統遊戲公司值得注意—— Bungie、IO Interactive 和 Supergiant Games。
Bungie 此時給《命運 2》開發的資料片《凌光之刻》一度進入了 XGP(Xbox Game Pass)訂閲庫,因此玩家對于微軟曾打算重新收購 Bungie 的消息并不吃驚,其實 Bungie 在 2021 年同時與微軟和索尼兩家公司進行着收購談判。IO Interactive 以 " 殺手 47" 系列聞名,他們依然在給 Xbox 和 PC 平台開發代号為 " 龍 "(Project Dragon)的奇幻網遊,檔案顯示,這款新作将由微軟發行。如果檔案透露的情況至今沒有變化,那麼就算微軟最終沒有收購 IO Interactive,二者目前依然保持着合作關系。Supergiant Games 工作室之前曾開發過《堡壘》《晶體管》《黑帝斯》等經典獨立遊戲,因此進入了微軟的收購備選,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表示 Supergiant Games 在未來與微軟存在合作關系。
" 龍 " 應該是一款微軟平台獨占的奇幻網遊
動視暴雪在 2021 年 4 月還沒有賣掉集團的計劃,同期的微軟也沒有把動視暴雪列為收購目标。2021 年 7 月,美國加州公平就業和住房部門圍繞之前的多項醜聞起訴動視暴雪(詳情可見《動視暴雪,永恒的終結》),此後動視暴雪才開始尋找買家。與微軟競争的買家有 3 個,為了保護隐私,外界并不知道這 3 個競争對手是誰,能夠一口氣掏出 600 億美元的巨頭放眼全世界也并不多見,玩家可以自行對号入座。
微軟于 2022 年 1 月 18 日對外公開收購動視暴雪的計劃,索尼則于 2022 年 1 月 31 日公開了收購 Bungie 的計劃。索尼收購 Bungie 的計劃于 2022 年 7 月 15 日完成,金額為 36 億美元,沒有觸發反壟斷調查,是一次常規的防御型收購。另一方面,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計劃一公布便引起了多國市場監管機構的注意,各類反壟斷調查案歷經一年半,直到現在才進入尾聲。
微軟公開收購動視暴雪計劃的兩天後,即 2022 年 1 月 20 日,索尼互動娛樂(SIE)總裁兼 CEO 吉姆 · 瑞恩在内部郵件中表示:" 微軟這次收購根本不是為了獨占,而是出于更大的思維考慮,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搞這種大手筆。我對菲爾 · 斯賓塞(微軟遊戲部門 CEO)和鮑比 · 科蒂克(動視暴雪 CEO)都很熟悉,所以我非常确定 PS 主機在漫長的未來依然能玩到‘使命召喚’系列新作。"
表面激動、内心沉穩的吉姆 · 瑞恩
吉姆 · 瑞恩大概沒有想到這封内部郵件後來會被美國法院公開,他在公開場合經常表示 " 微軟收購後‘使命召喚’系列會離開 PS 主機 ",這種表裏不一很可能給美國法院留下了負面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判決。另一方面,微軟在公開場合始終強調 " 收購後‘使命召喚’系列依然會登陸其他主機 ",美國法院也沒有找到微軟考慮讓 " 使命召喚 " 離開 PS 主機的内部檔案。至少在 " 使命召喚 " 這個核心問題上,微軟做到了表裏如一。
菲爾 · 斯賓塞并非法律專業人士,很多收購相關的細節交給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務官布拉德 · 史密斯處理。史密斯之前曾在多項重大官司中促使微軟與競争對手和解,2003 年微軟向美國在線(AOL)支付 7.5 億美元達成 IE 和 Netscape 兩個浏覽器的和解,2004 年微軟又向 Sun 微電子公司支付 19.5 億美元達成衣務器專利和反壟斷官司的和解。史密斯推崇 " 冤家宜解不宜結 " 的思路," 破财消災 " 和 " 利益共享 " 是他的慣用手法。
推崇 " 和氣生财 " 的布拉德 · 史密斯
英國與歐盟
2022 年 12 月 6 日,微軟與任天堂籤署了 10 年授權合同,微軟将給 Switch 及後繼任天堂主機提供第一方遊戲,如果微軟成功收購了動視暴雪," 使命召喚 " 等系列也将登陸 Switch。2023 年 1 月 12 日,Nvidia 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表示關注,雖然 Nvidia 沒有直接反對這樁收購,但他們希望得到遊戲跨平台的承諾。2023 年 2 月 21 日,在這個歐盟委員會的工作日,微軟宣布與 Nvidia 達成 10 年授權協定,為 Geforce Now 雲服務提供遊戲。
并非所有公司都籤署了這類合同,Valve 總裁加布 · 紐維爾表示他信任微軟,所以沒必要給 Steam 籤署此類合同。索尼的吉姆 · 瑞恩則表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壟斷,所以他不想籤合同,他只希望監管機構能夠阻止收購。
微軟和索尼在 2023 年 3 月 9 日圍繞英國 CMA 的報告展開了争執。微軟表示合同允許 " 使命召喚 " 系列在同一天同時加入 XGP 和 PlayStation Plus 兩個訂閲庫,索尼卻表示微軟可以提供有缺陷的 PS 版本,甚至在戰役的最後一關加入致命 Bug,用這種劣化方式将 PS 主機的 " 使命召喚 " 玩家全趕跑。
3 月 22 日,微軟向 CMA 保證,PS 版的 " 使命召喚 " 在發布時間、内容、功能、更新性和質量方面與 Xbox 相同,甚至可以給 PS5 的 DualSense 搖桿進行單獨優化,讓 PS5 版的體驗比 Xbox Series X 更豐富,然而索尼無論如何就是不籤合同。
PS5 的 DuelSense 搖桿有很多獨特功能
之後,為了繼續展示自己并無壟斷之意,微軟又和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雲遊戲公司籤署了合同,給這些雲遊戲平台派送自己的第一方遊戲,繼續出讓自己的部分利益。3 月 15 日,微軟和日本公司 Ubitus 及烏克蘭公司 Boosteroid 籤署了雲遊戲合同。3 月 24 日,CMA 發布了階段性報告,判定 " 使命召喚 " 系列撤離 PS 平台對于微軟得不償失,因此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不涉及主機行業的反壟斷,雲遊戲行業的報告則待定。
4 月 11 日,微軟又和英國公司 Everything Everywhere 籤署了雲遊戲合同。之前 CMA 已經表示微軟不涉及主機行業的壟斷,現在微軟又和多家雲遊戲公司籤署了合同,連英國媒體都預測 CMA 将在 4 月 26 日的完整版報告中對微軟放行。
然而,CMA 在 4 月 26 日發布的完整報告卻出乎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料,這份報告的内容只能概括為 " 一本正經的胡説八道 "。CMA 承認微軟沒有壟斷主機,然而又認為雲遊戲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而微軟在雲遊戲領網域的地位已經接近于壟斷。CMA 在報告中表示,微軟已經占據了全球 70% 的雲遊戲市場,盡管微軟和多家雲遊戲公司籤署了合同,但雲遊戲發展迅猛,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公司加入,這些公司現在還沒有雲遊戲業務,也就沒籤合同,對于未來,這樣選擇性的合同是不利的。最後,CMA 表示,他們沒心思在未來 10 年間持續管理雲遊戲市場,所以現在直接反對收購,最省心的辦法自然是一刀切。
英國人擅長的一本正經式胡説八道
CMA 這種行文的語氣和經典喜劇《是,大臣》如出一轍,态度極為傲慢。這份完整報告公布後引起軒然大波。問題并不在于報告給出的結果,而在于過程—— CMA 可以反對收購,但必須拿出合理的邏輯。如果 CMA 認定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會導致主機行業壟斷,也算是合情合理,在人們的意料之中。然而 CMA 先認定主機行業沒有壟斷,又表示微軟即将壟斷雲遊戲,所以反對收購,這種盯着芝麻無視西瓜的 " 選擇性失明 " 令人無語。毫不誇張地説,作為一個專業監管機構,CMA 這份報告的理論水平甚至不如普通玩家,令人大跌眼鏡。
一向温文爾雅的布拉德 · 史密斯看到報告後怒不可遏,公開把 CMA 噴了個底朝天。3 月 24 日的階段性報告發布時,微軟已經回答了 CMA 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微軟甚至詢問 CMA 有沒有更多問題,而 CMA 對此沒有回應,一聲不吭地憋了整整一個月,才在 4 月 26 日發布了那份态度 180 度大轉彎的完整報告。這種暗箱操作讓史密斯判斷,CMA 就是純粹找茬。
玩家的惡搞圖,諷刺 CMA 酷似索尼的部下
CMA 表示微軟即将壟斷雲遊戲,然而雲遊戲現在的市場份額完全無法和傳統主機相提并論,微軟在英國只能給 5000 名玩家同時提供雲遊戲服務。最後,史密斯甚至威脅説,全世界的商務人士都對 CMA 的表現感到震驚,CMA 的行為是在破壞英國的招商引資和就業機會,微軟在英國經營着 Rare(《盜賊之海》)、Playground Games(《極限競速:地平線》)、Ninja Theory(《地獄之刃:塞娜的獻祭》)等遊戲工作室,為數千名開發者提供崗位,在遊戲行業之外,微軟對英國的投資同樣不可低估。歐盟的監管機構遠比英國更透明更合理,如果 CMA 不改變态度,微軟可以把更多的投資交給歐盟國家。
史密斯的這番威脅并非聳人聽聞,微軟對英國的投資确實遠超索尼。索尼倫敦工作室在 PS4 時代陷入衰退,憑借《地平線:零之曙光》崛起的荷蘭 Guerrilla Games 工作室才是索尼近年在歐洲戰略的重心,英國脱歐風波加劇了這種開發力量的轉移。既然索尼可以逐漸把重心從英國轉移到歐洲大陸,微軟當然也可以。
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Guerrilla Games
盡管 CMA 依然梗着脖子不妥協,英國首相裏希 · 蘇納克卻在 5 月 13 日表示 " 英國将發布對 CMA 的戰略指導,改革機構,簡化審核,讓監管機構成為英國面對問題的最終選擇,而非首選 "。這套發言暗示了首相對 CMA 的不滿,也為 CMA 在兩個月後的妥協埋下了伏筆。
另一方面,歐盟在 5 月 15 日發表了報告,歐盟相信微軟會履行讓 " 使命召喚 " 系列繼續推出 PS 版的承諾,就算微軟食言了,歐盟也不認為 " 使命召喚 " 會造成 Xbox 在主機領網域壟斷,因為 PS 在歐洲的銷量是 Xbox 的 4 倍。歐盟表示,微軟在雲遊戲行業的市場份額遠沒有 70% 那麼高,CMA 将很多不用雲遊戲的 XGP 用户錯誤計入,才導致了這個虛假數據。如果按照這種算法,默認每個 PS Plus 高級用户都是 PS Now 雲遊戲用户,那麼索尼在雲遊戲的市場份額應該高于微軟才對,CMA 的報告就是在胡鬧。
歐盟認為,雲遊戲在歐洲市場份額只有 3%,不過他們确實擔心沒籤合同的雲遊戲公司會在未來面臨不利,所以微軟需要在未來給新加入雲遊戲行業的公司提供授權。微軟接受了這一要求,并承諾将這項舉措擴展到歐盟之外的地區,因此歐盟批準了微軟的收購。
決戰北加州
歐盟放行後,微軟集中精力應對美國本土的審核。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雖然對微軟展開了長達一年半的反壟斷調查,但遲遲沒有申請暫停收購的短期強制禁令。6 月 13 日,FTC 終于申請了短期強制禁令,微軟與 FTC 随後在北加州聯邦地區法院進行決戰。這也是微軟和索尼在法庭上的一次大規模交鋒,公開了很多外界不知曉的細節。
北加州聯邦地區法院外景
FTC 明顯比 CMA 更專業,并沒有在市場份額極小的雲遊戲方面過多糾纏,将重點放在了傳統主機行業上。索尼列出了很多内部數據,FTC 試圖通過這些數據向法院強調 " 使命召喚 " 系列的重要意義。
以 2021 年的《使命召喚:先鋒》為例,這是系列中一款銷量較低的作品,即使如此依然獲得了 2021 年度收入第一的成績。在 2021 年,有 1400 萬 PS 主機用户花費至少 30% 的遊戲時間在 " 使命召喚 " 系列上,600 萬 PS 用户在 " 使命召喚 " 上花費了 70% 的遊戲時間,這部分人在 2021 年平均每人玩了 296 小時的 " 使命召喚 "。還有 100 萬 PS 用户除了 " 使命召喚 " 什麼都不玩。
" 使命召喚 " 系列在 2021 年的美國市場為 PS 主機帶來了 8 億美元收入,在全球為 PS 主機帶來 15 億美元收入。如果将 PS 主機 " 使命召喚 " 玩家購買 PS 軟硬體的全部花費記錄在内,從 2019 年至 2021 年,他們全體每年給索尼提供了 159 億美元的收入,而 SIE 在 2021 年的軟硬體合計收入為 248 億美元。
至于 2022 年銷量火爆的重啓版《使命召喚:現代戰争 2》,PS 版全球首周銷量為 440 萬,高于《FIFA 23》的 380 萬,索尼試圖用這個數字證明 " 使命召喚 " 系列對于 PS 甚至比 "FIFA" 系列更重要。
盡管評價褒貶不一,《使命召喚:現代戰争 2》還是輕松拿下銷量榜首
FTC 的邏輯很簡單,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後,如果 " 使命召喚 " 撤出 PS 主機,玩家因為 PS 沒有 " 使命召喚 " 而選擇 Xbox,随後在 Xbox 上消費更多的軟硬體,索尼的損失将遠不止每年 15 億美元那麼簡單。
這個邏輯明顯比 CMA 更清晰有力,不過依然存在漏洞。" 使命召喚 " 近年通過戰區模式變相轉型為免費網遊,一個玩了兩盤戰區就删掉客户端、沒有給 " 使命召喚 " 花過一分錢的玩家,也被索尼列入統計範圍。159 億美元的誇張數字就是這麼來的,并不能説 PS 沒了 " 使命召喚 " 就會真的失去六成收入。
此外,索尼還公布了部分第一方單人遊戲的開發成本和制作周期,《最後生還者 2》制作了 6 年,開發成本為 2.2 億美元。《地平線:西之絕境》制作了 5 年,開發成本 2.12 億美元。以上數字還沒有算上宣傳成本,最終開銷會更加高昂,這也是索尼第一方在未來重點投資網遊的根本原因。
在鲸吞動視暴雪之前,微軟遊戲部門最大的收購案是 2020 年以 75 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 Bethesda,因此和 Bethesda 相關的問題也成了這次法庭辯論的重點。菲爾 · 斯賓塞表示,索尼之前已經購買了《死亡循環》和《幽靈線:東京》的主機限時獨占權,他擔心索尼會對《星空》故技重施,所以才收購了 Bethesda。
斯賓塞表示自己被《死亡循環》的主機限時獨占刺激了
斯賓塞曾在 2020 年聲稱,Bethesda 今後的遊戲是否登陸 PS 主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2021 年 11 月的内部郵件證明,斯賓塞此時已經決定讓 Bethesda 未來的遊戲全部排除 PS 平台,因為之後的作品并沒有提前和索尼籤訂合同。
雖然菲爾 · 斯賓塞本人也承認,《紅霞島》的失敗要歸結于他的監工不利,然而微軟内部多名經理都表示過,斯賓塞奉行的是 " 無為而治 " 的理念," 光環 "" 戰争機器 "" 極限競速 " 三大 IP 只需要每個月向微軟遊戲部門匯報一次,其他 IP 的匯報次數甚至更低。這種态度自然會誕生《紅霞島》等失敗作品,但也為《完美音浪》等成功作品提供了土壤,一切全看工作室自身的能力。
法院遵循抓大放小原則,銷量越高的作品越重要,因此 Bethesda 作品的重要度不及動視暴雪,吉姆 · 瑞恩也在法庭上表示,他雖然對《星空》沒有 PS5 版表示不滿,但他承認這個銷量級别的作品并不涉及壟斷。
至于 Switch 版 " 使命召喚 ",鮑比 · 科蒂克表示,他説的并不是目前的 Switch,而是未來的加強版或後續機種,未來任天堂會推出性能更強大的硬體,這樣的硬體可以給 " 使命召喚 " 提供一個合适的舞台。
7 月 11 日,北加州法院判決 FTC 敗訴,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不涉及壟斷。其實 FTC 在邏輯方面已經遠遠好過瞪眼説胡話的 CMA,然而細節上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更重要的是,法官在探讨消費者即玩家的利益,而 FTC 經常将索尼的利益和玩家的利益混為一談,這種态度導致了 FTC 的敗訴。
未來坎坷路
FTC 的這次敗訴絕不意味着他們結束了對微軟的監管,FTC 從未像 CMA 那樣标榜自己是一刀切的機構,美國的監管是長期且持續的。以任天堂為例,1990 年 FTC 調查任天堂主機在美國的壟斷行為,任天堂被迫放松了對美國第三方的限制,才換來了 FTC 的 "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之後任天堂也從未在美國重新收緊這些限制。FTC 如同一把懸在美國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每個廠商三思而後行,其威懾力不容小視。
雅達利的子公司天元曾怒斥任天堂在美國搞壟斷
目前索尼依然沒有和微軟籤署新的合同,之前索尼與動視籤署的 " 使命召喚 " 合同規定系列不會進入 XGP 訂閲庫,且優先給索尼提供宣傳和 DLC 權利。這份合同将在 2024 年到期,且涵蓋的最後一款遊戲就是今年的 " 使命召喚 " 新作,明年涉及的應該只是 DLC 而已。換句話説," 使命召喚 " 新作今年不會加入 XGP,明年就不好説了。
FTC 持續的監管可以保障 " 使命召喚 " 被微軟收購後不會撤離 PS 主機,否則 FTC 會提出新的反壟斷訴訟。至于其他條件,比如和 XGP 同步進 PS Plus 訂閲,因為索尼沒有和微軟籤合同,這樣的條件很可能也算不上壟斷,FTC 對此就鞭長莫及了。吉姆 · 瑞恩在半年前表示 " 只想阻止收購,不想籤合同 ",如果他堅持這個路線,那麼索尼就會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索尼第一方工作室已經在開發多款網遊," 最後生還者 "" 地平線 "" 對馬島之魂 " 的網遊版值得期待,然而這些 IP 都不是 FPS。重啓版《馬拉松》作為 Bungie 的下一款 FPS,卻選擇了跨平台,未來的《命運 2》DLC 也是如此,這是索尼承諾給 Bungie 的條件。至于索尼從動視和育碧挖角的二線隊伍開發的 FPS,從目前發布會的狀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重啓版《馬拉松》的玩法類似《逃離塔科夫》
微軟認為 10 年合同對于索尼已經足夠,10 年後索尼可以開發出能夠媲美 " 使命召喚 " 的 FPS,就像《Apex 英雄》那樣。要如何理解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都知道 " 使命召喚 " 近年的口碑雖有下滑,卻依然占據着收入榜首席,并非搖搖欲墜。
至于英國方面,按照原計劃,微軟可以在英國競争上訴法庭要求 CMA 進行復審。微軟已經做好了在英國復審敗訴的最壞準備,微軟和動視暴雪都是美國公司,而非英國公司,所以 CMA 并不具備強制阻止收購的權力。如果 CMA 始終堅持微軟壟斷,那麼微軟可以将動視暴雪在英國的遊戲銷售渠道交給一家代理公司分銷,以這種方式變相讓動視暴雪退出英國業務,避免觸發反壟斷制裁。
然而,當美國法院判決 FTC 敗訴的一個小時後,CMA 宣布撤銷和微軟在法庭上的復審,CMA 将與微軟和動視暴雪重新開啓談判。之前不願和微軟繼續溝通的 CMA 居然主動求和,表現出了明顯的退縮迹象。這或許也説明,在歐盟和美國已經給微軟放行的當下,英國的是非無法阻止微軟完成收購的決心。
如今,微軟已經掃清了收購動視暴雪的原則性障礙,這幕大戲進入了尾聲階段。
微軟鲸吞動視暴雪,只為和索尼競争?菲爾 · 斯賓塞的回答并非如此,微軟遊戲部門自身的存續才是最重要的因素。2014 年初,菲爾 · 斯賓塞就職微軟遊戲部門 CEO 時,Xbox One 主機已經被 PS4 壓制,前景并不樂觀。微軟 CEO 薩提亞 · 納德拉甚至表示,如果拿不出新的發展方向,既然戰勝索尼無望,Xbox One 就是微軟的最後一台主機了。此時斯賓塞拿出了 Azure 伺服器、XGP 訂閲制和雲遊戲等計劃的藍圖,瘋狂給納德拉畫大餅,才保住了微軟的主機產業。
沒有斯賓塞力保,就沒有代号 " 天蠍座 " 的 Xbox One X
微軟歷代 CEO 對主機行業的看法不同,比爾 · 蓋茨認為主機就是純粹燒錢的行業,所以他接受了初代 Xbox 的 37 億美元虧損。史蒂夫 · 鮑爾默要求 Xbox 360 自負盈虧,間接導致了三紅事件。薩提亞 · 納德拉可以給主機燒錢,但在傳統賽道上他看不見勝算,所以斯賓塞才給他畫了另辟蹊徑的大餅。
也許這才是斯賓塞極力希望收購動視暴雪的真正原因——花掉這 687 億美元之後,微軟在遊戲行業,特别是主機行業的沉沒成本會一口氣大到無法退出的程度,斯賓塞和納德拉都有退任的一天,他們的繼任者考慮到沉沒成本也不會讓微軟退出遊戲行業,這樣才能有一個長期規劃。
即使如此,擺在微軟面前的依然是一條坎坷之路。PS5 截至 2023 年 3 月的出貨量已經達到 3840 萬台,而巴西微軟在 7 月 1 日公布的 Xbox Series X/S 總銷量為 2100 萬台,索尼在主機領網域依然有着明顯優勢,這不是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就能扭轉的局面。不過,在收購案進入尾聲的現在,斯賓塞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好好考慮一下有效整合資源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