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對話Rokid CEO祝銘明:單品年出貨量達50萬台,AR眼鏡才算真正成熟,歡迎閲讀。
對于 AR/VR 行業而言,2023 年算不上是一個好的年份。
從年初開始,市場消息稱騰訊 XR 崗位全線取消,将涉及超 300 名員工。事後,騰訊回應解散報道不實,實際情況為變更硬體發展路徑,相關業務團隊進行調整。與此同時,字節跳動旗下的 VR 品牌 PICO 也傳出裁員近 300 人的消息。
8 月,據《科創板日報》報道稱,愛奇藝旗下 VR 公司青島夢想綻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夢想綻放)目前業務已陷入停滞,在職和離職員工總計超百人被拖欠工資。
" 今年整個行業的大環境一定是在變差的,互聯網公司在 XR 領網域有一點泄氣,這實際上對 Rokid 不是一件好事。"Rokid CEO 祝銘明對钛媒體 App 表示,AR/VR 行業是靠生态撐起來的,而生态的建立,要靠所有人把整個行業的土壤做好。行業大環境的變差,會損傷消費者和開發者的信心。
不過,祝銘明認為大部分廠商都是倒在了黎明之前,今明兩年會是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拐點,AR 仍然是 " 機息人在 "。近日,Rokid 對外發布了新的 AR 產品—— OST(Optical See Through,光學透視)個人空間計算平台 Rokid AR Studio。
不同于 Apple VisionPro 将所有硬體集中整合到一個頭戴設備上,Rokid AR Studio 延續 Rokid 分體式設計思路,由 AR 空間計算眼鏡 Rokid Max Pro 和 AR 空間計算主機 Rokid Station Pro 組成。
與今年 3 月發布的 Rokid Max 相比,Rokid Max Pro 僅在雙目中間多了一個攝像頭,機身重量增加 1g,具備了 " 以手勢互動為核心的空間計算能力 "。用户手指一捏,即可進行點擊和選中;左右撥動,可對正在浏覽的界面或内容進行切換。同時,Rokid Max Pro 的 FOV 達到 50 度,相當于 6 米外 215 英寸超高清大屏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從信息呈現來看,Rokid AR Studio 展現方式、邏輯和過去出現了不同。信息流從網頁平鋪變成了空間多層級展示。Rokid Max Pro 同時具有空間多屏與空間巨幕兩種展現方式,空間多屏可以同時開啓多個視窗,并列排布;空間巨幕,比例可達 32:9,信息呈現不再受限于螢幕尺寸。
此外,Rokid 還與 Google 達成了合作。通過 Rokid Station(全球版),用户可以在 Google Play 上下載熟悉的應用和遊戲,包括 YouTube、Hulu、Disney+、TVer、AbemaTV 等,這也是全球首款經谷歌認證的 AR 版便攜式 Android TV ™設備。
"Rokid 今年出貨量大概在 15-20 萬台,2024 年會達到 50 萬台。" 祝銘明對钛媒體 App 表示,當 AR 的單品年銷量達到 50 萬台時,行業就會迎來真正的成熟。比如 Meta 旗下的 Quest one,一年賣到 50 萬台的時候,它就被整個行業接受了。
互聯網公司的失敗不是一件好事
钛媒體 App:從 2012 年 Google 發布第一代 Google glass 以來,AR 行業已經發展了超過 10 年時間。你如何看待過去的 10 年?
祝銘明:2015 年,也就是 Rokid 成立的第二年,我們建立了 reality lab,開始正式進入 AR 行業。
當時,我們認為 AR 行業還需要大概 5 年的時間,把技術打磨成熟,商業化會在 2020 年左右開始。因為,Google glass 發明出來之後,只是開啓了一個想象力,但整個供應鏈技術其實是不成熟的,包括作業系統、底層的能力以及光學的方案。
但是,2014 年 -2016 年,整個行業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被炒火了,行裏行外都非常熱鬧,上千家 AR 和 VR 公司在中國產生。不管它是做一個紙殼子,還是做一體機,還是做分體機,各種嘗試。當時公司内部包括投資人一直在問我們,為什麼沒有投入進去,為什麼還在做 research?
钛媒體 App:行業這麼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祝銘明: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很多科技創新的人士習慣對标,跟着谷歌或者蘋果的節奏,至少在那個時候是這樣。
當時,在 Google glass 出現以後,大家會以為谷歌已經想明白了,所以他們想抓住這個機會和時間點。但坦白説,大家被帶跑偏了,整個社會可能投了上百億的錢,基本上都打水漂了,活到現在的公司基本上也數得出來了。
我們當時受到了市場的很多幹擾,因為我們總覺得這麼多人做了一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決策的時候,是不是我們自己 miss 掉信息。但回到產品、生态、技術和成本,我們依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市場過于瘋狂了,產品落地就是要再等 5 年。事實上,Rokid 第一代的消費級產品,也的确是在 2020 年 -2021 年交界的時候,才正式推出來。
钛媒體 App:為什麼你這麼肯定要等 5 年?
祝銘明:一方面對于公司節奏偏感性的判斷,但 70% 是來自于手上拿到的產業鏈數據。比如產業成熟度、原材料,所有的加工工藝以及工業量產後的成本,大概都會有一個判斷,所以總體節奏我可以判斷比較準。
钛媒體 App:今年以來,大公司在 XR 領網域的裁員,但 Rokid 和雷鳥拿到新融資,為什麼一個行業會出現不同的局面?
祝銘明:實際上都是一類情況,因為 Rokid、雷鳥或者其他人,其實今年拿錢的規模并不大,今年的大環境一定是在變差的。舉個例子,Rokid 今年銷量大概是 150% — 200% 的增長,但我們的融資體量并沒有等同于增速,整個行業其實沒有變好。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互聯網公司是在 XR 領網域裏面是有一點點泄氣的。這對于 Rokid 不是好事,因為這個行業是靠生态撐起的。
生态靠什麼?生态是靠所有人,包括所謂的友商都發展起來,至少把整個行業的土壤施肥做好,然後我們作為行業的頭部可以第一批受益,而不是説我們一個人在那敲鼓,喊破喉嚨也沒什麼用。
VisionPro 更像是蘋果一款摸索型的產品
钛媒體 App:你之前説 AR 和 VR 是一南一北兩條路,他們想要達到的中間的平衡狀态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不同的技術路線。但是 VisionPro 作為 AR 設備,沒有注重便攜而是選擇單體性能更強,你怎麼看待蘋果的路線?
祝銘明:從個人視角來看,VisionPro 更像是蘋果一款摸索型的產品。
蘋果的風格通常是做極簡主義,但是 VisionPro 是一個典型的堆疊型產品,什麼能力都往上堆,蘋果最引以為傲的設計和舒适性都沒有得到保障,所以它一定不是一個蘋果想得非常清楚的產品。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 VisionPro 真正的内核是它的 AR 作業系統。因為它看上去是一個 MR 的形态,但庫克沒有講 "mix reality",他就認為未來就是 AR。
另外,第二個很重要的點在于——蘋果的所有優勢只在 VST(Video See Through,影像透視)路線上,能充分發揮它的半導體能力、作業系統能力、供應鏈的能力以及產品議價能力。對于蘋果而言,他沒有必要跳到我們這個層面,來打一場對于他來説優勢并不大的戰争。因為 Rokid 在 OST 領網域裏面,一定是最能發揮我們優勢的。
(編者注:Rokid 的技術落線為 OST, 利用光學透視原理增加設備的便攜性;蘋果 VisionPro 的技術落線為 VST,利用多顆攝像頭拍攝環境照片,然後呈現在用户眼前)
需要注意的是,蘋果在 VST 領網域已經有一個半成功的公司擺在眼前,就是 Meta。所以,蘋果一定得在相同的戰場上,打赢這一仗,而且必須是在 MR 的形态上打赢這一仗,MR 或者 VR 市場幾千萬台的存量已經被證明。
钛媒體 App:Meta 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元宇宙,你覺得元宇宙是一個足夠明确的未來嗎?
祝銘明:我們很少談元宇宙,因為元宇宙這個概念現在被泛化了。但是當 AR 產品做到和近視眼鏡一樣便攜,它一定就會是未來。
對于 AR 的未來產品定義,我們内部有三個标準,一是 quick-in、quick-out(現實和虛拟的快速切換),二是 rich content(豐富的内容),三是 always on(長期佩戴)。對于 AR 眼鏡而言,目前廠商只能在三個标準中做平衡。
對于 Rokid 而言,我們下一步的重點是追求 always stand by ——放在包裏,用户要用的時候能夠随時拿出來使用。
钛媒體 App:所以,你們需要多久 " 剪掉 "AR 眼鏡與外接設備之間的那根連接線?
祝銘明:我覺得不會太久,Rokid 已經宣布在做的事情,通常都是要求兩年内產品。
钛媒體 App:從這個邏輯上來講,卡在 AR 眼鏡前面的主要還是硬體?
祝銘明:對,就像扁擔的兩頭,一頭是硬體形态和設計的革命,另一頭是軟體的革命,你不能同時革命兩個東西,因為這樣用户會無所适從。
以 Meta 為例,他所有東西都從頭來,硬體也從頭來,軟體也從頭來。但他就是先把扁擔的一頭做大,所以花了大量的錢去鋪硬體的供應鏈,然後回頭去看軟體生态能不能因此被帶起來。
還有一種做法,比如 Rokid 和 Apple,是利用新的硬體互動方式去兼容過去的軟體生态,接入移動互聯網和 PC 互聯網時代的内容,把實用性先做好。再在用户的用户習慣養成的基礎上去,謹慎地添加在互動下特有的生态類型。
钛媒體 App:AR 產品成為下一代的終端機設計算設備之前,你覺得它最終是通過靠殺手級應用的誕生迎來爆發式的增長,還是一步一步等待硬體和軟體的成熟?
祝銘明:還是那句話,你首先要讓用户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跳躍式來的,而是要遷移的,等到大家養成了互動習慣之後,影響力就會從量變到質變了。
Rokid 今年出貨量大概在 15-20 萬台,2023 年會達到 50 萬台。當 AR 的單品年銷量達到 50 萬台時,行業就會迎來真正的成熟。比如 Meta 旗下的 Quest one,一年賣到 50 萬台的時候,它就被整個行業接受了。
所以,我更關注的是產品使用時間、用户的體驗,還有活躍度。只有這些數據起來了,才可以説明這個產品真的被社會認可,被用户認可。
為看得清的未來去努力
钛媒體 App: 目前資本市場對于國内的 AR 行業,是怎樣的一個态度?
祝銘明:基本上還是看得多、投得少。
钛媒體 App: 是因為沒有成熟的項目,還是機構更謹慎了?
祝銘明:第一是錢本身的風險變大了。如果整個市場是一個下行的情況下,基本上所有的錢,都會回縮到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健的投資裏面。這個不僅僅是 AR 領網域,所有的創新領網域都面臨這個挑戰,所以今年創業者真的要非常謹慎。
其次,AR 行業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市場火爆的時候,投資機構會投一部分在早期行業;但市場冷淡的時候,錢應不應該投到這麼早期的市場裏面來,我覺得是一個問号。
钛媒體 App: 你對于騰訊會在下半年将 Quest 3 引入中國的消息怎麼看?
祝銘明:我覺得非市場因素還沒有解決。但如果騰訊真引入進來,國内 VR 市場的競争就結束了。因為不管怎麼 PK,國内廠商對于 Quest 沒有任何優勢。
這跟 Rokid 沒什麼關系,VST 這條路徑我們不摻和,永遠不。
钛媒體 App: 如果 Meta 或者 Apple 去做 OST 的路線,你該如何應對?
祝銘明:他們進入 OST 大概的時間點會在 2027 年 -2028 年,在這之前我們暫時安全。如果 Rokid 作為一個新興的企業,在 2027 年的時候,還不能成長為一個有力量跟大公司對等對抗的公司,也意味着生存機會不大了。
因為新型的公司最終拼的,實際上不是财力、人力、技術、品牌,而拼的是增長。如果你的增長速度是降低的,那就意味着巨頭随便花筆錢就可以把你砸死。
钛媒體:Rokid 堅持的是 OST 方向,未來有沒有可能會出現另外一種路線,它產生的破壞性創新能瞬間颠覆已有的技術路線。
祝銘明:有可能,比如腦機接口,直接插根管子,你什麼東西都靠想象,這個更可怕了。
但我覺得還是為自己看得清的未來去努力,腦機接口未來會不會來?我覺得有可能,但是至少今天我看不清,所以暫時不去考慮。
Rokid 基本的原則是所有的 research,都是基于内部三代產品同時研發的。當用户看到 Rokid 市面上的產品的時候,就意味着有一代產品正在設計、準備量產,有一代產品正在研發。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