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雜談20241025,中國米格21補遺之三線到一線:殲教七到山鷹,明眼一步走變三步走。,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水來 Author 大水來
前幾天説起米格 21 在中國的發展路線,中間有貴州制造的分叉口,有朋友希望看看這一段,今天那就開始吧。
貴州作為中國西南一個偏僻的省份,長期以來最有名就是茅台酒廠,酒廠就是該省的支柱產業,類似的情況發生在雲南,雲南算是中國最有名的煙廠,上世紀 60-70 年代,承接了不少國產三線工程,也使得這 2 個省份的工業得到了巨大的騰飛,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和東部發達省份的差距,也是以後騰飛的基礎。
# 三線到一線:貴飛的艱難發展歷程
1965 年開始,沈飛的殲 7 戰鬥機生產線開始向大西南轉移,轉移的時候,為了增加備份,同時在貴州安順和四川成都進行了復制粘貼,貴州安順的承接部門是 011 基地,四川成都則是大名鼎鼎的 132 廠,沈飛代号是 112 廠。
1975 年 12 月 21 日,貴州 011 基地生產的殲六甲全天候殲擊機首飛,這是貴州航空史上第一步,後來更新到殲 7 戰鬥機家族,從最早的殲 7 到殲教七,現在是山鷹教練機,未來則是不折不扣的無人機世界,極有可能產生六代無人機。
這也是貴州和四川第一次獲得超音速戰鬥機生產技術,在全國來説,都是獨一份,對于極度落後的西南地區是一個極大的促進,這個過程中,成都的制造廠位置選擇比較偏僻,算是鄉下,距離城區還有好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被新型小區和高樓大廈徹底包圍,運行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極差,10 多年前成都市政府就提出,将成飛搬離城區,方案很多,某些極端的方案需要搬遷到 80 多公裏外的山溝溝,出于員工生活和家屬穩定性來看,最終還是沒有成行,強行搬遷的話,核心技術人員和工人隊伍流失造成能力瓦解是必然的事情,最明顯的負面情況就是飛機的噪音和排氣污染,還有可能的墜機風險。
作為航空工業的老大哥,位于沈陽北站之前一點點,戰鬥機剛剛起飛馬上就到市中心,沈飛和成飛的處境類似,多年以來市政府一直希望搬走,某年有個神奇提案,要求全體搬遷到偏遠的山溝溝,像過去三線一般,眼不見心不煩,最終遭到大量抵制和反對而流產,但是讓高速噴氣戰鬥機遠離城區的呼聲一直沒斷,最近些年沈飛開始被迫搬出了主城區,在環線之外很遠的沈北新區重新安家,耗資 200 億,距離鐵嶺比沈陽更近了,徹底消除了這種風險,但是員工上班就非常不方便,生活更不方便,不開車都不行,目前僅僅是少部分廠區開始搬遷,未來全部搬遷的話,對員工隊伍的衝擊還将進一步擴大,不知道如何解決,最大的可能是在遙遠的新區,投資建設各種基礎設施,比如大型商場超市,學校等等,沈陽的高校倒是早早都搬到了這個區網域。
上世紀 60-70 年代的三線劃分,一線地區: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内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新疆、西藏。三線地區: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 7 個省區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腹地部分,共涉及 13 個省區。介于一、三線地區之間的地區,就是二線地區。
三線建設主要突出分散,讓敵人的攻擊火力難于到達,但是貴州的三線幾乎将分散做到了極致,看圖上就知道實在太散了,造成實際運行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遠離交通樞紐,負面作用更多,最近幾十年,又一點點重新選址搬遷重新發展。
而安順則是一個極度的悲劇,選址的時候,沒有最偏只有更偏,廠址分布在偏僻的山谷,各個廠房之間間隔非常遠,運行起來非常不方便,假如當年選擇省會貴州,那就會好很多,這也給後來幾十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地址選擇失當,使得貴州飛機公司一直發展很難,經濟發展滞後,造成了員工極度不穩,流失率太高,同時期的 607 所,也在四川比較偏僻的地區,但是所長為了發展,最終在 80 年代舉家搬走到江蘇無錫,條件一下好太多,發展也很不錯。
這是為貴飛戰鬥機配套的發動機廠,也在安順,大家都知道名字叫黎陽發動機公司,從沈陽的黎明發動機搬遷過來,在三線,老師傅的東北口音很多,最近些年基本都退了。
三線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偏,留不住人,但是正面來看,好處也更多,假如沒有三線工程,中國西部的發展還要落後很多,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對西部進行工業投資,在以後非常難于如此規模的操作,甚至永遠不可能。
随着最近些年西部經濟的騰飛,三線的負面被大幅度弱化,東西部差距開始逐步減小,尤其最近幾年,貴飛加入了成飛,獲得了無比巨大的支持,貴州的航空,從原來的二代機,突然飙升到三代機四代機生產制造,這種突然變成粗大腿的一部分,感覺真的不好太好。
殲教七新機研制立功獎章
上世紀 70 年代,成飛表現卓越,承接了殲 5 和殲 7 的生產線,自己改進出來了殲教 5,并成為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第一款載機,後續則持續霸榜,殲 7EB,和殲 10AY,殲 10CY 持續彰顯了成飛的自主研發能力。
原本殲 7 教練機安排給 132 廠,但是出于照顧貴飛的意圖,最終仿制蘇聯米格 -21 教練機的計劃給分配給貴飛,貴飛也很早就停了殲 7 的生產,總數量就是幾十架,而成飛制造的殲 7 戰鬥機家族達到了數千。
殲教 7 飛機,算是貴飛從上世紀 80 年達到現在,最重要的保命工程,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款超音速教練機,專門用于殲 7 和殲 8 戰鬥機機隊的教練工作,部署極其廣泛,購買中國殲 7 戰鬥機的國家都必須跟着買幾架殲教 7,沈飛為了保持殲 8 戰鬥機飛行員的日常水平,也購買了幾架殲教 7,成飛也如此,第二款則是成飛的殲 10S,第三款是沈飛的殲 11BS。
殲教 -7 是以殲 -7 Ⅱ型為基礎,改裝米格 -21yC 型的前、後座艙和加大型背鳍,機腹由單腹鳍改為雙腹鳍,機身側面兩塊減速板改為機底一塊,把翼根處的 30 毫米航炮取消,并改裝機腹挂架以容納可拆掉的半埋式雙管 23 毫米航炮,其餘飛機結構和機載設備盡量與殲 -7II 型相同。
1983 年,殲教 -7 的全部圖樣設計完成,盡管它是在殲 -7 Ⅱ的基礎上改型設計而成的,但其零件設計的更改量達 40%。設計圖樣完成後,工廠即開始試制。1985 年 6 月 12 日,殲教 -7 進行了全機靜力試驗,并獲得成功。1985 年 7 月 5 日,殲教 -7 的 01 架原型機由試飛員嚴秀福首飛。
殲教 7 的研制過程,使得我國飛機設計師也早早體會到了修改原始設計的風險,從外表來看,就是單座改雙座,脊背加大一點點,就是這麼一點點改變,造成了飛機起降性能急劇惡化,滿載狀态起降速度幾乎達到了 400km 每小時,可以算是中國超音速飛機中,起降最難的一種,沒有之一,這也是高速戰鬥機的特色,對細節修改特别敏感,需要仔細再仔細,而且殲教 7 時代,飛機發動機推力太小,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太小的推力無力支撐飛機的改進,用于抵抗飛機改進後性能的惡化,到了三代機時代則好了很多,發動機的推力比殲教 7 時代幾乎增加了一倍,改教練機對性能的影響沒有那麼明顯,也可以照顧到飛機的視野。
從殲 10A 到殲 10S, 飛機性能有所損失,但是不算很離譜,主要原因是飛機的推力足夠大,而且鴨式布局帶來了超強的飛機的升力,使得該機具有很強的機動性,不像殲教 7 那麼笨重呆板。
雖然有這種巨大的缺點,但是部隊使用起來,還是大體表示滿意,殲教 7 飛機和殲 7 戰鬥機通用了飛機設備和零配件,不管是飛行員還是地勤都不需要太多的培訓,極度的給客户節省了費用。
殲教 -7 飛機于 1985 年 7 月 5 日首飛,2017 年 3 月 22 日停產,最後 2 架交付客户後,徹底關閉生產線,最終全面轉向高教 9,殲教 7 是一款高空高速噴氣式飛機,該機填補了中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空白,曾榮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不僅批量列裝中國部隊,也出口了多個國家,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被譽為 " 亞洲明星 "。
随着時代的發展,中國空海軍裝備的戰鬥機從殲 7 殲 8 一舉躍升到了殲 10 和殲 11, 從二代到三代的最大區别就是飛機機動性和起降性能極度提升,面對這種情況,殲教 7 飛機的訓練效果就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貴飛設計師就急中生智,對殲教 7 進行了極限挖潛,最終的方案就是給飛機換一個機翼,别的部分基本保持不變,而且為了培訓飛行員使用雷達,換裝了一個類似成飛枭龍戰鬥機的兩側進氣機頭,但是雷達尺寸大大縮小。
從外表來看,飛機的機頭和機翼做了更新,中機身後機身基本保持了和殲教 7 的通用,最有意思的飛機的座艙顯示器格局,以及機載設備,基本保持了和殲教 7 的通用,在這種情況下,極度的減低了研制生產成本,用某些客户的話説,這飛機的價格都便宜到客户都不好意思不買的地步。
航電架構也更新到了 1553B,和殲 10 和殲 11 的架構一樣,也增加了平顯等設備,總體适應了我國早期三代機的座艙特征。
貴州作為四川的隔壁省份,受到的影響很大,而貴飛受到成飛的影響更大,山鷹教練機的設計,從成飛得到的啓示更大,取材于殲 7E 的三角翼改雙三,還有枭龍的兩側進氣道,以及機頭設計。
該機針對殲教 7 的最大弱點進行改進,采用了雙三角翼機翼取代了原有的 57 度大後掠三角翼,飛機的起降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小起降速度降低了 100km/h+,達到了三代機的正常水平,飛行員非常滿意,而且飛機的飛行操縱特性和殲教 7 高度類似,飛行員沒有感到任何不适或者差異,也非常利于飛行員轉換飛行。
除此之外,該機還針對殲教 7 較差的視野做了改善,加高了座艙,前座向前視野達到了史無前例的 14 度,而蘇 27 戰鬥機只有 12 度,完全滿足教學角球,後座教員比前座高 280mm,前下視野角度達到了 5 度,也和殲 10S 基本保持了一致,從這個角度而言,該機貼着用户的最低需求大作文章,可以算的非常的精明。
但是該機設計過程中,也表現了一些稀奇古怪,最早的版本,機翼采用了三後掠設計,非常的復雜看不懂,到了後來,修改成了雙三角翼設計,但是前緣機動襟翼還是缺位。
這是空軍版本,到了海軍版本,為了應對于海軍艦載機的起降需求,需要進一步降低起降速度,迫不得已,給飛機增加了前緣襟翼,還有很好玩的機翼尖端折疊減速板,以此同時枭龍戰鬥機的邊條翼技術和 DSI 進氣道技術也全部加入了,這也體現了成飛對貴飛的巨大支持力度。
這也體現了該公司設計極度精細化,絕不一步到位,而是根據客户的需求,小步快跑,一次出一個小版本。
貴飛和南昌都是難兄難弟,教練機這個東西,就是個三線機型,飛機要求低,價格便宜,技術含量較低,長期受不到重視,投資也很非常非常少,生存難度也很大,和沈飛成飛這一線大廠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從成飛的角度來看,貴飛這麼折騰,完全是自讨苦吃,就高教 9 一個飛機,技術非常簡單,基本沒有啥難度,但是貴飛前後折騰了 3 個大版本,小版本則更多,這麼整非常費錢費時,還不如一步到位,總的花錢少時間還省,之前成飛(611)的建議是直接在枭龍基礎上改改得了,最終一步到位被貴飛搞成了 NN 步到位,他們考慮的還是風險和費用,低價是生存根本的生存策略。
俄羅斯米格設計局解説員:各位觀眾,現在飛來的是米格 21ZZZ 版本,即使改了機頭,我們都認得出這是米格 21 的尾巴。
由于公司财力有限,難于進行一步到位的大型投資,貴飛可以説是将山寨枭龍分解成了三步走,第一步是三三角翼到雙三角翼,第二步是增加前緣襟翼 DSI 進氣道,最後一步則是換掉老舊的渦噴發動機,使用貴州黎陽公司的渦扇 13 發動機。
最後一步目前還在進行當中,該機将和南昌的獵鷹艦載教練機做殊死一搏,目前來看,可能有 2 種路線,一種是枭龍改艦載教練機,機翼後掠角更小一些,或者增加機翼折疊裝置,也可能部分學習美國 T7A 大紅鷹教練機的模式。
貴飛學習美國大紅鷹的設計,估計不太現實,這個構型設計也不算多好,就是上世紀 80 年代 F-18AB 的單發改進版本而已,最省事的設計,還是枭龍戰鬥機換裝一個後掠角更小,低速性能更好的機翼,别的部分基本不需要太大的改動,除了起落架和機身局部加強(航母甲板要蹲起落,這是最大的不同)
但是現在情況有變,美國的大紅鷹教練機,取消了上艦攔阻的需求,僅僅要求飛機具有接地就飛走的能力,極大的簡化了飛機的設計,飛機後機身強化取消,攔阻鈎也不需要。
南昌和貴州是中國唯二的教練機廠家,南昌的產品性能更好一些,但是價格也很貴,貴州的價格便宜多了,随着航母不停的建造并服役,雙方針對航母艦載教練機的努力日漸白熱化。
為了吃盡高教九投資的紅利,貴飛還開發出了高教 9 的改型:FTC-2000G 攻擊教練機,這也是國際噴氣教練機的發展趨勢,不僅僅作為教練機,而是增加攻擊機的用途,給客户帶來更大的價值。
從技術的延續性來看,最近些年貴飛并入成飛,變成了成飛的一部分,主要供應殲 10 和殲 20 的零配件,為空軍先進戰鬥機機隊倍增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以此同時貴飛的設計隊伍也變成了成飛的一部分,很快得到成飛毫無保留的技術支援,基于枭龍戰鬥機開發一款單發艦載教練機,難度并不大。
總體而言,需要縮小飛機的機頭,變成更小的雷達,安裝後座座艙,機翼需要降低後掠角增加低速性能,飛機的設備也需要大幅度縮減,機體強度則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強,以提高壽命到 1 萬飛行小時以上,飛機的最大速度可能降低到 1.4 馬赫,再高也沒有太大必要,畢竟不是一線戰鬥機。
從貴飛未來的發展,除了老本行教練機之外,還大量增加了三代機四代機的生產份額,以及無人機的研發,而且無人機的份額還不斷增加,這也是強弱聯合,強者帶動弱者的典範。
從技術來看,貴飛在航空工業界長期都處于比較落後的地位,但是有和沒有是兩碼事,有了基礎才能承接現在破天的富貴,雲南基本沒有航空工業,因此也靠不上成飛的大腿,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或許,世間事情難得兩全,不玩航空,雲南也有自己的精彩(假煙假酒假朋友,大家颠起來),做全國人民旅遊度假的後花園,也過的挺爽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