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火了!餘承東怒怼懂車帝:坑人誤導,歡迎閲讀。
近日,國内汽車媒體懂車帝對市面上的主流 19 款混動車型,進行冬季性能測試。其中,發布的關于在嚴寒情況下的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測試結果,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同時還引發多家車企親自回應。
從懂車帝公布純電續航達成率成績來看,前 4 名車型均來自比亞迪,排名第一的是仰望 U8 車型,85.08% 的續航達成率,标稱續航 124 千米,實際續航 105 千米。緊跟仰望 U8 排名的三款車型是比亞迪宋 PLUS DM-i、騰勢 D9、比亞迪唐 DM-P,純電續航達成率分别為 82.5%、61.10%、51.53%。排名第五的是理想 L7,續航達成率為 51.26%。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這 5 款車型,其餘的 14 款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全部腰斬,續航達成率未能達到 50%。這些車型中有不少車型還是市面上的熱賣車型,包括魏牌藍山、理想 L9、方程豹豹 5、坦克 400HiT、哈弗猛龍等車型。其中,位于榜單排名最後的是近來熱賣的問界 M7 車型。據懂車帝公布的結果顯示,問界 M7 續航達成率為 31.6%,标稱續航 175 千米,實際續航 55.3 千米。
這個結果一發出,問界官方坐不住了。随後,問界官方馬上發布了一則标題為《無懼嚴寒,問界系列車型冬測表現官方解讀》,就此次懂車帝續航測試結果進行了説明。官方表示:經測試媒體确認,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鍾的空調制熱,在車内温度達到 24 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 40 分鍾。在此過程中有十餘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鍾,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致電量快速下降。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户真實使用場景。
同時,還指出在車輛電量僅剩 74.9%,搭載駕駛員及 4 個 60 公斤沙袋的情況下才開始測試。此外,在電量為 20.4% 時增程器開始啓動,實際消耗電池電量 54.5%,才造成車輛在冬季極端天氣條件出現純電續航 55.3 公裏。
針對 AITO 汽車的發文,懂車帝随後在直播中疑似回應表示,此次冬測所有車輛的續航測試标準都是一致的,不會針對某個車型。在測試中,近 20 輛混動車型在零下 20 幾度編隊同時出發,整備時間需要 1 個多小時,這個在測試規則裏寫的很清楚。在整備期内,所有車輛要安裝拍攝設備,還會出現不能開啓純電等臨時狀況,因此需要所有車輛準備完成後,開始進行測試。網傳的 " 又制熱 40 分鍾 " 其實已經包含在 71 分鍾的整備時間裏,實為謠言。
此外,懂車帝方面還表示,這次續航測試是滿載測試,裝沙袋進行測試是為了更嚴謹。整個測試會按照車型荷載 N 個人配置 N-1 個沙袋,每個沙袋重量都是 60 公斤,滿載本來也是用户常見的用車場景。
對于問界 M7 在懂車帝發布的嚴寒續航測試成績墊底一事,作為問界代言人的華為餘承東自然也坐不住了,親自轉發問界官方的發文,同時評論稱 " 誤導民眾!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對于為什麼此次問界汽車與華為餘承東都親自為問界 M7 發聲,與其背後的熱賣有一定的關系。相關數據顯示,11 月新 M7 銷量為 15242 輛,占了問界汽車近 8 成的銷量。作為參考,問界汽車 11 月銷量為 18827 輛。此外,自問界新 M7 在 9 月上市以來,官方稱問界新 M7 累計大定已超 10 萬輛。在這樣的銷量背景下,被曝出續航達成率不高,官方自然得出面進行説明。
有意思的是,此次的測試結果也引來了其他車企的質疑。今日,長城汽車在微博發文表示,将在 12 月 14 日 15 時在北京舉行懂車帝冬測标準質疑溝通會,針對懂車帝評測給出多方面回應。具體内容如下:
繼問界汽車、長城汽車後,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今日也發文表示:對于此次懂車帝的測試結果是不認同的。同時,指出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希望廣大消費者通過 " 不試不比不賣 " 的方式,親自體驗吉利各品牌的產品硬實力。
公開資料顯示,懂車帝為一站式提供汽車信息與服務平台,涵蓋内容、工具和社區。作為第三方汽車垂直平台,懂車帝每年夏季和冬季都會針對市場熱門車型進行評測,針對不同車型特點及用户關注點設計專屬評測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直觀、實用的購車參考信息。
懂車帝評測之所以引發熱議,最主要還是測試标準以及權威性的問題。首先,懂車帝并不是專業且權威的鑑定評測機構,其測試标準确實存在質疑,且其測試是否符合常規的用車體驗,這些都是需要深入交流的問題。僅以新能源汽車續航評測為例,天氣温度、車輛時速、車内人數、是否開空調、當天風速等等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續航表現,即使同一輛車相同條件下你測兩次結果都可能不一樣。
有網友指出,橫評想做到 100% 的客觀很難很難,因為變量太多了。例如開門次數、空調温度、風量大小等都會影響測試結果。此外,有網友評論表示:有質疑是好事,説明車企、媒體、消費者都在向更公開更透明的方向努力。站在車企的視角,科學和嚴謹的測試才有橫比價值,因為只有科學 + 嚴謹,才能針對性地做出應是優化。消費者視角,車企官宣的标準化測試成績可信度越來越低,難擺脱王婆賣瓜之嫌,懂車帝與車企間的争議,無論誰赢,都能進一步瓦解消費者與車企之間的信息壁壘。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