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Ray-Ban Meta大獲成功,蘋果也盯上了智能眼鏡,歡迎閲讀。
抛開 PC 和智能手機這兩大通用計算設備,如今最成功的 AI 硬體產品是什麼?毫無疑問,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絕對是其中呼聲最高的候選者。眼見友商取得成功,蘋果似乎也要探索智能眼鏡了。日前有消息源透露,蘋果公司正在内部研究代号為 Atlas 的智能眼鏡產品。
據悉,Atlas 項目是由蘋果的產品系統質量團隊領導,而該團隊則隸屬于硬體工程部門。這個計劃旨在了解蘋果員工對于智能眼鏡的看法和需求,以便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一市場、并制定自己的產品戰略。有傳言稱 Atlas 團隊在内部郵件中表示,我們正在尋找參與者加入即将開展的一項針對當前智能眼鏡市場的用户研究。
如果 Vision Pro 大獲成功,蘋果再去做智能眼鏡無疑是畫蛇添足。然而遺憾的是,據多位供應鏈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的空間計算設備 Vision Pro 可能會在今年 11 月停止組裝工作,并于随後步入停產階段。雖然這個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證實,但 Vision Pro 銷量不佳幾乎是無可争議的現實。
Vision Pro 被蘋果視為探索空間計算領網域的拳頭產品,單眼 4K 的 Micro OLED 使得它實現了目前 VR/MR 頭顯裏最為驚豔的視覺效果,并将現實世界與虛拟影像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此外隔空手勢也成為了現階段 MR 頭顯的标準答案。然而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對 Vision Pro 敬謝不敏,進而也導致開發者缺乏為 Vision Pro 開發專屬應用的動力。
對此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空間計算設備朝着輕量化、降低成本的方向發展。蘋果要開發廉價版 Vision 頭顯的爆料已經幾乎到處都是,一如當年 HomePod 遭遇了市場反響平平後,蘋果方面很快就推出了 HomePod mini。不過在廉價版 Vision 頭顯之前,為了保持市場對于空間計算設備的信心,開發智能眼鏡則是老成持重的一種做法。
要知道 Meta 敢于高調展示号稱 " 世界上最好 AR 眼鏡 " 的 Orion,也是因為有着 Ray-Ban Meta 珠玉在前。而 Ray-Ban Meta 的成功也證明了将經典設計與前沿科技融合是一個能被市場接受的做法,在此之前的智能眼鏡產品幾乎都沒有做好智能化和生活化兩者間的平衡。
以往相關廠商為了凸顯智能眼鏡的科技屬性、堆疊了大量功能,以至于最終在產品形态上與普通眼鏡有了明顯的差異。比如大名鼎鼎的 Google Glass,谷歌就在上面集成了相機、透明顯螢幕、微投影系統等元器件,在十餘年前就實現了語音通話、視頻直播、聲音控制拍照等功能。
可是 Google Glass 當時如此誇張的設計,也導致了大眾對其接受度不高。其實不僅僅是 Google Glass,智能手表也曾經歷從早期試圖凸顯與傳統手表的差異,到外觀設計回歸傳統的變化。畢竟,标新立異、鶴立雞群不太符合大眾消費者的心理。而 Ray-Ban Meta 就做到了外觀既不出挑的同時,功能也足夠讓消費者有新鮮感。
在接入 Meta 的 LLama 大模型之後,只需一句 "Hey Meta" 這樣的語音指令,即可激活 Ray-Ban Meta 的智能助手,随時随地體驗 AI 的魅力。此外 1200 萬像素的攝像頭保證了視頻拍攝體驗,也使得 Ray-Ban Meta 不至于成為一個 " 美麗的廢物 "。
更絕妙的是 Ray-Ban Meta 的價格并不昂貴,299 美元雖然看起來不阿嚏便宜,但是雷朋太陽鏡的平均售價也在 150-200 美元之間。換而言之,消費者實際上是在雷朋太陽鏡的本體上,額外花了 150 美元購買 AI 能力、視頻拍攝和語音通話功能。可反觀 Google Glass,它就完全喪失了眼鏡的屬性。
Meta 已經用這類產品證明了智能眼鏡有閱聽人群體,這一點對于蘋果而言就已經足夠。畢竟他們在消費電子領網域的影響力要遠超 Meta,并且龐大的用户群體也保證了 Atlas 智能眼鏡會不缺乏嘗鮮的用户。同時智能眼鏡的產品特征也決定了即便蘋果需要保持利潤率,在溢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也會解決曲高和寡的窘境。
所以如果蘋果真的需要一款價格不高的設備來表明對于空間計算的信心,那麼現階段智能眼鏡或許是個最佳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